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寄回籍梦,殷勤入故宅。
”故乡,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一个动听的故事,讲也讲不完,道也道不尽。
穿行在野外中,流连在竹海里,跳跃于溪水中,这统统都会凝集成那割舍不断的故乡情。

为解读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汇聚同心追梦的力量,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干系机构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乡》(第二季),第五首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由青年歌手胡夏演唱,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感想熏染它的独特韵味。

听胡夏唱山歌好比春江水赴一场平易近俗文化盛宴 休闲娱乐

听一声家乡话,品一道家乡味,心中的那座城与那群人,彷佛更清晰可见了。
欢迎收听:

《山歌好比春江水》——胡夏

“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噢弯又多。
”词句朗朗上口,曲调张弛有致,细倾听来,仿佛能听到刘三姐来自远山的呼唤。

6月11日,由广西籍青年歌手胡夏演绎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正式上线。
口口相传的山歌、引人入胜的壮戏、工艺博识的刺绣,都彰显著广西的独特韵味。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

壮族人能歌善唱,山歌也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平分歧的称谓。
对歌、情歌、点更歌、离去歌等种类繁多,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

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便是歌手的范例代表,她以山歌为武器带领乡亲们与恶霸财主作斗争。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才形成的。

以歌代言的刘三姐歌谣具有光鲜的民族性,在全国乃至天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出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

广西的韵味,就在这口口相传的山歌里。

平凡人来广西,一定要看一场壮戏。
马骨胡、葫芦胡、月琴等等这些乐器一摆,壮戏的大幕就算拉开了。

壮族人迷壮戏,由于不但剧情是壮族人熟习的,唱词、道白也是壮族的方言土语,听来特感亲切。

此外,那慢板中的咏叹调,中板中的喜调、采花调、高调,快板中的高腔、快喜调、快采花,散板中的哭调、寒调、诗调、扫板等,无不来自壮族人所熟习的民歌曲调,令人喜好。

它不仅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根本上发展而成的戏剧艺术,更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2006年,壮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的韵味,就在这引人入胜的壮戏里。

“刺绣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用彩色的丝线在布上绣出各种人物、动物、花卉......一针一线间净是道不尽的故事。

广西各族公民心灵手巧,善于织染、刺绣、编织、雕刻。

壮锦、侗锦色彩鲜艳,图案新奇,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荣誉。
苗族的刺绣,做工风雅细致、配色瑰丽多姿。
瑶族的挑绣,将挑花和刺绣结合起来,图案幽美生动。
毛南族的编织和雕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绣工们手持绣线,就好比画家挥舞手中的画笔,制作出的成品流露着人性的情绪与温度,更是一种文化的展示。

广西的韵味,就在这工艺博识的技艺里。

听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共赴一场民俗文化盛宴。

(张浩祯)

来源: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