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对盛行的东西保持当心,这并非想要显示自己有多高明,而实在是不愿被人裹挟。
被裹挟是不愉快的事情。
比如,天下杯韶光,你本来不想看足球,但大家都看,仿佛不看足球就很后进,很耻辱。
结果你就看了。
这种觉得,实在并不太好。

听过生活不止面前的苟且吗不过一首歌而已 休闲娱乐

最近开始盛行一首歌《生活不止面前的苟且》,歌词出自才子高晓松,演唱者是隐者、墨客许巍,这样的组合就让文艺青年受不了啦。
以是,它就火了,大家纷纭刷屏,单曲循环。
听到“生活不但是面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野外。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统统”,听说好多人都哭了。
我相信,那一刻,他们是诚恳的,绝对不是装的。

但大概是歌曲没有人期待的那么好,也有可能许多人对今日的“矮大紧”(高晓松给自己取的外号)之光滑油滑之市侩大不以为然,剧烈地鞭笞这首歌的也不在少数。
说它“鸡汤”还算客气的,还有人说“矫情”、造作、分外营销、江郎才尽如斯,一言以蔽之,盛名之下,实在难副。

我也听了这首歌,当然不全是被裹挟的,由于,但凡喜好点音乐的,对高晓松加许巍的组合,有期待再正常不过,但听完后,我还真没有那么激动。
这并非旋律不好听,彷佛和歌词太过有名有关。
“生活不止面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险些可以比肩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来是很俊秀的话,但说的人太多了,反而显得媚俗。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歌曲打动不了我的缘故原由。

只管没有被打动到,但我以为这首歌还是动听的,舒缓的旋律、叙事化的构造,早已耳熟能详的歌词……从技能上讲,大概无可挑剔。
它也没有恶意见意义,让人放下面前的苟且,瞩目诗和远方,这没什么毛病吧,或许还能算是正能量。
打个比方,纵然是一碗鸡汤,它也是适口的,至少是无害的。
至于有多大营养,那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由于听歌,实在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
同一首歌,有人听哭了,有人纯然无感,都很正常,也彷佛不必强求一律。

对付《生活不止面前的苟且》,大家反应有些过度乃至激烈,我理解缘故原由有二:一是,我们的好歌还是太少了。
许巍一贯是许巍,但高晓松带给我们的冲动还勾留在二十年前的那些风花雪月,他们在本日的组合没有迸发出那么大的火花,并非他们之过,而实在是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有那么高的期待。
二是,我们对音乐的力量可能有些高估。
一首歌,便是一首歌而已。
一首歌指引一群人,一首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事或许有的,但绝对不是常态。
指望一首歌改变人们崇奉乃至改变一个社会的动机,是可笑的。

歌曲没那么大的功效。
如果一首歌能让我们欣慰、愉悦、冲动,就很好了。
好的音乐便是用来抚慰民气的。
它便是凡夫俗子心中的“诗和远方”。

无论大家喜好与否,《生活不止面前的苟且》,都真的不过是一首歌而已。

(原标题:一首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