当然,作为在动力、设备、信息几个部门混迹16年的电工,也有自己的一些意见,可能比较片面或者狭隘,肯定不会是居高临下,就借助“维修电工三人行”这个平台瞎说下吧。
一、A工段制还是B流动班制+维修班?在动力车间,这两种管理模式都经历过,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去世,如果选择B,会带来无穷尽的抵牾和冲突,并且会剪不断,理还乱。
动力车间与其他生产工艺线比较,有其自己的特点,那便是1、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不直接参与生产工艺过程,也便是说,只要坐在监控室,盯着集控画面的参数就行,制冷机、空压机、真空泵、锅炉、空调、水处理等设备,不须要过多的人工干预。2、一旦故障影响太大,动力设备的输出,直接为生产供应直接干系的电力、蒸汽、压缩空气、负压、温湿度、软化水等,不论是哪类供不上,都会导致生产线停滞。
这样剖析就能回答一个整体,动力车间的压力在哪里?维修!
工段制的好处是,工段长一人卖力设备操作和维修,他会时候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和维修难点,准确安排保养机台和保养项目,折衷外部资源、安排备件操持。乃至会做到预防性维修,确保每种机型都有备用机台。哪个维修工技能好任务心强,哪个维修工总是修不好乃至怠工都是不能容忍的,更不会涌现操作失落误或者两方合营问题,操作工和修理工都得听工段长的。
再看看B,流动班与修理班并行,先说操作工,8个小时放工走人,只要本班没问题,有风吹草动不管是不是设备故障,直接发微信给班长,班长长按信息转发维修班长,维修班长再转发修理工,不可避免会产生误会和抵牾。况且,操作班长管不了修理工,逐级保障管不了操作工,久而久之,一定会形成恶性循环,乃至不可调和,相互不信赖。跟人没紧要,每个人都是自我的、
二、机修工和电修工该当分开吗?这个朋友问我,怎么界定机修和电修的分边界,一听便是大型国企的书呆子。我经历过最空想的修理班,机电两个人一组,早上上班先到包片设备巡检,创造设备故障两人合资干,这样对设备管窥蠡测,查电路时也能找到机器故障,比如电机烧有可能是机器卡去世,电动阀故障有可能是有地方漏水。而法兰漏水有可能是压力传感器故障,导致压力失落控。查掌握电工师傅更专业,拆卸齿轮、皮带、法兰,机修师傅更在行。关系处的和谐,而且打消故障的效率高,哪地方该保养或者调度了,日常巡检时候都已经把故障处理在抽芽之中。
也经历过机修工和电修工分离的维修班,举个大略的例子,水泵不事情,电工去检讨创造跳闸了,送电,启动正常。等会又跳了,对机修说疑惑电机太沉,有卡阻的情形,机修去盘动很轻。又回来见告电工,说疑惑电机出缺点,电工用摇表邀了绝缘,说电机没问题……,末了创造,操作工忘却把出口水阀打开了。反复的无效沟通,极随意马虎造成电修和机修的抵牾,这是非常正常的,机修常日会说电修清闲,电修会认为机修没技能含量。以是说,有条件让机电一体化合并为一个人,没条件把机电修理工捆绑成一个整体,最差劲的管理是设置机修班和电修班,如果纯粹想安排技能好的多发点奖金,可以设置个虚的技能组,有疑难杂症让他们去办理,也对得起他们的技能了。
三、回到朋友的问题,机修电修有没有边界?前面说的维修案例很范例,千万不要试图找维修边界,由于,电工永久会认为故障是机器引起的,机修工永久认为机器比掌握可靠的多。
实质上来说,电气只是机器的赞助,机器设备的一种掌握手段,比如阀门、电动阀门,归根结底还是阀门,只不过多了电机到阀体的传动机构。
认识个机修工,就武断认为电动阀坏了该当电工修,殊不知,电动阀的构造和其他设备构造事理没任何拍的,都是掌握电路+电机+传动部分+动作部分,大型设备要区分皮带、齿轮、电机、电路的维修,小型的就比较模糊了,大概意思是,这么小的齿轮电工都搞不定?实在真的不应该让这个问题成为问题。按设备个头或者功率大小来区分绝对行不通,会造成更多的抵牾。
如果真的有人愚蠢又固执的要分,可以画个示意图,通用于所有电气设备,便是掌握电路-传动-防护-运转等部分,明确下任务,当然,这是蠢人才会用的办法。如果这样,你说电机的地脚螺栓该谁来拆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