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小雨。

地点:青海省格尔木公路

大年夜道一抹橘 最是暖人心 汽车知识

一条平坦的公路横穿茫茫戈壁,公路两旁沙石各处、植被稀疏。
了望,巍峨的雪山耸立天涯,山顶闪耀着银色光芒,荒凉与雄浑迎面而来。

这是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格东工区承担的G109沿线K2598+738—K2721+850共123公里路段的真实写照。
G109国道,也叫青藏公路,1954年通车,全长1937公里,是天下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

格尔木公路段还承担着G215、S318线共计159.436公里的公路养护任务。
养护路段沿线均匀海拔3000米以上,属高原大陆性景象,穿越戈壁沙漠,盐碱荒滩,事情环境艰巨。

哪里有路,哪里就有养路人。
格东工区共有19名养路工,均匀年事26岁,是一支年轻的养路军队,他们长年以路为家,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守护着这条“动脉”。

8时许,王明军将工具、设备装车检讨,开始了一天的事情。
今年46岁的王明军是格东工区工区长,皮肤晒得黝黑,皱纹早已爬上额头。

“本日的紧张任务是清理路域环境,大家摆放好安全警示标志,把稳作业安全。
”每天事情前,王明军都会给工友开一个简短的“动员会”,将当天任务细化分解,叮嘱大家把稳安全。

王明军手握一把磨得锃亮的铁锹,仔细敲打着路面,听着声音判断路面的坚实程度,眼神专注而负责。
每天他都会以这样的动作、这样的姿势,沿着公路走走停停,检讨公路的路面状况,查看是否有裂痕、坑洼等须要修补的地方。

不久前,养路队检讨路面时就创造了一处6米长的裂痕,王明军急速调集大家商量修补方案。
很快,有人卖力用切割机将裂痕处切开,有人用电镐把裂痕路面的油皮揭掉,还有人卖力用吹风机将尘土吹干净,末了用沥青稠浊拌料填入裂痕并进行夯实。
经由4个小时“战斗”,裂痕终于修补完成。

饮料瓶、碎玻璃、塑料袋……除了修补路面,养护工还要清理公路两旁的杂草和垃圾。
他们戴上手套,拿着编织袋、铁锹及垃圾夹等工具,仔细地清理着每一寸地皮,没一下子工夫,两个编织袋已“收成颇丰”。

中午时分,工友们选择了一处相对平坦的路边,席地而坐,开始享用自带的午餐:馒头、面包、饼干,还有辣酱和咸菜,大家分享着食品,温暖和关怀在彼此间通报。
养护工罗伟一边将豆腐乳涂抹在馒头上,一边拿脱手机给远在西宁的妻子李婷拨通视频电话,妻子看他吃得津津有味,开玩笑地说:“快把镜头拉近点,我也来一口。
”这时,一旁的工友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寂静的公路边回荡,给这片荒凉的地皮增长了几许生气。

2023年加入格东工区的康嘉兴清晰记得,入职不久,一位前辈苦口婆心的话,“我们的事情看着大略,真熟习后你就会明白养护公路便是在造福群众,积德积善。
”一年后的本日 ,康嘉兴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地理解:“养护工每天的事情都是在保障公路畅通,这是对生命安全最大的担保。

“哪有什么顺畅安全的通畅大路,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默默保障。
”同样是去年刚入职的李永辉则认为,“选择这份事情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在先辈们曾流汗流血乃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大地上,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保障公路平坦整洁、畅通无阻是每一名养路人的应尽之责。

没有养路人的苦,哪有行路人的甜。
午餐过后,大家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便又拿起工具连续投入到事情中。
一个个橘赤色的身影在公路上劳碌着,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如此亮眼,如此温暖,如同一群无畏的战士,守护着这条通往西藏的平坦大道。

《青海日报》(2024年08月26日 第4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容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