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井抽上来的地下水被储存在蓄池塘,村落民日常用水得到了保障。

村落里山间小路都安装上了护栏。

打井修路找项目 第一书记为平易近铺就幸福路 汽车知识

得知村落民家有喜事,杨勇(右一)讯问其孩子的婚礼预备情形。

2014年12月19日,双水泉村落第一口机井成功出水。

大众网济南2月13日讯( 张峰 王磊 董飞)“有井就不怕没水喝了”、“夜里串门有路灯不怕黑了”、“路修睦了,娃上学就不住镇上了”……2月11日,在济南章丘市双水泉村落,“第一布告”杨勇和村落民们敲锣打鼓喜迎农历小年,驻村落5个多月来,杨勇帮助村落里打井、修路、找家当项目,一件件实事让这个曾经“靠天用饭、吃水”的特困村落,40岁以下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的留守村落涌现了转机。
小年纪后,杨勇还要和村落“两委”班子去外地稽核,他们操持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田舍乐休闲游等项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山村落打出第一口井,老百姓彻底告别靠天吃水

11日上午,来到位于济南和淄博交界处的章丘官庄镇双水泉村落,该村落地处大山深处距济南市区80多公里,全村落人口470余人,是当地的特困村落。
2014年9月9日,济南幼儿师范高档专科学校派驻该村落的第一布告杨勇来到村落里报到,上任后第一周,杨勇就体验了一回吃水难。
“那时候用水洗脸太奢侈了,我整整一周没洗脸。
”杨勇说,由于去年大旱,当时村落里唯一的水源双水泉的水量极少,村落民们连喝的水都难以保障。

驻村落后的第四天,杨勇开始折衷有关部门开始为该村落用拖沓机定时送水,同时,经由与章丘市水利局、济南市扶贫办、山东省地矿局801钻井队等有关单位联系,折衷了免费物探和打井资金政府立项。
随后,杨勇与地矿专家冒雨走遍了村落庄四周的四座大山,终极在地下400米位置成功找到了水源。

在该村落西头,看到了已储满井水的蓄池塘和去年12月份刚落成的那口机井。
村落里68岁的姜树荣老人说,这是该村落数百年历史上第一口井,以前都是靠天吃水,一到下雨天用碗盆接雨水,没水的时候就走三里地莅临近的响水泉村落挑水吃,为了不延误做饭用水,清晨天不亮就得起床。
如今,村落民们不仅吃水有保障了,杨勇和村落“两委”班子还操持今年给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

拓山路装路灯,孩子们上学不用再住校了

在入户拜访过程中,杨勇理解到除了饮水,出行不便也是村落民们关心的老大难问题。
对此,该村落村落主任张贤宝打比方说,当年日本兵曾试图来到这里,由于山路波折他们迷了路,终极放弃了进村落的操持。
自从合村落并校后,村落里的孩子们都得去镇上读书,但双水泉村落间隔官庄镇近20公里,由于直达的山间小路一贯无法通车,村落里的年轻人为了孩子上学方便都搬到了镇上租屋子住。
而在来的路上,驱车一起经章丘又绕道淄博淄川区,从官庄镇沿山路绕行30多公里才到达双水泉村落,真实地体验到村落民出行不易。

为理解决交通不畅的问题,杨勇再次与章丘市有关部门折衷申请干系政策,通过将该村落通往镇上的山路拓宽,建筑一条5.5公里长、6米宽的水泥路,与附近的普雪路连接,将来能直达官庄镇,比当前绕道节省了十几公里的路程。
望着这条明年五月份将要通车的新路,村落民姜永健说,村落里人盼这条路盼了40多年,如果能修通了,孩子们上学方便了,在镇上的部分年轻人也就回来了。

不仅修路,在章丘市统计局帮忙下,村落里还装上了25盏LED太阳能路灯方便村落民夜晚出行,并在村落内危险路段安装了护栏。

突出“绿色”找项目,让年轻人返乡创业有“道路”

除了特困村落,双水泉村落还是范例的留守村落,险些所有的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挣钱,村落主任张贤宝虽然已42岁,但在村落里留守的人中仍是最年轻的。
为了能让该村落彻底脱贫致富,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杨勇提出了家当兴农的思路。
杨勇说,立足该村落地下水呈天然弱碱性,且栽种、养殖业绿色无污染的特色,操持带领村落民不断推出更多绿色有机的农产品。
近期,通过与各地农业特色家当打仗沟通,该村落初步敲定了徒河黑猪和晚秋黄梨两个特色农业项目。

虽然附近春节,他仍要和村落干部们到外地稽核一个芽菜的新项目。
杨勇说,如果特色农业项目发展顺利,村落里还将借助现有的双水泉、四鸡山、老虎洞和王家大院等自然和人文景不雅观,发展田舍乐休闲旅游。
在他看来,只有让年轻人返乡后找到创业的“道路”,才能留住他们,屯子的发展才会更加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