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等中学校长张桂梅在给学生们上“校课”时落泪。
张桂梅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
新华社发

廖占富在辅导学生。
光明图片

村落里那些灯光从未熄灭 汽车知识

吴健在给孩子们上课。
光明图片

编者按

“用朴拙的情绪真实记录村落西席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质。
”2011年6月17日,由光明日报社、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动“探求最美村落庄西席”启动,以屯子中小学西席为特定工具,通过深入探求、发掘、宣扬有代表性的、高本色的村落庄西席,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当年西席节来临之际,石兰松、张桂梅、任影等10位老师入选。
第二年,活动由中心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理,在100多天的韶光里,参与探求的多达数百人,足迹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
此后,光明日报各地和央视等媒体的同仁们一起深入各地寻访,一批又一批“最美村落庄西席”的业绩被广泛传播。

这些年过去了,那些“最美村落庄西席”都还好吗?他们所在村落庄的传授教化状况有了哪些改变?近日,本报多个站联动,对部分“最美村落庄西席”名誉称号得到者进行了回访。

初心未变:教书育人理念深植乡土

9月22日,在安徽省临泉县城关希望小学一棵结满了果实的柿子树下,任影坐在轮椅上,深情地说:“感谢‘探求最美村落庄西席’活动,让村落庄教诲和村落庄西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作为首届“最美村落庄西席”名誉得到者,任影至今还记得当时活动的情景。

1986年,正读高二的任影患上有“不去世的癌症”之称的类风湿性枢纽关头炎,后来病情恶化,导致全身瘫痪。
她先后两次参加高考,都由于身体缘故原由未能跨进大学之门。
空想破灭和身体瘫痪的双重打击,将任影推向人生的谷底。
为了不拖累家人,她两度自尽,又被家人从去世神面前拉了回来。

逐渐地,家人和社会的关心唤醒了任影对生活的希望,让她重新创造了生命的代价。
任影开始自学,并坚持责任为村落里的孩子们补课。
1998年,家里人以最快的速率盖起了两间茅草房,并用长木板搭起课桌。
任影还用树枝配上废注射器的外壳低廉甜头了一枝“加长粉笔”,困难地练习板书。
22年来,她便是这样为孩子们上课的。

任影把学校起名为“希望小学”。
她说:“之以是取名‘希望’,由于我热爱教诲,这是我人生的希望,同时也期盼屯子教诲大有希望,期盼更多的孩子成才。
”从1998年的1个学前班24逻辑学生,到目前的覆盖小学6个年级300多逻辑学生,22年来,上千逻辑学生从这里走出。

随着城市培植的扩展,20年过去,任影办学的地方由城关镇任庄变成了城南街道。
任影也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二级生理咨询师证书,并担当了临泉县青年创业联合会副会长。

现在,任影又面临着一次人生的选择。
从2016年开始,学校由于城市培植即将拆迁。
“哪怕有一个学生,我也要把学校办下去。
这是我的初心,不会改变。
”任影笑着说道。

同是9月22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落刁望传授教化点传来一阵琅琅读书声,传授教化点唯一的西席、首届“最美村落庄西席”名誉得到者石兰松正通过多媒体传授教化设备给二年级的4逻辑学生上语文课。
放学后,他还要开船护送学生们回家。

间隔刁望传授教化点直线间隔不敷10米的地方,停靠着几艘铁皮机动船,个中赤色铁棚的船特殊显眼。
石兰松穿上救生衣,在赤色铁棚船旁停下脚步,欢迎学生上船。

“石老师,我们来啦!
”“石老师,我的救生衣还没穿好”……学生们结伴走到湖边,石兰松逐一呼唤上船,检讨他们救生衣的穿着办法,逐一安排坐稳扶好。
随着一阵“哒哒哒”的机器声响起,轮船缓缓启动,向彼岸驶去。

1985年,由于上级领导一句“山里孩子不能没有老师,你回村落当代课老师吧”的嘱托,正值青年的石兰松来到刁望传授教化点,默默将教书育人的根扎下。

大龙洞村落地处石山库区,刁望、内泽庄、石盘几个屯附近的孩子都在刁望传授教化点上学,村落落与传授教化点之间是陡峭峭壁和深不见底的湖水,孩子绕道上学费时费力,乘私家竹排上学险象环生。

为了让更多孩子方便上学,石兰松砍下自家门口的椿树,找人建造了一艘小木船,每天划船接送孩子高下学。
石兰松就这样坚持着,先后撑坏了8艘木船,但从没有发生过学生落水事宜。

石兰松的业绩逐渐被外界知晓,爱心人士筹钱为学校购置了一艘铁皮机动船,石兰松为这艘机动船取名“希望之船”。
“这艘‘希望之船’,不仅仅是孩子们高下学的交通工具,更是他们通向外界、走向未来的希望之舟。
”石兰松说。

如果说石兰松用希望之船载着大山里的学生奔赴美好,那么,在淮北平原上,任影则用病弱之躯为学生们打造起托举希望的学校。

此生有幸:见证并参与村落庄教诲的蝶变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9月22日,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儒林小学二年级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树之歌》。
拄着双拐讲课的曾维奋仍旧笔直地站在讲台前,就像2014年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

1995年曾维奋以“精良毕业生”的身份毕业,被分配到澄迈中学事情。
上班前一个月,他却意外摔断了腰椎骨,导致下半身瘫痪。
靠着自学推拿和坚持康复演习,2001年,曾维奋终于拄起双拐站上讲台,成为一名村落庄西席。

19年过去了,曾维奋仍拄着双拐坚守村落庄讲台,不仅撑起了村落庄孩子的梦想和希望,也因自强自主的人生经历成为学生的榜样,培养出了一批批精良毕业生。
只有他的爱人梁兰花知道,曾维奋至今都会因瘫痪引起的并发症痛到失落眠。

让曾维奋无比欣慰的是,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进了。
现在的儒林小学教室里贴了瓷砖、装了空调,图书角里整洁地码放着各种图书。
政府还建了新的西席公寓,每个西席都分到了一个40平方米的套间作为安歇室。
而曾维奋以家离学校近的情由,将自己的安歇室腾给了暂时没住处的驻村落扶贫干部。

让我们再把目光从南国转向大西北。

16年前,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大学生吴健,如今已年届不惑,但她仍是一脸阳光、朴素利落,充满激情地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裕民小学的讲台上。

2004年,吴健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独身只身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偏僻的扁担沟中央学校支教。
本来,支教期只有一年,吴健却将这短期的志愿行动变成了生平的选择。

2013年9月,在光明日报发起的“探求最美村落庄西席”中,吴健获“特殊关注西席”称号。
近年来,吴健以扁担沟为样本,见证了村落庄教诲的蝶变,也以此为窗口看到了一个巨变中的中国。

在扁担沟中央学校上学的孩子,大部分来自从西海固迁居移民过来的家庭,很多孩子周一背来一布袋干粮馍,就着开水一贯吃到周五。
吴健说:“后来,学校有了营养午餐,顿顿都有肉,孩子们营养跟上了,明显有精神了。

以前,孩子们要走很远的路,现在学校有了十几辆免费校车;以前,村落庄学校没有宿舍,支教老师只能住在门房,如今学校建了周转房,每人一套、窗明几净;以前扁担沟中央学校全是80年代的旧平房,如今崭新的塑胶操场、音乐室、美术室、录播室,硬件举动步伐在全市都是一流的……周边的生态也改进了,每天早上被子上的沙尘也不见了。

同一片蓝天下,怀揣着同样的信念,有同样奋斗的人。

9月22日,小雨蒙蒙。
坐落于莽莽群山中的四川省通江县碧溪小学校园内,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手持额温枪的廖占富正在校门口,有序地为学生丈量体温。

51岁的廖占富是今年秋学期才从石庙子村落传授教化点调到中央校碧溪小学任教的。

1988年,廖占富来到通江县碧溪小学火天岗传授教化点当了代课西席。
为留住他,经村落民撮合,他与8年前就在火天岗代课的张兴琼结为夫妻。
后来,廖占富考为正式西席,调到了石庙子传授教化点,与妻子张兴琼隔山相望,他与妻子一人撑起了一所学校。
30多年来,夫妻俩让两个小山村落走出了20多名大学生。
他们的业绩被各大媒体宣布,2013年,廖占富、张兴琼被评为“全国最美村落庄西席”。

当时的石庙子传授教化点是一所建筑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寺院,教室由两旁厢房改建而成。
“采光不好,只能在微弱的自然光下传授教化,韶光久了,眼睛模糊作痛。
”廖占富最担心的便是刮风下雨,“有一次吹大风,教室的屋顶被掀开,滚落的瓦片差点伤到学生。

2014年,县财政划拨经费,在寺院旁300米处新建了100多平方米砖混构造的新校舍后,廖占富的担忧才被彻底办理。
如今的中央校,不但修了传授教化楼、学生宿舍楼,还新建了西席周转房,音体美、打算机等功能室各种举动步伐设备一应俱全。

2017年,上林县为每个传授教化点都配备了白板和多媒体设备,刁望传授教化点告别了黑板和粉笔板书。
“以前传授教化全靠自己琢磨,现在有多媒体传授教化资源,传授教化方便多了。
”石兰松乐呵呵地说。

石兰松利用平台上的传授教化资源,选择下载一些课件,结合学生实际情形进行传授教化。
这套设备功能很丰富,具有黑板功能的白板设备,石兰松在演示过程中对此赞不绝口,他表示有些还没学完,会连续学习。

“这些年,学校变革很大,传统传授教化模式也带来了改变。
”石兰松感慨道。
站在操场望去,房前屋后的山坡、湖堤都已加固,沿湖边都装上了防护栏。
宿舍、阅览室、厕所都建起来了,干净整洁的食堂里,电冰箱、保温橱、消毒柜、不锈钢餐桌一应俱全,厨房有专人卖力,为石兰松减轻不少事情。

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村落庄,是有别于城市的存在。
在中国,再偏远的村落庄,都没有让教诲缺位;再偏僻的村落庄学校,都汇聚着爱的力量。

9月1日,云南迎来线下开学第一天,各大中小学校收听收看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诲事情领导小组主理的创新思政品牌课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一讲由张桂梅主讲“崇奉的力量”。
大讲堂上,张桂梅深情讲述了自己创办华坪免费女子高中的缘由。

张桂梅也是“最美村落庄西席”称号得到者。
20多年前,还在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的张桂梅创造,许多山区穷苦家庭的父母不愿意让女孩子连续上学。
一次到山村落家访时,张桂梅看到一个未成年女孩在路边哭泣,原来她的父母要让她嫁人换嫁妆,但她不想嫁人,想连续上学。
张桂梅到女孩家里反复奉劝其父母让孩子连续上学,并表示自己乐意承担女孩的所有学习用度。
可是女孩的父母始终没有答应。

张桂梅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起誓一定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更多的山区穷苦女孩能够免费读高中,实现大学梦,从而阻断代际穷苦,改变一个个山区穷苦家庭的命运。

2008年,在张桂梅的多年奔忙呼吁下,全国第一个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终于成立了。
12年来,华坪县乃至丽江市穷苦山区许多初中毕业的女孩,走进了华坪女子高中的学堂。
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超过1600名穷苦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
今年高考,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600分以上的17人。

华坪女子高中每年入学的女孩子普遍根本较差,为何能够取得这样的骄人成绩?“靠坚持!
再艰巨的条件也要坚持下去!
”张桂梅的回答很大略。

我们回访的“最美村落庄西席”,都被学生们誉为心中的榜样,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

在四川省通江县碧溪小学,除了当班主任、教语文,廖占富还有一个身份——全校西席的“思政西席”。
他给老师们上党课,潜移默化地影响在校的每一名西席。

“造就最美少年、培养最美西席、培植最美学校”,是碧溪小学办学目标。
面对新岗位,廖占富耳畔时常响起的是,已退休在家的妻子、全国最美村落庄西席张兴琼反复叮嘱他的那句话,“老廖,你到中央校事情,一定不要失落了我们‘全国最美村落庄西席’的本色,既要当好大家的榜样,更要树立好自己心中的标杆,争当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公民满意西席!

在安徽临泉县城关希望学校,西席们都喊任影“二姐”,许多西席都是被任影的业绩所冲动而选择来校从教的,李花便是个中之一。

李花的同学原来就在希望学校教书,从同学那里得知任影的业绩,师范学校毕业的李花决定前来应聘。
“第一次试讲的点评,我就知道这是个有情怀的人。
”在任影的鼓励下,李花自考了本科文凭,原来学美术的她,现在还兼着数学课。

有了孩子后,李花绝不犹豫地把孩子也带到学校上学,“我想让孩子以二姐为榜样,做一个发奋图强的人”。

无数坚守:让“村落小”成为村落庄最美的风景

对廖占富来说,今年秋季学期又成了他事情的新出发点。
随着老百姓陆续到城镇买房,村落上的学生越来越少。
新学期石庙子传授教化点仅有的4逻辑学生升到中央校碧溪小学,他再也没有招到新生,在村落小事情了32年的廖占富,只好回到了中央校教书。

看着环境越来越好,学生却越来越少的学校,曾维奋同样心坎不安。
他见告,近年来,随着村落庄小学的拆并,孩子们大多都转到了镇上的中央学校读书,儒林小学是个中极少数得以保留的村落庄学校之一,但已经只设1至3年级,将来也可能被拆并。

35年弹指一挥间,一茬又一茬学生在石兰松护送下走出大山,传授教化点的学生也一年比一年少了,“2018年有12个,2019年有8个,如今仅剩4个。
”石兰松说,“只要有学生来,我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去教好。

这样的困扰也让任影有些犹豫。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学校撤并,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借读,“最多的时候,我们有300多逻辑学生,操场上都是孩子,可喜人了。
”任影眼神有些暗淡,“现在只有20多个学生,但我们还要按6个年级上课。

“由于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内收入水平差距持续存在,屯子教诲问题变得日益繁芜多样。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屯子教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见告,“当县域责任教诲发展不屈衡与城镇化相遇时,进一步引发县镇巨班大校化、村落庄学校小规模化,加剧理解决教诲发展不屈衡问题的繁芜性。

在安徽省教诲厅副厅长储常连看来,村落庄教诲明显的进步得益于“两免一补”“责任教诲”政策的施行,使更多的穷苦孩子能轻松地走进教室,完成九年责任教诲阶段的学业。
而远程教诲的遍及,拓展了屯子孩子的视野,他们有了更大的求知空间。
“但目前屯子中小学精良西席流失落征象非常严重。
屯子师成本就先天不敷,无奈又遭流失落之痛,严重缺血。

著名教诲学家顾明远认为,至少在相称长一段韶光里,村落庄学校不可能消亡,村落小的历史义务不可能闭幕。
“一个地方的学校撤并很随意马虎,没有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撤并,但要规复,可能性将会很小。
”顾明远认为,如果村落庄小学未被吞并,最好将其保留并办好,这样至少能担保儿童就近入学,他们既享受到祖辈的照顾,家庭又节省了开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述了“家当茂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余”的村落庄振兴美好蓝图。
屯子要真正实现当代化,首先要办好村落庄教诲,让一代代有文化、有抱负、根在村落庄的屯子娃振兴家乡,实现自己的民气抱负。

“村落小在,有文化、有空想、有情怀的西席就来了,村落庄里便有了文化,有了引领人向上的力量。
”为此,顾明远呼吁,在硬件投入上,要绝不惜啬地给予村落庄教诲必要的经济补偿;在师资配备上,努力为村落庄教诲输入新鲜血液,让村落小成为村落庄最美的风景。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诲大会提出,要让村落庄学校得到更多优质教诲资源,把更多教诲投入用到加强村落庄师资军队培植上。

“实现教诲当代化的难点和重点是在屯子,没有屯子的当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诲的当代化。
在教诲当代化与精准扶贫共同推进的背景下,厘清屯子教诲发展实况、补齐屯子教诲这块短板是实现教诲当代化的关键,也是我国教诲发展的重中之重。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张茂聪认为。

在采访中,这些村落庄西席表示,屯子孩子的天空也须要被照亮,而他们则乐意做烛照亮孩子前行的微光。
“生源流失落是客不雅观征象,但我们村落庄老师并不是剩下来的。
”任影说。
(本报 常河、周仕兴、李晓东、周洪双、王建宏、张文攀、王晓樱、陈怡、张勇 本报通讯员 李雪群、程聪、李强 联合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