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仅是指冷漠冰冷,寒冷的冬天也有美丽的一面,冰冷的极也有独特而美丽的风景,冷漠的人自然也有温柔的一面。
记得以前我家的邻居养了下只狗,虽然它的主人待它不怎么好,有时侯还殴打它。当然这只狗也因为被打经常逃出去,常常是要等好几天才能碰见一两次它的身影。不过它的主人也是一有空就给它一些好吃的。
每天我放学回家,路过路口,看见那只狗正被它的主人打,狗疼的直叫,上蹿下跳,想立刻逃走,可主人还穷追不舍,一直把那只狗连踢带打,赶回了家,快到门口时,它还想跑,可是被主人一脚踢了进去。
过了几天,我发现它比以前胖了不少。我对爸爸说:“看,它的主人对它不错吗,都养这么胖了。”爸爸顺着我的视线看了过去,上下打量一番,说:“它准是要生仔了。”突然它的主人回来了,出来时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原来他们要搬家了,明天就走了。
第二天,他们陆陆续续搬走了许多家具,唯独没有带走是他们的狗,他们试图把狗抱上车,可是每次狗都顽皮的跳了下来,最后2他们也束手无策,大概是狗不想让它的孩子也被打吧。最后主人被逼急了,边拉带拽的,把它带上车,立刻开走了,生性它又跳逃走了。虽然他们经常打这只狗,但也在照顾它,搬走时即使狗不愿走,他们也用想尽一切办法将它带走,试想,这只狗如果没有被带走,将会变成流浪狗。
冷也有它的另一面,那就是暖。
篇二:爱的另一面
小时候,我怕妈妈。在我眼中,妈妈对我的爱永远都是严厉的,叫我做作业,叫我自己叠被子,叫我回家吃饭……每次都是命令式的,容不得我撒娇偷懒。但那次生病,却让我感受到了妈妈的另一面。
那次我得了重感冒,妈妈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使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掉了下来……这温情脉脉的爱让我陶醉其中。经过这件事后,我有了一个小秘密:很想再生一次病,因为这样就能再次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温柔了。
我晚上睡觉不盖被子,把电风扇开得最大,可是这一计划没有成功。于是,便同小伙伴们打水仗,水溅得全身都是。第二天,我真的生病了,发高烧,40度。妈妈急坏了,忙上忙下地给我看病,一整晚抱着我不离手,一天没有吃上一口饭,人一下子憔悴了很多……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傻:宠是害,严是爱,不管不教要变坏。父母对我们嘘寒问暖,那种温情脉脉的爱,我们很容易感受,而对那种严于管教的爱,却容易让人产生敬畏。其实,这也是爱,仅仅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
妈妈的爱在心里,原来我只看到了表面。
篇三:厦门的另一面
去年初夏,与厦门的初次相遇就在巍峨的南普陀寺,当时和同学一起攀登险峻的山峰至今还历历在目,南普陀寺依山而建,建筑雄伟惊奇,一座座庙宇和建筑林立在巨大的广场上,气势磅礴又让人心生敬畏。
很难想象一座海滨小城竟会有如此庞大的寺庙群,站在广场上,无数白色的鸽子从天空俯冲而下,啄食着游客撒下的食物,绿油油的浮萍在巨大的水池中亭亭玉立,红色,金色,黑色各色的鱼儿欢快的在水藻间游动。
此前,厦门在我的印象中始终是蓝天白云,海滩,金色沙滩的印象,却没想到竟然还有如此美丽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攀登上了最高峰,站在山巅俯视着整座城市,大片葱郁的森林和厦门大学红白色的建筑铺展开来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却又真实生动的展现在人面前。
远处碧波荡漾,阳光照耀在海平面上泛出淡淡金色耀眼的光芒,在这一瞬间,水天相接,浑然觉得登山两个小时的辛苦和汗水又不算什么了,能够看见眼前令人震撼的美景,又有什么是不值得的呢?
厦门的美丽不止在于海景的大气磅礴,更在于无数年来积累的人文风景和历史风貌,厦门,我爱你!
篇四:梅花的另一面
和煦的春天有可爱娇嫩的迎春花,春季因此变成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毒辣的夏天有美丽似血的玫瑰花,夏日因此变得浪漫凉爽,让有情人留念不舍;金灿灿的秋天有香味似酒的桂花,秋天也因此拥有合家欢乐的景色……
对于这些花,迎春花让我心动,玫瑰花让我向往,桂花让我醉心,这些花固然美丽,在我眼里精神却比不过梅花高冷孤傲,自身梦幻的粉色在毫无生机的白雪一片中隐隐突出,反而给白雪增添了生机。放眼望去白雪一片中只有梅花孤立着,让人不禁想起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哎……
看着梅花在风雪中立着,在看看冒着烟的人家,都挂上了红灯笼,门口贴着对联,一家人都包着饺子,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我在想别的花儿都榭了,因为忍不过冬天,而梅花怎么熬过的?是什么信念?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兰花、菊花、竹子”并称为“四君子”。都说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闻。
梅花有四川宽大的白色花瓣,花蕊是淡黄色的,跟平常花心一样,虽然高冷孤傲,却总是给人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我喜欢梅花的原因之一吧。梅花的品种有很多,厚叶梅,大梗梅,三角梅等。中国各地基本都有它的身影,日本,朝鲜也有。
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水仙、茶花、桂花这十种花分别蕴含着我国不同的文化精神,有着深厚而隆重的历史文涵,各自在花卉界中独具一帜,而梅花能居于十大名花之首,大概是那种激励人们向上的精神让人感慨吧!
表面上的梅花孤冷高傲,在人们心中简直是超凡脱俗的美人。不与牡丹争高贵,不与百合争纯洁,不与玫瑰比美丽,它的品质是古代文人墨客所具备的,所以从古至今赞美梅花洁身自爱的品质的诗文数不胜数:“红梅傲雪花千树,青松耐寒叶万年”。
篇五:山穷水尽的另一面
有时候你遇到了困难,当你觉得山穷水尽时,你会怎么办呢?其实,我们换位思考,可以发现“山穷水尽”的另一面,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时逆境并不像我们看到的一样,改变心态,你就会豁然开朗。有一位老奶奶,她的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西瓜,她总是担心雨天的时候小儿子卖不出西瓜;晴天的时候大儿子卖不出伞。担心他们没生意,老奶奶整日愁眉苦脸的。有一天,一位老爷爷就对她说:“你为什么不这样想呢?在晴天的时候,小儿子能卖出西瓜;雨天,大儿子就能卖出伞。你应该高兴啊,生意何谓天天有!”老奶奶听了他的话,顿时开朗了起来。天气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
看到逆境的另一面,心态就会好起来,事情也就顺利了,逆境就变成了顺境。以前,有两个人走在沙漠里。每人还有半瓶水的时候,其中一个人总是垂头丧气,说:“只有半瓶水了,我真是可怜!”他心情不好,又觉得这水马上就要喝完了,于是抑郁生了病,总觉得会死。过了几天,这个人因忧郁而死了,瓶里还剩下半瓶水。而另一个人在山穷水尽时却是另一种心态,没有放弃,天天高高兴兴,总是想:“太好了,还有半瓶水。”渴了也舍不得大口喝,一小口小口地汲,坚信这些水足够坚持走出沙漠。结果快没水时,发现了一片绿洲,得到了水分的补充,最后顺利地走出了沙漠。这就是大自然对好心态的恩赐!
成功只会属于有准备的头脑。当我们山穷水尽时,我们不要气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做好自己,终能获得成功。
学会用另一种心态思考还会获得意外收获。例如蛋筒冰淇淋就是这样偶然产生的。当初在一场很热闹的博览会上,一个商人在会场门口销售蛋卷,旁边另一个商人在卖冰淇淋。起初他用普通的纸杯盛装出售冰淇淋。因为天热销售十分火爆,冰淇淋销售非常好,但蛋卷生意清淡,还是没什么人要。到了中午,卖冰淇淋的老头没有了纸杯,非常着急,现在回去也来不急了,还有那么多客人在排队等着买冰淇淋,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当他猛然抬头看到那个卖蛋卷的商人,不由得心头一亮,对那位商人说:“我们可以联合销售吗?我卖冰淇淋,你卖锥形蛋卷,你的蛋卷就是我的纸杯,这样蛋卷冰淇淋又可以大量销售了”。食友们发现这二合一的冰淇淋比以前更好吃了,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流传越来越广。现在的蛋筒冰淇淋,就是这样由于山穷水尽时一时兴起而产生的。
心态决定一切!有时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看事情,也许在山穷水尽时,我们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永远不放弃,以乐观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创造更美好、更神奇的世界!
篇六:父亲的另一面
每位沧桑老夫都曾是白马少年。
——题记
从门缝溜进来的阳光给父亲的脸镶上了金边。我愣愣地看着因出差而长久未见的父亲,感到陌生。
他的背有些弯曲,头发乱蓬蓬的,几根白发突兀地处在黑发之间。房间里很静,我知道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只会一味低头做事。他的生活仿佛除了工作、家务,别无其他,显得那么枯燥。
“爸,你小时候学习成绩好吗?”我尝试着缓解沉闷的气氛。
“我可是语文课代表呢!”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锦鳞游过留下的波纹,又像是在落日里微微荡漾的湖水,“老师还把我的作文在班级里念,夸我有当作家的潜力……”
我惊奇地看着他,很难将这个满脸胡茬的沧桑老夫和那个才华横溢的白衣少年联系在一起。
“因为老师的鼓励,我更加爱上了写作,甚至幻想过自己真的当上了作家。”他仰起头,似乎有些腼腆和不好意思,我忘了他是父亲,仿佛仅仅只是个憧憬诗和远方的青涩少年。
“只是后来家里供不起我读书了,我不得不到田里劳作。”他的声音低沉了些,像是带着沉重的遗憾与不甘,“如果……”
如果他继续上学,他是否会如愿成为作家?如果他继续上学,他是否今日就不会拘束于这个狭小的天地?如果……可惜,没有如果。
我想起他在妹妹睡觉前总会给她讲童话故事,想起他即使工作了一天仍不忘在电脑桌前提笔写些什么,他只能通过做这些来弥补那时“如果”的空白。
我庆幸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原来,缄默的父亲背后藏着那么动人的故事,有过那么炽热的梦想。那个骑马倚斜桥的翩翩少年,虽然岁月无情让他变成了沧桑老父,但我祈愿忙碌的生活依然能留给他时间去重温一遍少年时的梦。
篇七:生命的另一面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尊重它,善待生命。我不仅仅只尊重自己的生命,更应该尊重其它人的生命!
每次回家我都会看见一些人拿着小小的饭碗在路边乞讨,有些人看见了觉得可怜,给个1块,给个5角。而还有一些人认为他们是空气,对他们置之不理。只顾自己在那里和朋友聊天。可是他们却没想过去尊重他们,去尊重他们的心灵!
有一次回家,我同样又看到了那个乞讨的人,他那骨瘦如柴的身体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如果我们穿这么少的话一定会被冻伤,可是他却依然和从前一样坐在原地等待一位好心人的“援助”。我很想帮他,可我帮又能帮到他点什么呢。
当我想到这个的时候,我的心十分内疚。
还有一个是我在电脑里看见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刘伟。他十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他的双手,可他的心中却还留着自信,他学游泳,学钢琴,学写字。当我看到他学着写的时候我感到震惊,一个失去双手的人任然学这学那,再看看我们,身体健全,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努力,像刘伟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且善待它呢?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它,更应该善待它!
篇八:蜗牛的另一面
雨过天晴,地上陆陆续续爬出许多蜗牛,它们慵懒的向前爬行,样子十分笨拙。我看到许多男孩子抓住它们,把它们从壳里拉出来,或者干脆一脚踩碎,我感觉蜗牛十分懦弱,它没有勇气。直到有一次,我看到它的另一面。
一个皎洁的月夜,我偶然看到一只蜗牛,驻足观看。
这是一只普通的蜗牛,柔和的月光洒在它的身上,似乎迸发出一丝的光亮。它拖着沉重的壳,就像背负千斤米的人,显得十分吃力。整个身体那么缓慢地爬行着,每一步都是那么的艰难。它爬到了树的根部,开始向上爬。它的头努力的向前伸,用最大的力,整个身体被拉得很长。然后尾巴轻轻一缩,就算是挪动一步了。它爬过的地方湿漉漉的,闪烁着银光。即使走得那么艰难,它都要坚持,执着的坚持。它柔软的身体蹭过粗糙的树皮,相当于人在磨砂纸上使劲刮一下,那种痛,是无法的忍受的,“啪”的一声,它掉了下来,这可怜的小家伙,大概摔得不轻啊!那长长的散发着银光的痕迹,像是它留下的长长的泪痕。瞬时,咫尺的成功却一下遥不可及。它把头和触须都伸进了壳里,它也会害怕,但更像在思索,它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该不该放弃这次洗礼,做一只平凡的蜗牛。它悄悄地探出头,伸长脖子,向上瞧了瞧。它还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向往成功,它走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的有力。银色的光就是它留下的勋章。终于,它爬到了顶上。它把身子蜷缩起来,不愿张扬。它也累了,或许它躲在里面哭。一阵冷风袭来,我却感到一股暖流渗透心窝。这月夜!
或许被人类玩弄时,它们很懦弱,可它们只是蜗牛,没有手,没有脚。但是它们的另一面却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种坚持,震撼人心,让人忘却它们曾今脆弱过!
篇九:夜晚的另一面
每天晚上爸爸和妈妈就会累倒在沙发上,有时爸爸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而我就在旁边和睡着的爸爸一起看电视,等到妈妈叫我去睡觉,有时候妈妈会带着电脑在我身旁,和朋友聊天,而让我失眠。
当我失眠时,我就会想想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每次我睡不着时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有时我会问爸爸要怎么才会睡着,爸爸总会回答,闭上眼睛甚么都别想,就睡着了,但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还是睡不着,我猜那闪闪发光的星星还没睡,它忙着照亮夜晚的天空,大树也没睡,它忙着准备明天的绿叶……。
有一些人觉得失眠是一件很苦恼的事,因为他们隔天还要上班、上课,有些人觉得夜晚睡不着很好玩,有许多的惊奇在等着你发现,而我有一次去同学家过夜,晚上我忙着和同学聊天、打电玩,我们五、六个人在清晨五点时跑出去,我看见了小猫还没睡,张大着眼睛看着我们,月亮还没睡,它在等待太阳公公跟它换班……,而那也是我第一次把晚上当白天,这样的感觉很特别、惊奇,让我知道夜晚大家都在做什么,原来在这幽静的夜晚,也有这么特别的一面。
篇十:家乡的另一面
我想采撷一缕斜阳,留在乡土,让它愈加温暖宽广,我想描绘一幅山水,留在乡土,让它愈加动人心魄,我想倾诉一首诗篇,留在乡土,让它愈加缠绵悠长。我想吟唱一首民歌,留在乡土,让它愈加清丽醉人。只因为这是我的家乡啊,是游子们心心念念的远方,是女子轻吟浅唱的梦乡,是山野挑夫口中诉出的清清浅浅的醉心旅途,也是我想留住我最美回忆的地方。
游子记忆中的家乡曾经是这样的吧?
那家乡的水,丝丝缠绕,绵绵不绝,山多,溪也是多的,宽的,窄的,深的,浅的,处处都能听到它在叙述着远方的梦,它们执着地为着一个念想而奔流着,流向大海,流向无边无际的天涯。各种石头漫布在它们中央,就如未经雕琢的璞玉,守在这几千年都未变的水乡,天然的色块,深深浅浅的颜色,像印象派的画作,处处都在彰显着它们的野性质朴。它们镇守在原地,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远处的炊烟升起又落下,远处的花儿盛开又凋零,只有它,固执的传送着远古的歌唱,最纯粹的歌,最真淳的情。
年少的女子挽着头巾,在长条石轻轻捶打,便与这山谷中互相传唱,与透彻的秋水,凝结成不变的婉约柔情,溪中多是三四岁的孩子,趁着暑气未散,嬉笑着扑向水面,赤着脚,踩着圆润的鹅卵石,翻起纯白的浪花,黑白相间的石斑鱼藏匿在脚下,它们轻轻的啄着自己的小脚,痒痒的,却好像连带着秋日的暖阳都一起定格在了心中那块最柔软,最明亮的地方。
村庄,一片祥和安然,那透着岁月沧桑的泥房、板房也在阳光下静默着。
游子们,你们一定未曾料到,新农村的春风掠过家乡,年轻的村官们重新描摹了家乡。谁也没料到,家乡,居然会变得如此年轻,如此地明媚鲜活!
现在的家乡是这样的。
一条条小河宛如蓝色的缎带,一座座村庄新楼鳞次栉比,一望无际的田野变幻出各种各样缤纷的花海,家乡,成了花的海洋!
三月,如雪如霞的樱花梨花桃花迎着料峭的春寒,默然静放,灿烂成天边的云彩。四月,芍药飘香,粉嫩如少女的娇颜,让春光都黯然失色。五月,杜鹃花开,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映照着夕阳漫天。六月,格桑争艳,阳光下,蝴蝶蹁跹,与花轻语,诉说初夏的秘密。七月,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浓得化不开的绿意是底色,几朵粉嫩骨朵含羞镶嵌上头,即使是凋落了几片花瓣,也有惹人怜惜的不胜娇羞……十一月,满树和满地的金黄,纯温暖的颜色,像情人在秋阳下微笑的面庞,微风吹过,片片落叶像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整个人沉浸于油画般的梦境中,让人痴迷,流连忘返。
周末,携侣邀伴,呼朋唤友,驻足远望。远处还有一座座造型古朴、色彩和谐的小屋,或者一座座古老的风车,风车的风叶像张开的翅膀,迎风转动,与绿草、野花构成了独特的景致,更为这童话般世界增添神奇色彩!
生活在童话里的老人,总喜欢成群成群的窝在阳光底下,眯起眼睛,享受暖阳的烘烤,今日的阳光愈加灿烂,老人也愈多,谈论的,不再是尘封的往事,讲出来的,是新的话题,都有了阳光的味道。
院子里的大石板上,总有些让游客们感兴趣的吃食,有时候是刚晒下不久的小番薯,像个人参娃娃般的娇憨,有时是金黄金黄的南瓜,被阳光烘烤的愈加金灿灿的,有时是削了皮的红彤彤的柿子,红红的脸庞煞是可爱。而游客们总是在阿公阿婆的微笑下,不好意思的往嘴里塞,心里的甜酿成了回家路上的蜜。
快乐的孩子们,会给婆婆们唱各种歌,有时是《两只老虎》,一会又转换成了《小燕子》,婆婆们便在阳光肆意的午后,轻摇着蒲扇,稚嫩的歌声回荡在小小的院子里,阳光循着亘古不变的弧线打在上面,是时光的味道,是安静的乡村迈步的声音。
在一片芬芳里,年轻的村官们思想在漫步,然后幻化出家乡的愈加娇美。
几年后,我也会是其中的一员吧,用我的智慧,我的创造,让家乡的斜阳愈加温暖宽广,家乡的山水愈加动人心魄,家乡的诗篇,愈加缠绵悠长。
篇十一:和风细雨的另一面
人类是作为客人生活在自然界的。
——题记
儿时的风雨,雨疏而风不骤。
漫步在乡间,西面的天澄黄如麦穗,空气中却飘逸着雨水的清香。雨丝斜织,和风撩起我额间碎发,如婴儿的指尖抚过,嫩嫩的,滑腻又散着甜香。土一寸一寸地潮湿起来,深色的痕迹向西蔓延,伸展到天际,笼罩在摇曳的光芒中,稠稠的,也如这风雨发酵了。
那朦胧迷离的美一直萦绕在梦中,却不想,这和风细雨的梦境,碎了。
2016年9月16日凌晨3点,狂风暴雨袭击了厦门。“咔”,一扇窗脆弱地碎裂;“轰”,一辆车翻滚着渴望逃避。渺小无助的电线杆只能在风雨中摇晃对方,明明很近却始终感到遥不可及。终于,他们放弃了,任由狂风将腰吹断,然后无力地倒下,在雨弹的践踏下淌着浑浊的泪。风为先锋,雨为后盾,咆哮着撕扯着高大的城市图景,隐隐有哭号之声刺痛了睡梦中人们的神经。
第一声声嘶力竭的恐惧尖叫从支离破碎的玻璃后传出,又随即被满城风雨无情地淹没。一盏灯亮了,模糊不清,随后是千万点混沌中的光影闪现。全城人都醒了,他们哭叫嘶喊着,渴望将伤口遍布的家门紧闭,“闭关锁国”来逃避这可怖的自然风暴。
如今的风雨,不再是和风细雨,相反,是狂风暴雨在肆虐这世间。不,不是肆虐,是报复!自然像是个无力的婴孩,只能以哭喊的方式去宣泄内心的狂躁不安。可不管现代人有多么伟大的科技力量,依旧平复不了它受伤的心。人类沉溺在自我的世界中,对自己生命的来源和基础浑浑噩噩,打着保护自然的幌子毁灭自然,向死,而生!
我们只一味的祈祷一座城市的平安,何曾顾及过这风雨的狂暴一面下自然藏匿的伤痛?赫拉克利特说过:“自然喜欢躲藏起来。”可这并不意味着隐忍!
“起风了”“飘雨了”,这曾是多么美好的词汇,给人以置身“和风细雨”的情境;“风来了”?“雨来了”?,如今却成了恐怖至极的警报,仿若一听闻,就会触动内心对自然畏惧的敏感部位,让人闻“风”丧胆,听“雨”变色。人类是客,自然是主。作为宾,切记喧宾夺主。我们不必羞愧与主人的招待,但应懂得尊重。不要用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方式去蹂躏自然,否则必将被报复,就同奴隶主遭到奴隶报复一样。
我的脑海中印出了一幅多面立体画。一面是过去,绘着“和风细雨”;另一面是现在,刷着狂风暴雨;在未知的一面上,也许将会渲染上一幅明媚的自然风光!
篇十二:看到自己的另一面
“咦?为什么镜子里会有另一个我呢?”
也许你们会觉得镜子里有我不稀奇。那如果我告诉你,我在这面神奇的魔镜里看见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呢?也许你们会在想,为什么我不觉得奇怪?喜欢稀奇事物的我自然不会被这个吓到了,即便被吓到也只是那么一瞬间而已啦!
魔镜里的我,不像现在那么神经大条,用淑女形容,毫无违和感。当下课别人都在谈天说地,嬉笑打闹的时候,“我”却在安安静静地看书、做作业。这简直和现在的我是天和地的差别啊!要知道,现在的我可是不会放过一分玩的机会。剧本的打开方式不是这样的呀……再比如,“我”看到在路上乞讨、中年的残疾人,心生同情、怜悯,掏出口袋中的零花钱给他们,少则五元,多则二十。唉!当“我”意识到自己被他们善良可怜的表面欺骗时,“我”心疼自己瘦去的钱包……
“叮铃——叮铃——”
烦人的闹铃声让我不得不停止幻想。再看一眼魔镜,却已经变成了一面普普通通的镜子。唉!看来下次得把闹铃关了。虽这么想着,但我还是乖乖补课去了……
一下课,我急匆匆来到魔镜前,看了又看,结果什么反应都没有。难道那仅仅是个意外?还是需要念什么咒语?这么想,我也便这么做了:学着电视里的咒语,我开始念起了“嘛呢叭咪吽”。还是没有反应——我开始陷入死循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魔镜带我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次,看到的不是我自己,而是社会上那些阿谀奉承的人。那一张张平凡的面孔戴着面具,露出谄媚的笑容,说出令人飘飘然的话时,心底的反感、讨厌弥漫开来。见风使舵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使用得游刃有余了吧。他们为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因某种潮流而改换自己的信念,脸上无不写着“金钱至上”四个大字。可当我亲眼看见他们摘下面具,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回到家,他们身心疲惫,嘴里常常念道“要是我当初努力该多好!”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们眼底对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不想被别人踩在脚底下。这是每个人的想法吧,对于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许每个人都会使用不同的方式。而这些阿谀奉承的人,若是不去赞美别人,没有厉害的朋友就等于没有靠山,说话便没有了底气。只可惜,他们用错了方式,成了别人眼中的“墙头草”……
“起——床——啦——”妈妈的狮吼功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睁开了眼,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旁边是我最亲爱的妈妈!
原来,那仅仅只是梦,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梦罢了……
篇十三:“共享”的另一面
在街头巷尾,你总会看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单车,崭新的车柄在阳光下折射着华彩——那就是“共享单车”。
说起“共享单车”,我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许许多多金色的单车。这种单车,早已成为我所在的城市的一道风景。
我第一次见到共享单车是在七年之前。那时,小小的我看见的是一排如耕牛一般,车头被“栓”在模样奇怪的框架中的自行车,量极少。爷爷说,这种单车专门设来给人们服务,供他们骑车。我不明白爷爷说的话,但这些“特殊”的单车早在我的脑海里打下烙印。
七年之后,我长大了,而这种单车又出现在了街上——这一次,它不再是罕见的了。商场前,学校外,公园处……树荫之下,那一抹金黄色像永远抹不掉。而我也早已明白,它们是“共享单车”,是人们可以分享的资源。
几个月来,共享单车一直占据着我的视线——可是,有几个人去使用它呢?我看见有许多人,他们说着共享单车的实用性多么大,但他们极少使用过这些单车。遍布的“共享单车”,仿佛已变成了一座城市的摆设,被大多数的人们视若无睹。偶尔,我会看见有大学生推着这样的单车出现,但共享单车群之中,空位却依然寥若晨星。当共享遇上无人愿享的冷,是人们的意识落后,还是这时代超前?
共享单车带给人们的便利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你若不愿打车或是叫不到出租车,便可心无挂碍地,花一点点钱,凭路边崭新的自行车骑行回家。可是当你享受过了共享单车后,打开手机屏幕——“共享单车坟场”、“市民不遵诚信骑用共享单车”,诸如此类的消息,又让人不禁啼笑皆非。难道是我们真的不懂得共享?还是我们被共享所抛弃?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更是经常瞧见一些工作人员在忙碌。他们撑着疲惫的臂膀,从巨大的卡车厢中,卸下一辆又一辆笨重的单车。路边一排共享单车一辆不少时,这些仿佛生来多余的车便被挟到这黄色的洪流里边。于是,它们一边经受着风吹雨打,一边却又承受着人们的称赞度日。
与此同时,相应各种“共享经济”也逐渐出现:共享篮球、共享书店……甚至有人流传着“共享宝马”。在使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会有分享的理念在每个人的心中蔓延,但也会浪费一些资源。那触目惊心的“单车坟场”,那源源不断的“单车流”,令人不禁有所怀疑:真的有必要花费如此物力来履行“共享”这个本质美好的公益理念吗?
“共享”是一个“新潮”的理念,它带给人们的应是便利,但在迅速庞大的“共享经济”背后,仍有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思考。
以上就是什么的另一面作文-( )的另一面作文13篇的介绍,更多关于初一作文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