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下村落又到了一年中最为多彩的时令。
事实上,这里除了颜色互异的花木,更有多姿多彩的当代生活。
这是一个被互联网深度改变的苏北村落庄。

江苏花木看沭阳,堰下村落则是沭阳花木家当与时俱进的缩影。
从上世纪末一家一户种、靠大喇叭叫卖的1.0时期,到新世纪初开网店卖花木的2.0时期,再到近年直播带货的3.0时期。
如今,堰下村落又迈进了数字化的4.0时期。

江苏沭阳堰下村花乡迭代40  第1张

“从饭都吃不饱,到家家住洋楼、汽车满街跑。
”李彦春从1990年担当村落布告至今,对付堰下村落这些年的发展变革,他感慨“非亲自经历不敢相信”。
目前,堰下村落有苗木经纪人500多名、青年创客近900名,花木网店1000多个,花木电商年发卖额达超5亿元。
十年来,堰下村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47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约4万元,遇上了苏南屯子居民的收入水平。

1.0时期:喇叭一响,黄金万两

说到堰下村落花木家当的形成,绕不开老支书胡方影。

1980年,改革开放才刚起步,胡方影在村落上第一批考试测验栽种绿化苗木。
随后在担当村落支书的7年里,他起誓要带领群众趟出一条摆脱穷苦的路子。
于是,在胡方影的带领下,沭阳县首家村落级集体花木互助社——堰下花园成立,村落民们纷纭随着种起花木来。

彼时,城市发展日月牙异,花木需求兴旺,胡方影敏锐地嗅到了商机:能不能把花木直接卖到城里?为此,他带领一批花木栽种大户、经纪人走出去,进城“闯”市场。

很长一段期间里,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胡方影都主动拜访当地的园林、教诲部门和厂矿企业等单位。
“这样做有些漫无目的,在那个时期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胡方影说。
为了让潜在客户看得直白,他和经纪人随身携带印刷广告,各种绿化苗木一览无余,还把苗木成活或结果的实景拍成照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堰下苗木迅速打开了市场。
胡方影和村落民们提出了一个月的“保活期”:一个月之内,如果发生去世苗和干苗的情形,会给予客户无偿改换、补植。
逐渐地,进出堰下村落装载花木的卡车多了起来,村落部的大喇叭一时成了花木供求信息的主要工具。

“谁家有黄杨,须要一万棵,大家抓紧送来村落部!”时任堰下村落通讯员的姜汉超,通过广播帮花农发卖花木,被称为堰下村落“广播第一人”。
每天清晨,在他浓厚乡音的呼唤声里,一家一户的花木与广阔的市场连接了起来。

从村落部的第一个大喇叭,到经纪人家家户户纷纭用上大喇叭,500多只大喇叭“此起彼伏”,堰下村落花木经济实现了总量跃升。
到1992年,堰下村落花木年发卖额已打破1500万元。

“喇叭一响,黄金万两”,成为这一期间堰下花木交易的生动呈现。

2.0时期:户户开网店,大家能致富

经由上世纪后20年的发展,花木家当已经让堰下村落人尝到了富余的滋味。
面对不断开拓的市场空间,他们没有知足。
退伍军人出身、敢想敢干的李彦春1990年接过村落支书的担子后,带领大伙搞规模栽种,组建花木发卖联合体,探索闯荡,奋进不止。

新世纪初互联网兴起时,堰下村落就果断搭上了“互联网+花木”的班车。
为了让村落民节制开网店的技巧,李彦春牵头成立村落网络创业培训班,请来网络创业成功人士,让花农接管电脑、网络发卖知识的免费培训。

过去习气了跟地皮打交道的花农,转身成了互联网经济的弄潮儿。

53岁的鲍恩江,是堰下村落买电脑比较早的人,在全村落注册了第一家淘宝店。
统统都是试试看的动机,却让他越做越踏实。
人在家中坐,客户找上门,给出的价格比平时线下还赶过一截。
网店很快有了转机,第一个月成交额上万元,第一年发卖额就达二三十万元。

网店发卖犹如星星之火,带动村落民纷纭效仿,也吸引了本村落大学生返乡创业。

赵苏杭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村落里做花木买卖。
为了开好网店,他买来厚厚一摞书本学习,也参加了镇里的培训班。
从2010年至今,他的网店开到了多个电商平台,光注册的牌号就有17个,去年发卖额打破了800万元,他也被沭阳县委县政府付与当地“十大淘宝精英”称号。

当花农与互联网牢牢联系在了一起,堰下村落花木家当发展由此踏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
在堰下村落,全村落5600多人,靠花木创业就业的有3000多人,可谓家家种花木,户户开网店,大家能致富。

3.0时期:手机一响,黄金万两

当直播风靡大江南北,堰下村落总能得风气之先。

“进入直播间的朋友,大家面前这一盆赤色的三角梅,是我们家主打品种,现在全方位给大家展示下,看好的今天下单还有优惠……”每天一大早,堰下村落“幸福花海”花卉基地内,就有村落民早早拿起“新农具”,干起了一天的“新农活”——手机直播。

附近中秋,花木发卖迎来旺季,基地卖力人仲维国显得更忙了。
在这里,他经营着6座花木大棚,偌大的园地被盆栽填满,有满树红果的火棘,有苍老遒劲的罗汉松,还有亭亭玉立的三角梅。
“我们基地有十多位主播,每天8点开始直播,一天成交额均匀在8万元。
”他说。

现年50岁的仲维国,返乡创业已经20多年。
2016年,他紧跟互联网经济的风气,创办了当时县里第一家淘宝市场“幸福花海”,带领当地村落民直播卖花,现在基地总面积60余亩。

到了午后,大棚里的温度略高,也阻挡不了花农们直播的激情亲切。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片“花海”,构成了他们充足而劳碌的一天。
在“幸福花海”基地直播的陈晨说,每天上班便是和直播间的粉丝们“聊聊”花草,生活很充足,收入也很满意。

出生于1988年的蒋婷婷,毕业于南京审计大学。
2018年,她辞去县城一家银行的事情,回到村落里给经营花木的丈夫搭把手。
看到不少村落民正在试水这种新的带货办法,她也从一个“小白”开始操练起来。

“从一开始的零订单,到后来每天几单、几十单、100多单,一年的话利润也在六七十万元 。
”蒋婷婷说,以前村落里是“喇叭一响,黄金万两”,现在是每家每户“手机一响,黄金万两”。

入夜,堰下村落“快递一条街”的中通快递揽收点内依旧灯火通明,工人们忙着把各地网友的订单闇练地打包、装货。
8月下旬以来,仅中通网点每天揽收的快件量就在1.5万件以上。
据理解,村落里“快递一条街”的快递网点有10余家,2021年发出的快递订单在2600万件以上。

4.0时期:数字赋能 花乡蝶变

触网蝶变的堰下,更进一步。
2021年7月,堰下村落启动培植“数字堰下”,步入数字化“4.0”时期。
“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大棚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数据,物联网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智能;在‘花木电商’版块,显示着苗木价格、价格指数,这些大数据可以辅导花农定价。
此外,村落里还设有创客空间,免费给创业的村落民供应专业的直播设备。
” “数字堰下”系统管理员黄宁说。

8月20日,景象闷热。
一大早,堰下村落花农严邦风安排工人打开数字大棚的天窗和风扇,给棚内降温。
通过手机“数字堰下”小程序,严邦风对大棚里的茶花和瑞喷鼻香等花卉成长环境“管窥蠡测”。
最近,他还通过村落里“大数据中央”推送的市场行情数据,创造红叶小波球市场需求上升,立即调度思路,备货囤货,发卖持续火爆。

目前,堰下村落50亩以上规模的花木基地都安装了传感监测设备,生产数据实时搜集到村落数字化指挥中央。
同时,通过与县花木家昔时夜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数字堰下”实时抓取全口径市场行情,村落民足不出户就知道往哪卖更能赢利,手机一点就能“买全村落、卖全国”。
得益于大数据管理带来的效益提升,堰下村落去年花木家当生产总值达5.15亿元,同比增长15%。

除了带动生产发卖,“数字堰下”也为村落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走在堰下村落,家家户户门口有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户主家的文明星级、经营店铺等信息就显示出来了。
“一户一码,相称于各家的数字名片,方便外地人过来理解我们每家网店的经营和诚信情形。
”严邦风说。

今年初,村落民谈洪珍家里的电视机里安装了“数字堰下”,生活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从买菜、送水、修理家电,到买药、订餐、理发等,按一按遥控器,或打个电话,就能享受到上门做事。

对年轻人而言,“数字堰下”手机端就更方便了,在手机上就能交水电费、发布花木买卖信息以及查看政策发布、村落务公告等。
大家创造什么问题,还可以通过“随手拍”功能及时反馈给村落里,大伙儿参与村落庄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也更强了。
“我们可以理解村落里面各个方面的信息,更好地参与村落里的生产生活,把家乡培植得更好。
” 严邦风说。

“富口袋”的同时也要“富脑袋”。
为此,堰下村落重新修整了田舍信屋,搭建数字影院,把人情新风、村落民公约等录入“数字堰下”系统,勾引村落民讲文明、树新风。
当前的堰下,家当更茂盛、生活更便捷、管理更走心、乡风更文明……数字赋能的俏丽花乡,正抖擞着勃勃活气。

在沭阳县委布告彭伟看来,数字村落庄培植,根本是“建”,核心在“用”,关键在“融”。
“我们要以‘数字堰下’为样板带动全县农业屯子当代化发展,激活村落庄振兴新动能。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