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夸年夜的说吧,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一线城市到最偏僻的村落庄,“小人书摊”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本日的迪斯尼乐园。

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年代,那些“小人书”成为国人的精神娱乐粮食,给人们带去很多的乐趣,陪伴了一代人的发展。

一秒穿越童年快翻翻箱底这些小人书都还在吗 休闲娱乐

“小人书”吕明 摄

“小人书”收藏达人

走进福州收藏达人李心的家里,仿佛来到一个“故纸堆”博物馆。
书架、衣橱、柜子、桌子,只要能摆放物品的地方,都堆放着用纸盒或储物柜装着的小人书。

福州收藏达人李心的“小人书”铺满整张床。
吕明 摄

在他上万册藏品中,爱国题材、戏曲题材、文学名著改编比比皆是。
乃至不乏英文版和民国版的珍品。

小人书《女侠青蝴蝶》 吕明 摄

李心见告,识字起,他就流连在小学学校门口的小人书摊。
“花一分钱可以看一本,再后来涨到两分钱、五分钱,买卖非常好。

在“小人书”上,他第一次看到兵舰、企鹅、斑马和外国建筑。
“小人书”是那个时期的孩子们理解历史、理解天下的窗口。

李心的小人书藏品中,爱国题材、戏曲题材、文学名著改编比比皆是。
吕明 摄

由于李心酷爱看书,当摊主有事外出时,每每 “钦点”他代为练摊。
李心回顾说,在小人书摊上,最受欢迎的小人书每每不到一个星期,就全被翻卷了页。

为了快速搜索到目标,摊主把每一本小人书的封面撕下来,整整洁齐贴在一大幅纸上作为目录。
“然后被撕了封皮的小人书呢,再用牛皮纸精心地装帧出一个统一封面。

李心用牛皮纸为小人书精心地装帧出一个统一封面。
吕明 摄

每个周六,李心穿梭在福州的大街小巷,在每个旧书商场、古玩地摊前“淘宝”,这已经成为他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爱好和乐趣。

如今他的藏品,只管是“有序地堆放”,但每一本都用透明套膜小心翼翼地把小人书封存起来。
吕明 摄

有时,为求一本好书,李心乃至驱车几个小时到泉州等地,至今,他还保持着每年新增两百余册连环画的收藏量。

曾经顶峰的“小人书”逐渐淡出

当“小人书”成为“故纸堆”,也引发了专业人士的关注。
在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史论系主任刘永胜的著述中,“连环画”在新中国美术创作中是霸占过主要地位的。

中国连环画号称有两大画家,北刘南顾,刘继卣,顾秉鑫。
代表作《父亲》的大画家罗中立,现在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施大畏师长西席,都曾经画过连环画。
80年代重新组织画的《水浒传》,这些画家都曾参与个中,由于当时哀求大家不拘一格,因此本日能看到风格多样的80版《水浒传》连环画。

刘继卣经典作品《武松打虎》。
李心供图

上世纪五十年代,如何画好连环画,曾引发美术界谈论,呼吁连环画家们战胜“创作上形象刻画的公式主义”,重视“线描”与传统的关系,激情亲切改编古典题材,“每一个民族应该有本民族的艺术表现的特色”。

民国版戏剧连环画《卖妹成亲》。
李心供图

有数据表明,从1949年到1962年,全国各美术出版社共出版了12700余种连环画,发行量达5亿6000多万册。
文革期间,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锐减,有限的作品也集中突出表示了“文革”的特色。
《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等,成为文革连环画的一种分外面貌,留下别样的时期文化印记。

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还有大量根据“伤痕”文学作品创作的连环画。

出版这些连环画的出版社险些遍及中国南北各省,而这些文学作品的影响也随着连环画的发行深入到社会的大部分角落,从而进一步推动人们的思考和社会思想的解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泛滥的武侠连环画,彷佛预示了读者日趋猎奇的生理已经养成。
光阴流转到1990年代,电视、录像厅、卡拉OK、电子游戏遍布大街小巷,“小人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小人书身价暴涨以是,几分钱一支的冰棍,矮矮的马扎,老旧的黑板,泛黄的奖状,课桌里藏着的“小人书”……都将随之远去了吗?

李心阅读“小人书”。
吕明 摄

No,北京连环画收藏家马建国见告,过去一角两角的小人书,身价已经暴涨几百倍,有的小人书一本就能拍卖到10多万元。
“名家的、获奖的、年代久远、印量小的,都贵,品相越好越贵,套书成套的贵。
一些80年代的套书缺本更是贵得超乎想象,几千元到几万元的都有。
”马建国说。

马建国说,如今,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小人书都算老版书,能保存至今的越来越少,以至于90年代初的也被归为老版书范畴,新版书基本上是2000年往后的重版书。
在李心和马建国看来,小人书身价暴涨,它的收藏人群起到至关主要的浸染。
连环画收藏的国度栋梁是30至50岁之间的人群,一如他俩,大多是情怀使然。
还有一部分是学习画画的人,想通过临摹老一辈绘画大家的作品来学习。

古典彩色连环画《天仙配》 王弘力作品

如今,李心想办一个家庭博物馆,希望连环画藏品通过能多多办展,重新变得家喻户晓,“大略普通的连环画,曾经冲动几代人,也将给本日的孩子艺术美的启迪和民族文化熏陶。

作者:林春茵 吴晟炜 吕明 彭莉芳

责编:郭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