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人向游客讲起祠堂的历史。改造时,西河村落修复了祠堂,如今这里也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
河南西河村落修复后的古民居。2013年8月,为了肃清屯子穷苦,推动革命老区、穷苦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河南新县启动了“英雄梦 新县梦”操持,约请专家学者,对全县村落庄进行免费方案设计,最先选定西河村落作为试点村落。经由多年努力,西河村落通过发展村落庄旅游,全村落实现脱贫。A14-A15版拍照/新京报 张芮雪
革命老区重新方案设计,让“能人”还乡发展村落庄旅游带动全村落茂盛,实现整体脱贫
8月22日下午五点,一辆旅游大巴定时驶入村落口。张因权拿起麦克风,往脖子上一挂,迎向游客。
张因权是西河村落村落民、西河湾度假景区的兼职导游。两年前,他放弃了广东的外贸买卖,带着妻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回到村落里发展。
西河村落所属的河南省新县是革命老区,长期是国家级穷苦县。西河村落也一度因穷而出名。近年来,通过发展村落庄旅游,200多名村落民重新回到了村落里,2019年接待游客量30万,全村落实现整体脱贫。
旅游旺季的时候,旅游车辆在大别山里排队数公里,全体周河乡的公务职员都到村落里坚持秩序,下午四点才吃上第一顿饭。
34岁的张因群胸前挂个二维码,满村落跑着向游客推销他捡来的野生猕猴桃;王家梅手上放着绿色的不雅观音豆腐,快速用刀切成小块,浇上佐料递给游客;闲置了十多年的粮仓开门迎客,摆上几十套桌椅成大饭厅;曾经的猪圈牛栏改造成了咖啡馆,摆上凉伞和躺椅,前来喝咖啡的人坐成一排。
西河村落又热闹起来了。
静不下来的西河湾
37岁的张因权个子不高,身板壮实,标志性的大鼻子被太阳晒得黝黑,脚蹬一双磨破了的墨绿色皮凉鞋。
大别山里公路弯多、且转弯幅度大,游客几经颠簸,才到达位于新县东部的西河村落西河湾景区,三三两两、打着哈欠下了大巴车。
第一站是村落口的小桥。站在桥上向远处看去,一幢幢明清风格的古宅在古枫杨树之间若隐若现,青灰色的瓦片排列整洁,河道边是卵石铺成的小路,河水没过脚踝,过河用的垫脚石连成弧线。游客们加快了脚步,取出手机,左边拍几张,再快步走到右边拍几张。张因权说,对付见惯了平原大川的北方人来说,不用去南方就能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让游客感到新奇。拍完照片,张因权带领游客依次参不雅观了村落史馆、张家祠堂、清代古民居等。
每参不雅观完一个景点,跟随张因权前往下一个点的游客就会减少,他们被古民居里的各式小店吸引走了,比如王家梅开的豆腐店。王家梅身穿白色厨师制服,站在豆腐店门口招手:“进来坐坐,不雅观音豆腐,我们西河的特色。滑滑的,凉凉的,不好吃不要钱。”
王家梅双眼残疾,和老伴在外打工多年,由于不懂技能,又上了年纪,打工挣的钱仅够糊口,是村落里的穷苦户。村落里发展旅游往后,她带着老伴回到村落里,租下了河边的小屋,卖起了不雅观音豆腐,政府象征性收取每年800元的租金。2019年,小店年收入超7万元。
不雅观音豆腐的原材料是山上的野生不雅观音树叶,不须要进货本钱。树叶经由浸泡、搓揉、过滤得到不雅观音树叶汁,再滴入草木灰水,就制成了绿得发亮的不雅观音豆腐。白天,老伴张因禄上山摘树叶,王家梅守在店里卖豆腐。每当有游客下单,她就从盆中取出豆腐,切成薄片,加上大蒜、酱油、喷鼻香醋等搅拌均匀,放入塑料碗中端给游客。节假日的时候,每天能卖出上百碗不雅观音豆腐。
“可别鄙视王家梅,她可会做生意了。”景区互助社理事长张思恩评价。
张因权的妻子在村落里开了家西河主题邮局。主题邮局不仅卖明信片,给未来的自己写信,还兼卖文玩手工艺品和当地特产。张因权不排斥带游客到自己家的小店,“往里走走,里面还有好东西呢。”
天色渐暗,旅行团的客人们踩着石头踏过小河,乘坐大巴车离开了。
西河的夜没有随旅行团的驶离而安静下来。夜晚,是自驾游客的主场。
村落民韩幼聪的小院里,一桌来自傲阳市的自驾游客落座了。他们是五点半放工往后才出发赶往西河的,不到三个小时车程。五个人点了八个菜,有板栗炖鸡,也有蒿子馍等特色山野菜,再点上七八瓶啤酒,一贯聊到深夜。
回村落开田舍乐之前,韩幼聪在北京做保洁员,每月有1200元的人为。后来,为了儿子高考,她回到县城里做帮厨。看村落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便回到村落里,开了家餐馆。“看村落庄发展得那么好,我也不想总给别人打工,回来自己当老板,”韩幼聪说。如今,韩又聪的年均收入也达到了5万元。
客人多的时候,韩幼聪会叫来村落里的妇女打下手,日结人为100元。像五一、国庆这样的旅游高峰期,村落里很多乐意做零工的村落民都须要提前预约,有的村落民还会同时接到几家田舍乐的事情邀约,各个田舍乐的老板乃至会通过涨工钱来“抢人”。
除了午餐晚餐收入以外,韩幼聪还与景区村落民互助社协商,为互助社名下的民宿酒店客人供应早餐。她每天晚上都主动讯问客人想吃什么,如果客人没有想法,她也会变换菜式地给客人供应丝瓜面条、豇豆饭、面糊汤等,每天不重样。
村落口的主街上,一栋栋二层小楼都是近年新建的,青砖灰瓦,卵石砌墙。最多的是田舍饭铺、住宿旅店、小卖铺等。在外打工挣到钱的村落民,都投资盖起了餐馆、田舍乐;本钱不足的村落民,在本村落新开拓的景点工地上修路、建广场、盖屋子,赚取工钱;也有村落民在互助社管理的民宿酒店里做做事员,每个月能有两千元的收入。
改造“空心村落”
游客们不知道的是,就在六年前,西河村落还是一个“空心化”严重的穷苦村落,彼时,全村落只剩下39名老人和一些倒塌了一半的老屋子。
现任西河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一谋还记得2014年时,他到村落里看到的情景:“村落里面看不到一个人,想找老百姓交谈一下都找不到。”
连接新县与西河的石子路长满杂草,进村落的车子被路两边疯长的树枝划了一起。“污水横流,残垣断壁,可以说是一个完备被废弃的村落。” 张一谋回顾。村落里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几十个老人守着家里的旧屋子。
一条小河从村落庄中间穿过,河道里是上游村落落冲下来的垃圾;河两岸挤满了临时搭建的窝棚,一场大雨,粪水就流得到处都是。
2013年8月,为了肃清屯子穷苦,推动革命老区、穷苦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新县启动了“英雄梦 新县梦”操持,约请全国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对全县村落庄进行免费方案设计,希望通过三年旁边韶光,打造辐射全县的佳构旅游线路,力争在全国老区县中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是参与村落庄方案设计的第一批学者。在拜访稽核了新县部分村落后,选定了周河乡西河村落作为本次方案设计的试点村落。
罗德胤总结他选择西河村落的缘故原由:西河村落规模较小,投资量不会太大,且有较多保留完全的老屋子。更主要的,是从村落庄中间穿过的小河。“人和水的关系密切,一种很自然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下手,比较随意马虎把它的吸引力做出来。”
大方向定了,村落里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请“能人”还乡,起到带动村落民致富的浸染。
老家被列入旅游改造试点,张思举并不知情,十七岁离开西河往后,他只在有红白事时回村落,老父亲也搬到了县城,与村落里并无顾虑。2013年8月的一天,村落党支部布告张孝翱联系到张思举,约他在县城吃了次饭。
饭桌上,张孝翱讲起了西河村落迎来的改造机遇,也提及了村落里人手紧缺,希望张思举能回去培植家乡。
张思举当场就赞许了。“我就想反正我们西河人把西河建好了,受益的还是我们西河人。”张思举说。
52岁的张思举经由多年打拼,已成为县里的水产大王。他在县城有自己的别墅,喜好交朋友,去KTV唱歌。回村落事情的几年里,他戒了酒,娱乐活动从蹦迪改制品茗,清晨六点后就睡不着觉,连周末也在村落里忙活。
同样被请回村落的,还有张思恩、张思贵、张因贤、张思文等人。他们有的是在北京做建筑,有的是张姓家族的族长,还有的在县城拥有自己的专卖店。一年多的韶光里,几位本村落“能人”带领着留守在家的村落民,在罗德胤和中心美术学院教授何崴的辅导下,拆除了牛棚旱厕,修复了粮仓、祠堂、古民居,河道景不雅观也做了全新方案设计。
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偶尔回村落,帮着村落干部对接北京专家,或是说服村落民合营改造,平日里都有自己的事情。后来,落地的根本举动步伐改造工程增多,为了能让西河村落民也能拥有承包本村落工程机会,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款的利用效率,村落里提出了成立互助社,由张思恩担当理事长,张思举担当总经理。
张因权先容,西河村落共有古民居160多间,经修复的是靠近河边主街道的35间,大部分始建于明清期间。房与房之间相互连接,每幢建筑根据房型的大小又包含几间到几十间房,通过代代相传、兄弟分家,很多屋子被重新拆分成了几套房,住着不同的人家。
顺着河边向下贱走去,青灰色的瓦片在屋檐上连成波浪状。常年的雨水冲刷、堕落下,部分青砖露出白色或黄色的砖心,三种颜色随机叠加,形成图案。一米见方的窗户上,有木制井子格制成的窗栏,部分人家还保留着40厘米高的传统门槛。
为了让全村落风格保持统一,村落里的一些当代平房也进行了改造,墙面被重新刷成了灰色,画上格纹,仿照砖块堆砌形成的纹理。改动规模最大的是屋顶,全村落大部分房屋都铺上了瓦片,从中间向两边倾斜而下。
改造后的上西河建筑群被分为了东区、西区和北区。东区紧张为明清建筑街,河道西岸表现我国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粮仓文化,北边是村落民新建筑的房屋,紧张用作民宿和田舍乐。除此之外,河道景不雅观、山间小路、灌溉沟渠也经由了设计改造。
能回来的基本都回来了
2014年底,第一批游客开车进西河的时候,张思举还在工地上。
随着西河景区初见雏形,二十多名来自郑州的驴友驾车来到西河。当时路还没铺好,电线管道也还在架设之中,全村落没有一个餐馆,也没有住宿的地方。
张思举把客人接进了村落委会食堂,有什么吃什么。然后挨家挨户叫来留守的村落民,每家分几个游客住宿。村落里给这批游客免去了所有用度,还给他们准备了早餐。
慕名前往西河的游客开始增加,但游客用饭成了问题。彼时,村落民尚未看到回村落发展的前景,仅互助社开办了一个餐厅。景区互助社理事长张思恩找到了村落民张孝强,张孝强家的二层小楼就在游客停车场对面,带一个庭院,适宜开办田舍乐。
“能行吗?”张孝强当时这样问张思恩。为了让张孝强安心开店,乡里为他争取了几千元的改造补贴,还承诺关停互助社餐厅,把客源全部集中到张孝强家。张孝强的妻子在广东打工,儿子在韩国打工,他留在县城打工,顺便照顾年幼的孙子。张思恩说,倘若田舍乐能经营起来,一家人就不用那么辛劳地散落各地了。
张孝强嘴上赞许了,但心里一贯在犹豫。2015年春节过后,他买好了火车票准备前往广东和妻子团圆。“到时候一干一年,我要找厨师,找人帮忙,还得开工钱,如果挣到钱还好,赔了一赔便是好几万。我去广东打工,当保安一年纯挣2万块钱。”张孝强阐明。
为了留住张孝强,张思恩承诺,倘若赔钱了,或挣不足两万块钱,自己出钱帮他补上。“我反正便是必须把这个担忧给他冲破,然后让他来做。”张思恩说。临走前,张思恩还带走了他那张火车票。
张孝强留了下来,第二个月就忙不开了,在广东打工的妻子也回来帮忙。后来,赴韩国打工的儿子也回来了。第一年,饭铺就为一家人带来了10万元的纯收入,村落里为张家颁发了“返乡创业示范户”门牌。
“通过他家向村落民阐述,带动口碑,老百姓很相信的,真能挣钱了。”张思恩说,“2015年到2017年,我们村落里78户人家,能回来的,基本都回来了。”西河村落迎来了返乡创业热潮。目前,全村落已开办各种餐厅和旅社40余家,2019年户均增收5万多元,同时带动全行政村落近200名穷苦群众从事旅游干系的就业。
闲置多年的古民居重新贴上了红对联,五彩的手摇船飘荡在河面,鸟叫、蝉鸣、嬉戏声不绝于耳。
清华大学教授罗德胤总结上西河村落民组人口回流的缘故原由:直不雅观收入是一方面,旅游更代表一种认可,城市人之以是乐意在村落庄费钱,是由于认可村落庄景不雅观,认可村落庄的社区关系;村落民感想熏染到原来村落庄的生活办法并不比城里差,乃至比城里还好,这种自满感得到之后,村落落的社区生命力可以培植和坚持下去了。
游客变身创业者
2016年,中国村落庄复兴论坛在西河村落举办,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聚在西河,这是此类论坛第一次在屯子召开。论坛过后,西河村落的旅游迎来了第一个爆发点,并且逐年攀升,2019年创下了30万游客量的记录。
做不雅观音豆腐的王家梅、开西河主题邮局的张因权妻子、返乡能人张思恩、满村落卖野生猕猴桃的村落民张因群都成了新闻宣布里的常客。
不同于其他回村落创业的西河人,匡建新是个外村落夫。但他在西河开店的第一个月,就由于媒体专访,卖茶叶的小店成了“网红店”,首月发卖额超过了两万元。
第一次来西河时,匡建新也是游客。看重西河的旅游前景和媒体关注度,匡建新舍弃了年薪60万的IT事情,2018年,他向互助社租下一间古民居,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我去了全国很多地方,没有一个真正像西河这样独特,很接地气,也很舒适。”匡建新说。
媒体的关注也反向鼓舞了匡建新,他把事情重心转到了山的另一侧,投资兴建了西河村落阳荷姜家当基地。“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开酒店、所有人都去做田舍乐,不能一条腿走路。”
夏末秋初,热气还未消退,十几名村落民戴着草帽,散布在野外里,弓着腰锄草。匡建新雇佣了村落民对阳荷姜进行专职管理,忙不过来的时候,也联系附近的村落民到基地打工。为了担保阳荷姜绿色无公害,地里不该用农药,只能聘请人工割掉田里的杂草。
地里的阳荷姜已经有半米高,再过一年就能收成了。通过与湖南农业大学互助,匡建新对西河本地的野生阳荷姜品种进行了改良,减少了纤维含量,更适宜食用。2019年,匡建新专门请人研制了调料配方,把试栽种的阳荷姜加工成网红下饭菜,70万瓶很快发卖光了,创造了超过1000万元的产值。
今年,匡建新扩大生产规模,新增栽种面积350亩。西河村落党支部布告张孝翱先容,一条新的旅游线路正在阳荷姜基地附近建筑,西河村落借此方案了阳荷姜农业不雅观光园。
据周河乡官方统计,西河古村落的保护开拓和旅游家当发展项目启动以来,全村落穷苦发生率由2014年的33.39%到现在实现全体脱贫。目前,全村落村落庄旅游家当初具规模,2019年接待游客达3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
新京报 张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