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9月25日上午,在文修潮老人家中,他拿出珍藏的战功章,逐步诉说着自己跌宕起伏的人身经历,也将的思绪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抗美援朝汽车老兵文修潮日间敌机狂轰我们只能昼伏夜出 汽车知识

从兵工厂学徒到中国公民志愿军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书读得不多,我十几岁的时候,机缘巧合下来到东阳渡兵工厂当学徒。
”文修潮回顾说,“街上其他青年大多是学手枪拼装,而我学的是修理汽车电瓶。

年轻时的文修潮

1947年,文修潮以学徒身份来到成都。
1949年12月,他参加了彭县叛逆(又称成都叛逆)。
1950年,文修潮正式参军,加入西南军区后勤部汽车第4团。

安全行车四万公里名誉旗帜

1951年年初,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北上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后勤保障任务。
1951年6月,该部队改编为“中国公民志愿军暂编汽车第7团”,紧张卖力德阳中线后勤供应物资基地的后勤运输保障。
文修潮便是在1951年随部队入朝鲜作战的。

从参战新兵到一等元勋

入朝战役初期,文修潮所在部队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厉,敌军始终把毁坏志愿军补给线作为计策重点。

“白天,敌军飞机很嚣张,到处扫射,只有夜晚视线不好,敌军飞机才不敢胆大妄为,我们的作战险些都是在夜幕掩护下进行的。
”文修潮记得,到朝鲜后第一次实行任务,他们出动了45台汽车装载物资开拔前哨,一起上没有山林可以躲避,白天就把车停在老百姓的家里,晚上开始行动。
“但越是往前哨,敌机的空袭就越频繁、越猖獗。
”文修潮说,“快到前哨时,时常能听到飞机轰鸣声,耳边也会时时传来战友的惨叫声。
待我们冒死赶到前哨时,12辆汽车已被炸毁,5位战友捐躯了。
在沙场上,我们顾不上伤心和害怕,只是齐心专心想要将还没被炸毁的物资运到前哨。
等物资成功交付前哨后,我们还有更主要的任务——将受伤和捐躯的战友带回去。

“比较于运送物资,运送伤员的任务更重大。
由于可能稍不把稳,前面还和你说话的战友,下一秒就没了声音。
”说到这里,文修潮有些哽咽,“当时,这样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

名誉勋章、战功章以及4万公里安全行车牌

由于当时志愿军没有强大的空军和防空武器,敌军更加专横獗,常常超低空翱翔,高度仅有三四十米。
“敌机低空翱翔对我们汽车兵来说,是非常大的寻衅,加上许多战友的捐躯,我们的士气大受打击。
”文修潮说,但后来部队开大会通报了两个业绩,让大家士气大振。

一个是“汽车兵用步枪打下敌机”的业绩。
汽车第7团的战士赵宝印和曹新仁,危急时候用步枪连开十三枪,导致敌机坠毁。
受到这件事的启示,不久后志愿军在有利机遇,相继打下了敌机,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敌机再也不敢超低空翱翔了。

挂在军用车上的名誉旗帜

另一个是“一车高粱米换来一车美国兵”的业绩。
1951年11月,汽车第18团战士宋惠国奉命运送一批高粱米到前哨,却不慎误入美军防线一公里处。
在紧急关头,一辆满载美国兵的卡车正驶过来,美军驾驶员以为掉到沟里的卡车是美方的,于是立即停车帮忙。
宋惠国机警地从车里跳出来,绕过车头,登上美军的卡车猛踩油门,借着照明弹的余光,冲过美军封锁线,将一车美国兵运回到我军阵地。

受这两个业绩的鼓舞,加上作战履历积累,文修潮及战友们也逐渐摸索出行车的“诀窍”。
“一样平常任务只出动两辆汽车,昼伏夜行,白天车辆利用山沟或者树叶进行暗藏,战士就在车下安歇,晚上加足马力行驶。
如果碰着敌机,要利用飞机转弯半径,一鼓作气冲过去,要胆大心细,不要怕头顶飞机的轰鸣声。
”文修潮说,“这样等敌机回过分来,我们已经打破封锁区,到达安全地带了。

之后,文修潮参加了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等战役,和战友们一起,在敌军极其残酷的轰炸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钢铁运输线”,有效保障了抗美援朝战役的胜利。
因作战年夜胆,表现突出,文修潮荣立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役结束。
此后4年,文修潮跟随部队一贯参加战后援建运输任务。

从彼今生疏到结下战斗友情

在朝鲜的6年里,文修潮曾受到当地公民不少的帮助。

1952年朝鲜上甘岭战斗运输任务留影(资料图)

1953年12月27日,文修潮带队前往朝鲜咸兴市,目的是送苹果到基层连队过元旦。
“那时朝鲜公路路面狭窄,副驾驶员张朝民为避让石块,不慎把车翻到河里,张朝民掉进了冰冷的河水里,我急忙下河把他从冰层里拉出来。
附近的朝鲜公民军闻讯后,也赶来帮忙,利用绞盘车将车子救上了岸,后来我冒着寒冷把车开回了驻地。

“到驻地时,我的双腿僵硬不能动了,大家把我从驾驶室抬下来,放在一位朝鲜老大外家的炕上。
老大娘绝不犹豫用自己家的一床被子把我的一双腿包住。
卫生员说,这是冻伤,如果两个小时腿不能活动、失落去知觉,那就要做截肢手术。
老大娘听到翻译说要截肢,把我一双腿抱得更紧。
不知过了多久,我以为腿有些酸痛了、有知觉了。
多亏老大娘,我一双腿才能保住啊!
”时至今日,文修潮仍旧常常想起这位朝鲜老大娘。

“在沙场上,我也救过朝鲜公民军的官兵。
”回顾起这段往事,文修潮有些自满,“有一次,我在返回驻地的路上,创造一辆朝鲜公民军的车辆因躲避打击而翻车,车上有3名官兵,个中2人重伤,1人轻伤,创造他们后,我赶紧上前帮忙,并冒着敌袭的危险护送他们回到朝鲜的部队。
后来,朝鲜公民军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我。

“无论是在沙场上还是停战往后,我军一贯见告战士,要和朝鲜公民军联络友爱。
而在朝鲜,只要挂着我军旗帜的车辆在路上行驶,朝鲜公民都会自觉为我们让行。
”在文修潮看来,中朝友情是在枪林弹雨下结下的。

1957年,文修潮离开朝鲜返国。
之后,任上海防备区车管所助理员。
1969年,文修潮参军队转业回衡阳,分配在衡阳公交总公司,从车队支部布告、船队支部布告、驾驶员培训队支部布告到江东分公司支部布告,他一贯坚守在一线。
这期间,他有很多机会调任其他岗位,但他说,“我更适宜在一线事情,我能在这些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浸染。
”如今,文修潮也时常这样叮嘱年轻人要听党话、跟党走,踏实干事,艰巨奋斗。

现在,文修潮一家和蔼,生活幸福。
文修潮说,“战役太残酷,无数人由于战役生离去世别,跟那些捐躯的战友比较,我算幸运的,希望大家能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人物简介

文修潮,1928年出生在东阳渡,1950岁参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先后参加过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等,因作战年夜胆,表现突出,荣立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并出席中国公民志愿战功模大会,同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战士名誉勋章和战功章。

(文/伍施施 图、视频/李孜 编辑刘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