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歌词创作与张家界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手稿。
(资料图片) 通讯员 摄

你知道吗我和我的祖国歌词灵感竟然源于张家界 休闲娱乐

张藜和秦咏诚同台演唱。
(资料图片) 通讯员 摄

李谷一的《我和我的祖国》专辑。
(资料图片)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宁奎

通讯员 王娇 唐晴 胡卫衡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当末了一个方阵“祖国万岁”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时,熟习的旋律响起,大家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全场一片欢腾,大家无比自满。

由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的《我和我的祖国》,自上世纪80年代出身以来,30多年传唱不衰。
今年新中国70华诞,这首歌更是唱遍大江南北。

鲜为人知的是,这首经典绝唱的歌词创作灵感来自于拥有绝美山水的张家界。
这首歌如何与张家界结缘?张家界如何引发歌词作者的创作灵感?近日,就此进行了一番探寻。

一定要创作出一首歌,展现这个勃勃活气的时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都是一片繁荣景象,文艺界精良作品也层出不穷,更多文艺界人士捋臂将拳,期待创作出时期绝响。

“一定要创作出一首歌,展现这个勃勃活气的时期。
”1984年初,一场普通的会面在北京劲松的一栋旧楼里进行,会面者是两个年过半百的大连人——张藜和秦咏诚,一个词作家、一个作曲家,他们是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的校友。

早在聚会前,张藜就被秦咏诚创作的小提琴曲《海滨音诗》打动,以为这首曲子很能展现这个改革开放的时期。
但这个曲子是一首器乐曲,不太适宜填词传唱,张藜希望对方在旋律上“改一改”,秦咏诚欣然赞许。

不到20分钟,秦咏诚的曲子改好了,现场唱了两遍,并把纸本交由张藜保存,张藜顺手揣进兜里。

这一揣便是大半年。
并不是张藜不重视,而是太重视。
他决心写下一首扣民气弦的歌词,配上这动人的旋律。

“揣着曲子,走到哪儿都琢磨。
”张藜的夫人杨阜兰回顾,从安徽到福建,从黄山到鼓浪屿,曲子烂熟于心了,可词仍旧没写出来。

“到张家界去。
”1984年中秋节前夕,中国音协一则采风关照,让张藜非常愉快。
他预感,绝版的张家界风光,或许能够让自己找到灵感。

张藜的预感是有缘故原由的。
当年的张家界,在吴冠中、黄永玉、陈复礼三位大师推动下,已经有名天下。
翻开1980年元旦出版的《湖南日报》,吴冠中在《养在深闺人未识——一颗失落落的风景明珠》一文中,作了这样的描述:“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劳苦踏过不少名山,以为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

黄永玉在画作《二千八百柱》题跋上写道:“吾乡有无名之山曰张家界……贤者游斯山,无不叹是山之奇绝,诡秘。

陈复礼则在喷鼻香港《中国旅游》杂志上以10多个版面的篇幅,刊发张家界图文宣布。
文章末了附诗:“生平好入名山游,青岩奇不雅观入镜头。
三山五岳堪比美,中原风光最高级。

揣着秦咏诚的曲子,张藜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张家界。

沉醉张家界山水,灵感突发,歌词一气呵成

1984年农历八月十四晚上,张藜入住位于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南门口的天门山招待所。

第二天是中秋节,清晨,张藜推开房间窗户,一缕阳光洒进来,远方天门山巍峨耸立,山间云雾环抱,脚下澧水潺潺,宛如彷佛海浪拍岸,河岸边农居炊烟袅袅。

“这便是一首绝美的歌!”常常被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致所传染的张藜,从没有这样极度愉快过,他赶紧找来纸笔,面对着绝美风景,提笔写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13个字的开头,像一把钥匙,开启了灵感之源。
随后,全词一气呵成。
就像半年前秦咏诚修正曲谱一样,这次作词,张藜也只用了不到20分钟。

走遍大江南北都没找到觉得的张藜,终于在张家界把已经折皱了的曲谱纸本细心抹平,一个字一个字地把歌词填了上去。

“老头回来跟我说,哎呀,张家界那个地方太好了,一看到那么美的景致,万种感情顷刻涌上心头,又想抵家乡、母亲、祖国,歌词自然就出来了。
”杨阜兰说,歌词开头很主要,张藜之以是一贯没写出词来,便是一贯没找到得当的开头。
在看到张家界美景的一霎时,他想到自己走过的路,只管曲弯波折,但始终和祖国的命运牢牢相连,歌词也就迎刃而解,奔涌而出。

时任大庸县文化馆副馆长的楚德新,参加了这次采风活动,陪在张藜旁边。
至今,他清晰记得张藜作词完毕后愉快的样子。

当晚,张藜在当地组织的中秋联谊会上,第一次朗诵了这首词。
词一出口,他的眼圈就红了。

杨阜兰回顾,张藜到过很多地方,但在张家界的觉得便是不一样,别样的觉得让张藜创作时充满了激情。

许多年后的一天,张藜夫妇在一起等车。
张藜对杨阜兰说:“阜兰,你听,连风都在笑,他们都笑出了声,是在欢迎我。
”杨阜兰有些不明白为什么风笑出了声,张藜说:“我写了这首歌,觉得不管到哪里,风都会笑着欢迎我。

“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爱,匆匆成了他写出这首歌。
”杨阜兰说,这不仅仅是张藜的歌,也不仅仅是张家界的歌,而是属于公民属于祖国的歌。

从李谷一到王菲,张藜的情怀影响几代人

“歌曲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生活的无比热爱。
”《我和我的祖国》创作成型后,张藜和秦咏诚找到李谷一,请她来演唱。
李谷一被这首歌的深情所冲动,在李谷一传唱下,《我和我的祖国》唱遍大江南北。

李谷一说,这首歌出身在张家界,足以证明锦绣潇湘的山水人文之美,“为我们湖南有这么一个俏丽的地方而自满。

今年国庆节期间,同咭片子《我和我的祖国》一上映,迅速火遍全国。
王菲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给人不一样的觉得。

有专业人士这样评价,李谷一版本,表达的是对祖国毫无保留的热爱,这是一个个体,对付集体的无比爱崇,是持重的;王菲版本,是在强大祖国的护佑之下,对自我幸福生活的知足,对未来充满信心,是轻盈的。

时年24岁、在张家界敦谊小学任音乐西席的黄新国,是《我和我的祖国》最早的演唱者。
35年前,张藜在张家界完成歌词创作后,迫不及待想找人试唱,于是便找到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黄新国。

“试唱得还不错,张老拍着肩膀表扬我。
”黄新国记得,自己当时紧张得颤动的手中,紧握着4张老式信笺纸,上面手写的歌词与曲谱工工致整。
正是当年张藜在他肩膀上那一拍,让他毕生都投入到音乐教诲奇迹中。
他一次次把歌词缮写到黑板上,给一届届学生教唱。

站在当年张藜推开窗户见山水的地方,35年过去了,这里的风景依旧俏丽如画。
但当年的小山城,已成为天下有名旅游城市,歌词里那一道“辙”,已经消逝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飞机、列车和高速公路。

“填词打破了空间、地域限定,在美学、情怀上达到了无法超越的高度,充满了对祖国羞辱的爱。
”《公民音乐》杂志社主编、著名乐评人金兆钧如是评价《我和我的祖国》。

干系链接

张藜,辽宁大连人,国家一级编导,曾任《词刊》编委、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是我国词坛三位“元老”之一。
他的词作构思独特,新颖而富有生活气息,首创了一代词风。

张藜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大量随处颂扬的作品,如《竹篱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久别的人》《山不转水转》等,深受大家喜好,在各地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