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a赶紧下车查看,爱车尾灯罩被撞得支离破碎,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早已没了闹事者的影子。
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报警,并前往就近的交警分局处理此事。
分局内,各种交通事件确当事人和家属相继而来,有的因电瓶车间的轻微擦挂而争执不下,有的乃至涉及多车连环碰撞后逃逸的繁芜案件。
他被追尾的遭遇,在这里很不显眼。
开拖沓机上路!
谁也别想再撞我!
监控成摆设,自认晦气
面对这样的情形,警方虽然竭尽全力的查到,闹事者驾驶的是一辆两轮电动车。
监控视频虽然捕捉到了一些画面,但由于电瓶车驾驶员戴着口罩和头盔,且车辆无牌照,根本无法追踪到详细信息。
终极警方也只能出具一份事件认定书,建议@kila自行修车办理。
保险公司助力,但保费上涨
幸运的是,他有车险,保险公司终极承担了大部分维修用度,共计五千多元。
然而,这次事件也让@kila今年的保费不可避免地上涨了千余元,算是对他的一次“深刻教训”。
自查监控,心有不甘
回到家中,心有不甘的@kila又仔细查看了自己的行车记录仪。
经由一番仔细比对和推理,他基本锁定了那名闹事电瓶车驾驶员。
监控中,该驾驶员在事件发生后曾两次转头张望,行为非常,但遗憾的是,由于间隔和角度问题,画面依旧模糊不清,无法作为有效证据。
无奈与反思
这次经历,让@kila深刻体会到了电瓶车无牌无照、逃逸难追的无奈现实。
同时,他也呼吁广大电瓶车驾驶员能够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毕竟,每一次的“小轻忽”,都可能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