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天很冷,一位老人一进信访室,就吵嚷着要见领导,说拖了几年的事都没办理好,要跟领导当面说理。
我赶忙笑脸相迎:“老人家,您请坐,有什么事可以先跟我说,我们会帮您办理的。”说话同时,我给老人递上了一杯热水。没想到感情激动的老人根本不领情,一甩手打翻了茶水,说:“你骗谁呢,我要见你们领导,本日不给我办理问题我就坐在这儿等!
”
看着桌子上弄湿的材料,我当时也有点儿蒙,但事情还得做。见老人衣着较少,我岔开话题问道:“大爷,您住哪,一早过来挨冻了吧,子女都过得好吗?”说着,我打开了空调。
提到子女,老人一脸自满。老人有一双儿女,儿子在部队事情,女儿在银行系统事情,都已成家。说着说着,老人终于平息下来,逐步跟我讲起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一边仔细听,一边负责记。原来,老人已经退休,哀求落实医保问题。
第二天上午,我约好老人,一起找到老人曾任职公司的破产组。我们一起翻阅了破产闭幕时在册职工名册,个中退休职工有17名,老人的名字也在上面。破产组事情职员对此作了详细阐明:当时,对破产闭幕后至经济补偿时的退休职工,分别搜聚本人见地,可以选择领经济补偿或者参加医保。因退休职员工龄较长,以是都提出领取经济补偿,老人也领取了经济补偿金。后来按规定,破产企业退休职员全部纳入医保,但个人每月要承担35元。虽然老人也在参加医保之列,但由于已经领取经济补偿,以是个人每月缴纳部分不再由单位承担。老人不存在落实医保问题,个人缴纳部分仍由个人承担。随后,我又多次问询原公司卖力人、包办人以及公司同等报酬的老职工,负责细致帮老人理清事情原委,老人多年的心结终极得到化解。
一天,信访室来了一对父女,看上去彷佛有些抵牾。原来,女孩哀求独立安排宅基地,条件是其父要拆除住房接建部分,但其父不同意,认为接建部分有合法手续。这就有点蹊跷了。
经由耐心讯问得知,他们家里有一处宅基地,女孩的哥哥考上大学后,户籍已迁出居委会,女孩当时未婚,不符合单独安排宅基地的条件。四年前,考虑到女孩已婚且与父母同住,干系部门赞许接建一间,以办理居住紧张问题,并办理了干系的接建手续。但后来,女孩认为已成家,且独立成户,多次申请应享受宅基地。
到了周末,我骑车上门理解情形。女孩的父亲拿出了当年的接建手续,现场也看到一间接建部分的房屋占用了相应的宅基地,初步核算已超出3口之家享受宅基地面积的标准。
当场,我反复和父女沟通,使他们初步达成包涵。随后,我将这一情形反馈给所在村落委会。村落委会非常重视,为此专门召开了邻里议事会,听取大家的见地。有人说,女孩已单独成户,该当享有宅基地。还有人说,根据《妇女权柄保护法》,女孩享有平等的宅基地权柄。也有人表示,女孩哥哥一家也会常常回来居住,三家居住在一起,难免因生活琐事引发抵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邻里们认为,女孩申请宅基地通情达理。末了,大家同等主见给女孩单独安排宅基地。看到这情势,父亲也接管了大家的见地,并很快退回以前的接建手续,又自行拆除了接建部分,父女关系也和蔼如初了。
一次出差途中,我接到一个信访人电话,自称姓李,以前是县里一家集体性子公司正式职工,现在成了“三无”职员,牢骚满腹,感情激动。听了半天,我也插不上半句话。我担心不在当面,老李可能会有过激行为,赶忙好言相劝:“天下真理只一条,只要您有理,就不用担心办理报酬问题。我回去肯定第一韶光联系您,请您放心!
”
回来后,我立即联系到老李并激情亲切接待,他说话也客气多了。原来,老李1997年3月作为一样平常职工调进公司,2003年8月参加公司岗位竞争,落聘下岗,公司书面关照他在60天内,或提出异议或到劳动部门办理劳动关系托管手续,但老李均未办理,被视为自动放弃。因此,就劳动关系而言,老李个人存在过失落。
老李下岗后,曾承包鱼塘,从事过几年养殖业,后因经营不善亏本,现确实无业、无收入来源、无社保。本着办理信访人实际生活困难的原则,我反复搜聚该公司见地,有了初步意向后,又书面向其主管部门作了反响。终极,该公司赞许安排老李就业,岗位为公司下属物业公司物管员,详细事情为卫生、维修、收费,人为按物业公司考察规定发放。上班后,将按规定缴纳社保,对未在公司上班期间的社保金,全部由其个人补交,办理好衔接手续后即可上班。接到《信访事变处理见地书》,老李有点意外,又很冲动,拉着我的手连声说感激。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取得了共赢。看到信访人心满意足的样子,我也非常高兴。
以上三例,只是我前些年接待信访群众的片段。事实上,还有许多生活中碰着困难的群众来上访。上访的职员形形色色,上访的问题五花八门。所有这些,也正解释了信访事情是为民解忧的主要渠道,是“送上门”的群众事情。
我想,信访事情的归宿和落脚点便是依据政谋划定帮助群众,办理群众生产生活中碰着的问题,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针对来访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尽力多做解疑、释惑、顺气的事情,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年来的接访事情,使我练就了一套本领:接待上访群众时热心,不冷漠处之;听取反响的问题时耐心,不厌其烦;处理问题时细心,不跋扈武断;碰到棘手问题时有恒心,不半途而废。当然,做好信访事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更要有强烈的做事意识,付出诚挚的心、无私的爱。只有做信访群众的知心人,才能和群众之间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从而更好更快化解信访抵牾。
来源:2021年第4期,原标题为《知心做好“送上门”的群众事情》
作者:丁正邦(作者单位:射阳县大数据做事中央)
任务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