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农机的一处生产车间内景(柳工农机供图)
河南省周口市,联合收割机在河南省黄泛区农场的麦田里收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江苏省海安市胡集街道周吴村落田间正在事情的智能自走喷杆喷雾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秋时节,是收成的时令。入秋以来,全国各地秋粮大规模收成陆续展开,一台台当代化农机装备驰骋田间地头,成为秋收“大舞台”的“主角”。河南省安阳市曹固村落,无人驾驶收割机两天收完1200亩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的当代蔗业示范区,大型甘蔗收成机将甘蔗切段网络、蔗叶分解成碎渣……根据农业屯子部发布的数据,估量今年“三秋”期间,各地投入的各种农业机器将达到3000万台(套)。聪慧农机改变了传统农耕办法,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
习近平总布告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器化、智能化,给农业当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农机装备是提升农业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器化率快速提升,由2012年的57%到如今超过72%。农机装备家当发展也取得积极成效,打破了一批关键技能。农业生产的机器化,对付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当代化进程具有主要意义。
地上的农机连上了天上的“北斗”
无人收割机瞄得精准、行得笔直
进入10月,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优质花生当代农业家当园内,8000亩花生田透出丰收的喜气。一早,伴着机器轰鸣,一台4垄8行的无人驾驶农机从仓库开出,按照方案路径,精准开进田里。“收得干净、瞄得精准、行得笔直、不用人管、入夜了也不怕。”家当园生产卖力人宋法军表示,一台无人花生捡拾机一天能收700亩地,比传统收割效率提升了5倍。
没有农机手操作,无人农机是如何看得准、行得正的?园区技能紧张卖力人王东伟见告,这是由于这些农机连上了天上的“千里眼”——北斗导航系统。
“在我们收割机的顶端,有两个蘑菇状的旗子暗记吸收器。旗子暗记吸收器装有GNSS天线,可以吸收北斗定位旗子暗记。我们会事先对田块进行打点定位,方案最优作业路径,然后将作业地块的经纬度数据输入系统,之后把机器开到田里,打开开关,它就能自己按照设置好的路线跑起来,还会智能转弯。”王东伟先容,如今,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广泛运用于园区的各种农业机器装备中,每台设备上都装有一个北斗导航智能终端。
“北斗”是我国农机装备领域近年来的新晋热词。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投入商用,越来越多搭载北斗智能终真个农机装备涌现,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在北斗卫星精准定位的赋能下,农机可以自动掌握方向,提升了机器化作业的精准度,更引领了我国精准农业发展的新潮流。
在江苏省高邮市的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康源乳业公司),无人驾驶拖沓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无人化农机一字排开,组成一个“机器方阵”,让农牧场实现了“耕种管收”的全环节无人化作业和农机作业数据统计剖析。依托北斗导航系统和无人农机设备,目前农牧场已形成农业生产全程风雅管理和风雅作业技能的协同事情模式。
“我们从去年开始利用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农机设备,农场耕种收的质量显著提高,行距株距精确无误,大幅度降落作业行间重叠、遗漏。今年春播的时候,我们用了北斗播种机,播种均匀、深浅同等,不仅提高了播种质量,而且节约种子利用量达到15%以上,提高壮苗率20%以上,劳动力用工本钱减少70%以上,节水30%以上。”康源乳业生产技能科张宜辉这样表示。
为了鼓励庄家利用北斗农机,近年来,不少省区市已将农用北斗智能终端纳入购机补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庄家购置一台农用北斗作业监测终端可得到补贴1000元。安徽省多地今年也陆续开展农机补贴比例提升事情,深化北斗系统的农业运用,推动聪慧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
《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做事家当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有超10万台农机安装北斗自动驾驶系统,安装农机定位作业监测等远程运维终端超过45万台(套)。工业和信息化部干系卖力人指出,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平原地区紧张粮食作物将全面遍及以导航技能为主、具备自动行走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在集中连片的大型平原地区农场,具备高度自主行走能力的智能农机、完备自主行走能力的农机将成为作业主力。届时,我国农业的当代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
数字化智能扮装备走进茶园果园
降落用工本钱,提升产品品质
国庆期间,正是秋茶收成的时令。福建省福州市春伦集团的万亩茶园里,绿意浓浓。一排排茶树中间,一台台由采摘装置和茶叶网络装置组成的自动采茶机来回穿梭,不到十分钟,一排茶叶便采摘完毕。
春伦集团党委布告、董事长傅天龙见告,这片10000多亩的茶园是集团的数字茶园基地,从采摘到管理,都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就拿采收环节来说,现在茶园里有自动采茶机23台,采茶效率比传统手工采摘提高了300%以上。在制茶方面,也投用了8条全自动毛茶初制生产线,只要调节好温度、速率、鲜叶量、揉捻力度等工艺参数,设备就可以自动将鲜叶制成毛茶,比起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效率提升600%以上,优化人工本钱330%,茶叶的品质也更加稳定。
“我们是2018年开始进行数字茶园培植的。”傅天龙说,“这不仅是为了提升茶叶品质,更主要的是能够推动茶园实现家当化发展,进而带动生态农业发展。”
傅天龙给列举了茶园的一系列数字扮装备:视频监控、VR全景、5G网络等感知设备,可以对茶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实现茶园可视化、可追溯管理;茶农通过手机上的春伦聪慧农业物联网平台,随时随地可查看茶叶的成长情形和环境数据。温度、湿度、光照度、风向、风速、二氧化碳浓度……哪个地方涌现非常,系统都会实时提醒;茶园里还设有多个24小时运转的监测站,紧张用于采集虫情信息、诱捕害虫,并将昆虫的高清照片传送到集团物联网平台中控中央。平台系统可以诊断害虫类型,剖析、预测虫害发展趋势并对症下药。这些设备,都让茶园的管理更加风雅化。
农业屯子部指出,发展农机大数据和聪慧农机装备是我国农业机器化和农机家当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在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器化的同时,通过信息技能装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对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培植当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和干系技能的发展带动下,数字农业、智能农业在全国各地四处着花。
手机扫一扫就能得到施肥方案,坐在监控中央轻点鼠标就能远程灌溉……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的猕猴桃家当园里,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为丰收助力。市农投公司万吨冷链物流中央分选车间,一台全自动“CT机”通过AI视觉系统,对猕猴桃进行360度检测分级,挑选出优质果打包、分装、发售。当地一家猕猴桃企业仓储冷链部部长姜广先容说:“这台智能分选设备,可以对猕猴桃的重量、外不雅观、糖分、硬度等进行智能识别、标准分选,每天分选出来的高标准商品果数量在200吨以上,担保到了消费者手里,都是个头饱满、光荣诱人。”
贵州省农业屯子厅有关卖力人表示,这种果蔬智能分选设备近年来在贵州不少地方得到推广运用,选出的都是佳构,极大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贵阳市修文县猕猴桃栽种大户施朋启先容,“县里安装了果蔬智能分选线,每条果蔬智能分选线都设置了大数据中控台,可以自动采集分选数据和入库情形,告别了过去人盯人的模式,大大减少人工花费,降落用工本钱,今年果子该当又能卖个好价格。”
蔗农用上了国产大型甘蔗收成机
比较入口农机更物美价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当代蔗业示范区内,成片甘蔗被甘蔗收成机切割成段。一台甘蔗收成机,一天能收割100吨甘蔗,而人工砍收,每人每天只能收割1吨。
这些甘蔗收成机的生产制造商是广西的一家本土企业——柳工农业机器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柳工农机)。公司自主研制的S935甘蔗收成机曾创下单机单日采收甘蔗500吨的成绩,是环球同行中最大型高效的产品。
广西盛产甘蔗,制糖业是当地的特色家当。但广西丘陵山地多、地块小,这些地理特色让甘蔗机器化种收变得困难。宾阳县当代蔗业示范区卖力人柯小清说,以前,为了种好甘蔗,示范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高价入口国外的机器,但实际利用效果并不好,不适宜广西的地理环境,售后维修也未便利。现在用上了国产农机,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好用实用。
柳工农机生产的甘蔗收成机之以是好用,在于量身定制。柳工农机品牌宣扬卖力人韦晓春先容,柳工农机的甘蔗收成机针对广西丘陵地形设计,灵巧性高,动力储备也大。除了甘蔗收成机,柳工农机甘蔗生产全程机器化研究院还聘请了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专家军队,从甘蔗育、耕、种、管、收、活动身,开展甘蔗生产全程机器化的研究。有了国产农机的助力,从2011年到2021年,广西全区甘蔗耕种收综合机器化率提升了近25个百分点。
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中旬是甘蔗收成的时令,从9月开始,柳工农机的甘蔗收成机订单量就会增多。韦晓春说,2016年柳工农机注册成立时,公司仅有一款产品,便是S935甘蔗收成机,发卖也并不理想。而近年来,柳工农机的甘蔗收成机系列不断迭代升级,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19届中国—东盟展览会上,公司展出的全新一代甘蔗收成机S713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
“这种甘蔗收成机专为小地块作业设计,掉头灵巧,能在300米内由人远程操控,在丘陵地带可以保障操作者的安全。”韦晓春先容,“收成机先用刀片将甘蔗割断,之后运送至切段箱切段,再把切好的甘蔗网络到料斗。标准收割状态下,一台收成机的收割效率是每小时10吨。”
为乡亲们生产自己的农机,这是做甘蔗收成机起身的柳工农机的初心。由此出发,如今,柳工农机的农机装备产品体系日益丰富,技能水平也不断提升。
柳工农机的发展可以说是国产农机领域的一个缩影。理解到,在过去很长一段韶光内,我国国产农机的海内市场霸占率都较低,一些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能也受制于人。在甘蔗这种经济作物领域,比较三大主粮作物,收成机器发展速率更显缓慢。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机装备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形成了65个大类、4000多个机型品种的产品系列。“十三五”期间,国产农机产品供给能力稳定达到90%,紧张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基本得到办理。在2022年中国农人丰收节上,位于四川省成都邑的主展馆现场所展示的农机机器,险些都是国产。展馆卖力人表示,近年来,国产大型农机在研发制造技能、质量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绩,改变了入口农机长期垄断高端农机市场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