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思想湃的舞台上,苏阳带来的不仅仅是自己音乐,还先容了自己的多媒体跨界创作操持“黄河今流”。
这是苏阳自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回来后,第一次和"大众分享这段诗与歌的旅途。
7月14日,苏阳作为首位应邀出席的中国音乐人,在第28届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开幕式上,进行了新歌《胸膛》的环球首发,来自天下各地的百余位墨客和数千名麦德林不雅观众一起见证了这一刻——来自黄河岸边、根植黄地皮里的歌声,唱响在南美大陆。

故事从一把20元的吉他开始

苏阳能够打动你的声音就是好音乐 休闲娱乐

人们一贯以为苏阳出生于他居住和成名的宁夏银川,但实际上他来自江南水乡。
1969年,苏阳出生于浙江温岭的箬横镇,7岁半的时候随着母亲奔波了万里来到了父亲事情的城市——银川。
在西北这片黄地皮上苏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他从小住在厂区的家属院,来自五湖四海的培植者繁忙地事情着,这样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太多机会让他打仗到音乐。
只有有时途经家属院阁下的农田时,苏阳会刻意放慢脚步,听一听农田里劳作的农人唱一些宁夏小调,还有一些断断续续的民歌。

十五六岁时,苏阳来到西安求学,在这里他第一次近间隔感想熏染到了音乐。
他回顾道,“我当时对面上铺的一个兄弟有一把吉他,他坐在床上弹那个《西班牙斗牛士》。
当时一听那个音乐,我从来没以为有音乐会这么好听。
便是那种弦,那种特殊真实的一种弦,很粗糙地发出特殊真实的一种像火星子一样的音符颤在我身上。
我当时激动得就弗成了。
”不久之后,苏阳就把自己的饭菜票卖了20元,买了一把吉他,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巨,并没有哪里可以学琴,全都是自己摸索。
苏阳自己抱着琴练习着“13、53、23、43”,每天哼着模糊的旋律。
90年代初,苏阳回到银川后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乐队,叫透明乐队。
舞台风格和音乐曲风深受当时西方摇滚音乐的影响,“重金属”和“造作”是它的关键词。
虽然这支乐队很受欢迎,但是苏阳在度过了做音乐抽芽期间的冲动后,他开始静下来思考。
“透明乐队一贯徘徊在几支欧美主流乐队的阴影下,没有进步,终结它或许是一个更好的进步。

来自地皮的声音是音乐原始的力量

90年代末,有一次苏阳和朋友谈天,他以为布鲁斯和黑人灵歌是最原始的音乐。
他朋友没有说话,而是给了他一张CD,里面刻录了非洲音乐还有一些野外录音的素材。

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苏阳霎光阴就有了方向,“我以为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起来我小时候,在野外里听到的那些歌,断断续续的那些旋律。
我忽然以为那便是我该当去探求的原始的音乐。
”从那时候开始,苏阳将民歌加入到了他的音乐元素之中。

苏阳改编的第一首民歌是《宁夏川》。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
”当这句歌词合营着三弦的声音和布鲁斯的节奏在舞台上被演奏出来,台下的不雅观众开始随着哼唱而不是像以前硬摇滚年代无脑的造作并且附和着节奏甩头的时候,苏阳以为这才是他要做的音乐。

“原始的音乐给予自己的打动是非常‘身体的’,是音乐老师教不会的,是一种特殊原始的力量,它让你感想熏染到自己,同时拉近你和别人之间的间隔。
”苏阳这么阐明民歌带给自己的感想熏染。

从改编的第一首歌《宁夏川》,到让人们熟知苏阳的《贤良》发行,中间隔了两三年的韶光。
在这段韶光中,苏阳探访了浩瀚西北民歌老艺人,向他们请教“花儿”和“秦腔”,深入他们的生活,听他们酒后的哼唱,记录下他们遇事开嗓的那几句歌声。
这些都让苏阳越来越强烈地感想熏染到,一个人是不能和地皮分开联系的。
歌声的自傲来自于它的依赖,这份依赖便是和地皮,和生命的联系。

几十年来,他将西北民间音乐“花儿”,传统曲艺形式“秦腔”等与当代音乐进行嫁接、改良和解构,并通过西方当代音乐的理论和手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措辞。
他的音乐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元素:唢呐、箱琴、大鼓、电音、秧歌等等,你都能在苏阳独占的西北民歌的空旷音律中找到。

我探求的是一种打动人的表达过程

谈到近两年在推动的“黄河今流”多媒体跨界艺术操持,苏阳坦言自己这个想法已经存在了十多年。
“很多研究花儿的学者将它称为当代诗经,由于在花儿中你能创造很多‘比兴’的利用。
”苏阳希望将音乐歌词中想要表达的东西扩充到视觉,扩充到触觉,扩充到更多的让人能够去感想熏染花儿民歌这种传统的艺术的办法中。

如果你仔细不雅观察就能创造,从2016年以来“黄河今流”每次开场画面中的元素,便是从贺兰山岩画来改编的,这是视觉上的改编。
演唱的民歌音乐中,有电子元素、有布鲁斯元素、有摇滚元素,这是听觉上的改编。
这些相互领悟在一起的交织的过程,便是一种潜在的隐喻和“比兴”,它能让全体舞台表达更丰富,更能打动人心。

这时有人会问苏阳,“你这么做是不是想要去保护民歌,想要去延续这种传统?”令人意外的是,苏阳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代价更多的在于延续民歌的精神。
苏阳力求改变它的形式,传承民歌中的精神。
如果没有变革,就不叫做传承。
所有对传统的传承,是对这种艺术的理解和学习,而不是你复制了它。
复制是一个档案代价,档案代价不应该由艺术家去做。
艺术家的任务该当是去懂得它、学习它、知道它。
这些东西对付创造者来说是一个学习的养分,但是你完备地保留它,苏阳就以为没有多大必要。

苏阳希望通过“黄河今流”操持,冲破音乐与美术、笔墨、影像之间的,包括诗与歌之间的形式上的界线,用更综合的艺术语汇,在环球化语境下为今日中国发声。
2016年9月,“黄河今流”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央云端画廊举办首展,苏阳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做综合多媒体展览的中国音乐人。
同年10月,“黄河今流”艺术展在北京单向空间花家地店举办,并约请到魏宗富、马风山、刘世凯等民间艺人现场进行环县皮片子、陕北说书和花儿等演出,传统与当代的民间艺术样态在展览中交错融汇。
继2018年3月的巴西站、7月的哥伦比亚站,“黄河今流”环球展演仍在进行中,苏阳期望能够吸引更多不同领域的当代艺术家参与,产生更多样态的作品。

“我希望我所有的表达,都该当跟我们背后的地皮有所关联,跟我们旧有的,像关雎时期,像我们的信天游存在的时期这样的能够去打动人心的音乐。
”他说。

对话苏阳

Q1:您在创作的时候是若何平衡民歌和摇滚这两个元素的?

A:实在不用太考虑摇滚,或者是去强调民歌。
实际上是追求音乐的完全性。
在那个旋律里面,有的时候是旋律带着我。
当你每一次听到一段旋律,你每一次得到的触动,会逐步形成一个完全的东西,那个东西才是要去追求的,没有侧重。

Q2:音乐会上,你会清唱一首民歌么?

A:看情形。
虽然我唱的不好,但是凑活。
有那么一段韶光,前面我会唱一个民歌,就我清唱。
灯黑,我拿发话器清唱,唱完了我再拿着琴登台,追求一种反差。

Q3:每张专辑都等了良久。
大家都很期待您的新专辑。
你在生活中便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么,还是你写歌比较慢?

A:我实在是个急性子的人。
但是灵感这个东西它一贯出不来,比如《贤良》,我是临进棚了,才把歌词确定下来。
确定歌词前每次唱都不一样。
我不是那种天才艺术家,什么二十分钟灵感来了就写一首歌。

Q4:在忙于“黄河今流”的过程中还在持续创作么?

A:实在音乐在以另一种办法进行。
我相信我的音乐是一种持续变革的过程,音乐是我的一种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