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孩儿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先人在佃猎、搬运、敬拜、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就开始了他们的歌唱。如上古文献中记录的这样一首《弹歌》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它十分概括地描写了原始时期佃猎劳动的全过程。
原始社会,先民们以佃猎为生。由于生产能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佃猎的手段也极为掉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逐步地也有了改进。弓弹(也叫弹弓)涌现往后,既可以射鸟,又可以射兽,生产能力水平有所提高。 《弹歌》这首民歌,用精练的措辞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慧和聪明,用“弹”来猎取食品的喜悦心情。
“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这便是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这样,“弹”的制作完成了。一副“弹”便摆在了我们面前,虽是大略、粗糙的,但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慧和聪明才智,也表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有了“弹”,一场佃猎活动便开始了:“飞土,逐肉”。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快地追逐着,满载而归。“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逐肉”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 这首民歌简短、朴实,诗句整洁,有和谐的韵律,虽仅有八个字,却彷佛一幅维妙维肖的原始射猎图,是我们理解和认识原始时期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料和赏心悦目的艺术宝贝。
从历史上看民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小曲、俚曲、小令、俗曲、时词以及明、清时期常以山歌泛指各种民歌。《诗经》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盛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它的光鲜特点是利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腕,真实地反响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抵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及情绪。
个中的《国风》大多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代价的篇章。包括周南、召南、邶风等十五个部分,称为十五国风。内容紧张涉及婚恋、农事、战役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抒怀色彩。
那本日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便是从《诗经》随处所诗经内蒙古的《爬山调》,它们之间的演绎过程。我首先为大家分享《诗经》中的首篇《关雎》。
这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此诗形象生动的描述了一位青年男子在追求自己喜好的女子时那种焦虑急迫,昼思夜想难以入眠的相思情景。每次读我都会想起这样几句话,我病了,茶不能思夜不能寐,我看过年夜夫了,他说这种病叫做相思。而这首诗中正是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情景。
诗中那些鲜活的词汇,如“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至今还被人们利用着。原文是这样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旁边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旁边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旁边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是象声词,形容叫声,音在关关和呱呱之间,类似小鸭叫。雎鸠,是说在雎水的类似小鸭子的鸠鸟在河的岸边相互追逐。这个鸠鸟虽然是一种水鸟,但它们的巢穴一样平常都筑在树洞里,在每年的求偶时令里,已经结伴成定偶的雄鸟与雌鸟会如约聚首,双双出没于江河湖泊中的沙洲嬉戏觅食,并时常发出“关关”地和鸣。如果有一只鸟儿叫了一声“关”,另一只鸟儿会立时应和一声“关”,一呼一应紧密相连且短匆匆响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雎鸠这种鸟儿便是连叫两声的呢。
作者不仅明察秋毫,而且见微知著,通过描写一个小小的细节(“关关”和鸣)就生动有趣地反响了雄鸟和雌鸟之间心领神会、十分融洽的感情关系。荇菜,音同杏,是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像心脏一样的形状,浮在水面上,可以食用。寤寐求之,醒是寤,睡是寐,寤寐便是昼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服是思念的意思。优哉游哉,是绵绵不断,此情绵绵无绝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们常听一句词叫琴瑟和鸣,比喻夫妻感情和蔼,在这里你琴我瑟,是求友的意思。钟鼓乐之,钟鼓是成婚,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处的“乐”可以读作lè(勒),可以读作yào(药),可以读作lào(涝),乃至可以读作láo(劳),却唯独不可以读作yuè(岳)。上文是“琴瑟友之”,友指亲、爱。“钟鼓乐之”,乐(yao)本指喜乐爱好,此处用作使动,使之喜乐。欣赏是引申义,在《论语》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乐”字的读音为何读“yao”? “乐”字该当读作“要”。《王力古汉语字典》“乐”字中,第三个读音:“yao,五教切,去,效韵,疑。药部。”下注云:“喜好,喜好。在“仁者乐山”中紧张词义是喜乐爱好,可引申为欣赏。并非说凡念做yào便是欣赏。也便是说当“乐”字读作lè、yào、lào时,意思基本是相同的。
译文是这样的: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文静奇丽的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工具。是非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旁边采。文静奇丽的好姑娘,白天想来梦里爱。追求姑娘为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相思绵绵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是非不齐鲜荇菜,姑娘旁边采呀采。文静奇丽的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是非不齐鲜荇菜,姑娘旁边捡呀捡,文静奇丽的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脸。 这样读起来是不是就有了民谣的味道呢?
鲁迅曾经调侃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译为:俊秀的好小姐呀,是少爷的好一对儿。
从诗中的君子自称,到琴瑟,钟鼓,可以推测主人公是一位贵族青年。他途经河边,河边一位劳作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思慕。姑娘在采荇菜时的美妙形象,摄入了青年的脑海里,于是引发了一场单相思。诗中的旁边流之,旁边采之,旁边芼之,不但让人想象到那姑娘勤恳的身影,彷佛也隐喻着青年对姑娘的执着追求之义。而个中的寤寐求之,寤寐思服,寤寐求之,求之不得,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将男子这种醒也想,梦也想的相思,通过失落眠,更推进了一层。
末了两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青年想象着与姑娘结为百年之好,在抱负中得到了知足。将这种毫无顾忌的爱情直白,演绎称一首热烈旷达的情歌,凝聚成一种原始的美。
到了公元前四世纪涌现了另一部长江流域的民歌集《楚辞》,这是一部在长江中游古代巫歌的根本上经由伟大墨客屈原整理加工的歌词集。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它开始利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腕,并且把《诗经》的四言体民歌发展成一种句式自由,韵脚多变的“骚”体歌,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到了汉魏六朝期间的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里,汉《乐府》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贱、黄河中下贱各地民歌的汇合。
从《诗经》民歌到汉乐府民歌,其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烈,已相称完美了。汉《乐府》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贱、黄河中下贱各地民歌的汇合。这时已经有了故事歌,如《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等故事歌,其内容大多反响了战役给公民带来的疾苦,以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这样的故事从公元初流传至今,险些家喻户晓。不但有民歌形式演唱,而且成为戏曲的著名剧目,可见其影响之深。
乐府民歌的突出特点是不仅笔墨部分经由整理,而且在音乐方面得到当时汉代著名音乐家李延年的加工,配上丝竹乐器伴奏,称之为相和歌。而我最想分享的仍是一首关于爱情的汉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天呀!
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散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断交!
我想大家这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片尾曲---动力火车唱的《当》: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在流。当时间愣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归天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离,不能和你分离。你的温顺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当太阳不在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迁徙改变,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颜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这首歌便是汉乐府上邪的最好诠释。
与文人诗词喜好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因此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付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是一位直肚直肠的北方姑娘向其爱慕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办法特殊出奇,表爱的誓词特殊热烈,致使千载之下,这位姑娘的神色声口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来,令人身临其境。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犹言“天啊”!
古人敬天畏命,非不得已,不会轻动天的威权。现在这位姑娘开口便言天,可想见她神色持重,有非常主要的话要说。
果真,姑娘终于把珍藏在自己内心,几次想说而又苦于没有机会说的秘密吐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相知”便是相爱,相好。姑娘经由自己的精心选择,认为这位男子确实值得相爱。“长命无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远贯串衔接在一起,两人的爱情永生永远不会衰退。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刚毅。爱情,只有与刚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姑娘当然懂得这一点,因此她要进一步表明心迹。
不过,她不愿再从正面直说,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从反面设誓。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全体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因此字字千钧,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条件没有一个会涌现,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提及了。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示: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参辰:星宿名。 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北斗:星座名,以位置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创造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 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 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由简到繁,由粗到精,逐步完善的过程。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光鲜的个性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响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此诗和汉乐府民歌《 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而此词中的誓言发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怀 主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郁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起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真个只不过是个中的片言语罢了:他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面上秤锤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涌现的自然征象,借以比况拳拳爱心的 刚毅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遐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 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光鲜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那样追求蕴藉蕴藉之致,其抒怀办法以坦直、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句亦不假雕饰,形同口语,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从汉代到隋、唐当中有一个南北朝期间,在历史上这是我国各民族大领悟期间,民歌明显的分为南朝民歌(南方民歌)与北朝民歌(北方民歌)两大部分。这一期间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互换、领悟。不论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民歌的清新、活泼,都不是单一民族风格色彩。这种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在本日现存的南北民歌中仍旧能看出其深远的影响。
唐代著名墨客刘禹锡、白居易都接管过这种民歌成分,写过一些文人创作的《竹枝歌》。如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竹枝词的特色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及艺术表现手腕来研究剖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措辞流畅,普通易懂。竹枝词是由民歌腐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鄙谚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鄙谚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乡俗味和生活气息。比如旧北京有一种专卖胡梳坠什的小贩,手提包裹或小木箱,常常在旅店门外年夜声叫卖,腔调极高,带有腔板。有一首竹枝词就把小贩的叫卖词入了诗。 叫卖出奇声彻霄,街头旅舍任逍遥。胡梳坠什捎家走,十个铜元拣样挑。 后两句把小贩的叫卖词,老北京话“捎家走”,“拣样挑”,鲜灵灵地写入诗中,令人感到亲切、生动,小贩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 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难堪。 诗中的长安,指北京。知单,指请柬之类。清代北京,大办婚丧事之风很盛,普遍市民们对此十分烦恼,见了“知单”便难堪起来。这首竹枝词以“难堪”的通俚语入诗,生动地刻划出百姓市民们无可奈何的心态。杭州有一首写卖水果的小贩: 小步街头早晚回,桂花栗子白杨梅。寄人檐下年夜声唤:六个铜元一大堆。 一句叫卖声入诗,街头小贩的形象活灵巧现。南昌有一首写菜贩的竹枝词: 夜半呕哑拨橹声,菜佣郭外听鸡鸣。青菘、碧蒜、红萝卜,不到天明已入城。 诗明白如话,把卖菜小贩起早搭黑地辛劳贩运,写得十分逼真。
到了元代以“小令”有名,“小令”是民歌的一种,现今西北地区的民歌仍有以“令”命名的山歌。元代的小令流传后世的很少,元代统治者对民间带有不满与讽刺时势为内容的民歌,视如大水猛兽,严禁传唱。明代清代是封建社会的末期,新兴的成本主义经济开始抽芽,中、小城镇市民阶层兴起,阶级抵牾与民族抵牾都十分尖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公民思想非常生动,民歌特殊兴盛,其数量之多,公民性之强烈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已有半职业艺人演唱民歌小曲。到清代晚年(1848年往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反封建,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成了近代民歌的时期特点。这个期间涌现了不少文学家搜集编辑的民歌歌词集,如黄遵宪的《客家山歌》、冯梦龙的《吴歌》、李调元的《粤讴》以及华广生的《白雪遗音》等。由于个人的偏爱,这些民歌集在品种上大都侧重于民间抒怀民歌。个中不少民歌本日仍在民间传唱。更值得提出的是清代著名民间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选用了明末清初民间盛行的五十几种民歌曲牌。个中有一些一贯为民间艺人传唱至今,使我们能够听到三、四百年之久的民歌曲调,甚为宝贵。
二十世纪以来,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往后,随着广大农、牧民的觉醒,民歌得到了振兴。爬山调是土生土长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诗经,它朴实无华,真情绪人。是田间地头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又是内蒙古西部地区人们历史生活,风土人情的一壁镜子。爬山调唱了多少年,多少代,谁也说不清。有一首爬山调歌词里唱:朝朝唱,代代唱,不知道唱去世了多少老皇上。
爬山调的内容极为丰富,塞外地区的人生百态,风土人情,山川树木,鸟兽鱼虫,都可以纳入歌中。尤其以情歌为甚。给大家分享一首:《由不住想哥哥由不住了》 拿起针线不想缝,站在门槛上了亲亲。哥哥想我漫潭潭跑,妹妹想哥哥大门上了。东山山阳婆 西山山落,由不住想哥哥由不住了。三垄垄荞麦两垄垄谷,了不见哥哥由不住个哭。一进大门倒迭迭坡,缩前遁后了哥哥。 一出大门往西了,下眼皮皮掉泪上眼皮皮跳。一出大门从东了,大泪蛋蛋撵得小泪蛋蛋抛。一出大门往南了,两眼堕泪谁知道。一出大门四处了,一个人作难谁知道。 二岁岁马驹驹跑草滩。了哥哥站的妹妹两腿腿酸。白毛旋风数三九,由于了哥哥冻了手。数九天下了一场做东雪,大门上了哥哥冻了脚。红丹丹阳婆蓝盈莹天,了不见哥哥泪涟涟。 拿起扫帚不扫地,单想上房了伙计。上房瞥见天河水,瞥见人家想起你。想哥哥想得房上了,了不见哥哥了树梢。心里头想哥哥房上了,四海扬名都知道。 山头高呀房偏低,小妹妹人小了不见你。上房偏,踩房檐,了不见哥哥转圈圈。转了一圈又一圈,了不见哥哥泪遮眼。明晰一眼又一眼,再了一眼泪如泉。 蒸上莜面盖上锅,因推(借口)盖烟囱了哥哥。站在烟囱上了不见你,泪蛋蛋好比连阴阴雨。远远了见昭君坟,了不见哥哥泪淹心。 菜籽籽着花一片片黄,由于了哥哥踩踏人家房。了哥哥了的闯下个拐,多数锅莜面炒成一把灰。凌晨起来就着个火,由于了哥哥炸了锅。东园里葫芦西园里瓜,由于了哥哥挨了一顿打。
这首爬山调普通易懂,这样一种原始生态的艺术带着一种特有的魅力和感召力。了,是张望的意思。往西了,往东了,往南了,四处了。大门上了,房上了,乃至烟囱上了。一次次了,把人家房给踩踏了。心不在焉把莜面炒成了灰,着了火,炸了锅,挨了打,一个带着一股热扑扑的山气儿和土气的激情亲切泼辣,敢爱敢恨,相思成疾的北方女子的形象呼之欲出,这种相思比《诗经》中的《关雎》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