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万家灯火通明的景象。一盏盏橘黄色的灯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十分奇幻而温暖的水粉画。这时,我又想起了表姑家那盏不灭的灯……
前年大年初一,爸爸妈妈带着我去表姑家做客。表姑家在大城市的一座高档公寓里,他们住在二楼,屋子里采光很好,在宽阔的阳台上可以看得见远处的高楼大厦和小区下面的风景。在表姑家吃过晚饭后,时间还不是很晚,天也刚刚暗下来,表姑提议带我出去转一圈。
几十分钟后,玩得很开心的我和表姑回来了。刚走进小区,我就听到了一阵扫地的声音,“簌簌”的声音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十分有节奏感,似乎扫地的人就在我们不远的地方。这大年初一的,还会有人在小区里值班扫地?我惊讶极了,问表姑:“表姑,这是什么人在扫地啊?”表姑笑而不答,拉着我的手说:“表姑带你去个地方。”循着这扫地的声音,我们来到了一条小径边,这里空气很清新,周围到处是草坪,不远处还摆着一张木头做的长凳子。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没有灯。到处是黑黑的一片,借着楼上的住户开的灯才能勉强看的清周围。
我认得这儿,这不就是表姑家阳台的楼下吗?正当我十分疑惑不解的时候,扫地的声音又近了。“簌簌……”借着楼顶上微弱的光,我这才看清了这大年初一扫地的人。他是一位看上去有六十多岁年纪的老爷爷,身形壮实,头上戴着一顶泥土颜色的老式的小毡帽,穿着青褐色的棉布衣服,外面套着橘红色的工作服。老爷爷一手拿着一把很大的笤帚,另一只手握着一把垃圾铲,身旁还有半桶水。老人的神色有着出乎意料的平静坦然,眉毛一上一下,因为扫得很认真,鼻孔里冒着粗气。老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扫着,时不时地用水清洗一下地面。他的头一直低着,很低很低,因为小区周围都没有路灯,他只能借助楼上一户又一户的居民屋子里发出的灯光来扫地。
这时候,我看见一个老奶奶从远处跑来。老奶奶和老爷爷一样,也穿着十分朴素的青褐色的旧棉袄,踩着一双棉鞋,老奶奶的两鬓已经垂着好些斑驳的白发,但是,令我震惊无比的是,老奶奶的脸色十分满足安详,眼含笑意,鼻尖略有点腮红,呼吸间喷吐出热气,看上去是跑路来的。老奶奶手里还提着一个不锈钢的保温桶。
“老头子!来吃饭了!”老奶奶大喊一句。老爷爷这才抬起头来,波澜不惊的脸上也浮现出些许笑意和满足,应道:“来了!”说着,老爷爷擦擦汗,摆好笤帚,和老奶奶一起走到正对着表姑阳台下的那张长椅上。这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楼上仅存的几盏灯火都灭了。地上一下子变得很暗很暗,几乎都快看不到了。可是,还有一盏桔黄色的灯倔强地亮着,那就是表姑家窗口的那盏灯。二楼阳台上的灯光更亮了一些,温暖的光直直地照射在地面上。借着这光亮,老奶奶小心翼翼地打开保温桶,笑呵呵地念叨着:“看,今天给你加餐了,有红烧肉,还有猪蹄……”好几个菜端了出来,上面都冒着腾腾的热气,就像此刻老爷爷的心,也是这样热乎乎的。“快快,趁热吃!”老爷爷端起碗筷,大口大口地吃着老奶奶从家里带来的饭菜,看着笼罩在他们周围的这束橘黄色的小灯,老爷爷的笑容久久地挂在脸上。那是我见过的最朴实、最纯真的笑容,久久地震撼着我的心。
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表姑家的阳台上要安装两盏灯了,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表姑家永远有一盏不熄的灯火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秘密和爱啊!看着那暖暖的橘黄色的灯光,我的心很受感动,我想,这束灯光将会永远亮在我的心头,久久的,暖暖的……
篇二:那盏灯那个人
一盏灯,陪在我的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梦游;一盏灯,等我在那路口中,不管我会不会经过;每当我为你抬起头,你洒下的光,让我眼泪不经意而流。
成长的路上,有过微笑,有过失意,纵使时间流逝不再如初,但你为我点起的那盏灯始终为我亮着。
江南水乡,流水潺潺,流水牵动着我的心。我脑海中的记忆与思绪全到了那儿……
小时候,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记得在每天晚上,她都会在屋檐下点起那一盏灯。我总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笑嘻嘻地跑到奶奶旁边。问奶奶为什么要在屋檐下点起这样的一盏灯。每次奶奶都会抚摸着我胖嘟嘟的脸说:“我的乖孩子,你现在还小不知道奶奶的用意,以后你会知道的,”我眨着眼睛,点了点头,仿佛知道了原因一样。
我的奶奶有着她独特的技艺,她最会做槐花糕。奶奶把糯米倒在铺了鲜槐的盘子上,进锅蒸,香气便止不住地溢出来,蒸好的米捣碎成团,裹上在瓣包入槐米,再小蒸一会儿,拿出来放凉了,点上花蜜,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可是奶奶却不允许我偷吃,不准我动手。她总是要我帮她做一些事情,才肯让我吃一小块槐花糕。她总是教育我说,要做一些事情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奶奶仿佛就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时刻指引着我,教会我如何成长,教会我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随着我慢慢长大,也有离开奶奶的那天。在我10岁的时候,离开了奶奶,去了另一个城市上学。因为离开了故乡,与奶奶之间的联系也便少了,回家的次数也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陪伴。就连偶尔回到奶奶的身边,说的话也不多了。但我后来却听乡邻说,奶奶屋檐下的那盏灯,每晚都会准时亮起来……
时间往往复复,记忆断断续续。转眼间,又是一年春节,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各种各样的灯笼将大街小巷装扮的如诗如画。看着街道旁的霓虹灯,我莫名想起家乡屋檐下奶奶点亮的那盏灯。
春节前一天,我随同父亲回到了家乡。在晚上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我看到了一盏在屋檐下很亮很亮的灯。我仿佛懂得了些什么,看着前方的那盏灯,我的眼泪不经意而流……
槐花依旧笑,槐花的树苗都在春风冬雪中发生着变化。人面依旧在,人的容貌都承受不起岁月的变迁。回到村落,蓦然发现非人亦非。整个村落凸显的只有孤独与荒凉。
刚起到屋檐下,那盏灯真的一直在亮。奶奶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声,很快从屋里像孩子一般蹿了出来。奶抱住了我,眼角流下了几滴泪水。那几滴泪水中我看到了奶奶的孤独。一股酸流袭入我眼中,我流下了对奶奶愧疚的眼泪。她用手抚摸着我的眼角,擦去了我眼角的泪水,说:“乖孩子,哭什么,你们回来了,奶奶好开心的。”我看见奶奶的白丝愈发多了,她脸上的皱纹愈发深了,就好似一把把尖刀刺在了我的心上。她确实是一盏灯,她用她的时间奉献给我,用她全部的爱将我包围。她是一盏灯,用她的光芒告诉我,常回家看看。
之后,屋檐下的那盏灯一直在亮着,它也会一直亮着……
一盏灯,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想;一盏灯,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交流;一盏灯,是你和我,也是我和你……
篇三:楼道里的那盏灯
“不用送了,谢谢招待。除夕快乐!”“客气什么,路上当心。”
告别了好友,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以往冷清的街道此刻一片欢腾:孩子们的手中挥舞着烟花棒,他们迷人的笑靥与五彩斑斓的花火真是相得益彰。空中冉冉升起的孔明灯载着人们新年的祝福飞向天际。深蓝色的夜空美得就像童话故事里的蓝色水晶球,让我沉醉。路边的商店都闭门谢客,店主人该是回家过年了吧。
我在一片浓郁的年味中到了楼下。居民楼可不比大街,大街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居民楼却是灯光全闭,冷清无比。是呀,大家都回老家过年了,哪还有人愿意亮着楼道的灯呢。没办法,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上楼。
楼道可真黑,我看不清脚下的台阶,看不见头顶的灯,还摸不着开关。足足走了十分钟,才到了二楼,想到家在四楼,我恨不得直接穿越过去。就在埋怨时,我的视觉神经突然寻到一丝光亮,那是楼上传来的!凭着光亮,我逐渐加快了脚步,终于来到光源处,是三楼!我抬起头,惊住了,原来真有人愿意“浪费”电,将楼道的灯开了!房主是一位和蔼的老人,遇见我们都会打招呼,而此时房内的灯都关着,房外的灯却开着,我的心里涌过一股暖流。我看那盏灯,小小的灯管散发着柔和的白光,如月光般皎洁,又如阳光般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
这时,我想起那个读过好几遍的故事,一位盲人提着一盏灯在黑暗的大街上行走,别人很奇怪,他淡淡地说“我为他人照路,也为自己的安全护航”。在我们的人生中,也需要这样的“盲人”这样的“浪费”,来点亮自己的心灵。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自己也会快乐,这才是人生的意义啊!
我走过那盏灯,我希望它可以照亮更多人的路。这是我新年收到的最棒的礼物——楼道里的那盏灯,那盏亮着的灯。
篇四:为我而亮的那盏灯
寂静的深夜,繁星点点,我终于完成了作业,伸个懒腰活动活动,我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万家灯火都已经熄灭,只有一盏灯像远处夜空中的那颗星星一样孤独地亮着。看着那温柔而明亮的灯光,我不由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那时,也有这样一盏灯是为我而亮的……
那是两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正在老家读三年级,为了给家长减轻负担,也为了能够很好的给学生辅导功课,我们那里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晚上都是要上晚自习的,晚上八点才放学。因为我的爸妈晚上要值班都很忙,所以每天晚上晚自习放了学后我就自己回家。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晚上走夜路独自回家谈何容易?学校所处的地方在几个小区的交界处,离我们家很远,甚至在不远处的山上还有一座坟场!所以,每一次下晚自习回家的时刻我总是那么地煎熬!还好,我和同小区的几个伙伴一起回家。但奇怪的是,每次远远的我会看见我们家那栋楼的楼道灯亮着,漆黑夜路里那明亮的灯光像灯塔一样,可以给我壮胆也可以照亮我回家的路途!有了它的照亮,我不再孤单、不再害怕!渐渐地,我开始猜测那是谁将楼道的灯打开的?会是一个慈祥的老爷爷吗?还是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活泼小孩呢?抑或是一个可亲的妈妈?不管是谁,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打开了那盏灯,我都很感谢他(她),因为那盏灯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安全感!
日子就这样过着,那盏灯也一直照亮着我回家的路……
直到有一次,一件事情的发生,才让我知道了谁是开启那盏灯的人。一天,爸爸因为身上没有带足够多的钱,不给我买玻璃橱窗里那漂亮的芭比娃娃。我又哭又闹,大声呵斥他:“你就不是一个好爸爸,你一点也不喜欢我,你连一个娃娃都不给我买,小气鬼,穷光蛋……我再也不理你了!”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爸爸怎么叫我都不开门,不吃饭,就是想绝食给他看看我的厉害!后来,妈妈进来了,她什么也没有说,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每天晚自习回家是不是老远就看见我们楼道的灯总亮着?”我满腹狐疑没好气的回答:“是,那又怎么样?”妈妈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那是你爸爸每天晚上去值夜班走的时候给你打开的,他怕你一个人回家害怕,可是自己又没有时间接你,所以只能让这一盏灯照亮你回家的路……”妈妈还在继续说着什么,我一句都没有听见,我一下子冲出门去,紧紧的抱着爸爸,大声说:“爸爸,我爱你,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今天,看到远处那一盏为爱守候的灯,我又一次想起了我的爸爸:“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篇五:点亮心中那盏灯
两张朴实憨厚的脸,两双灵巧的手,一家简陋窄小的店面,再加上炉火纯青的技艺和两颗热情朴实的心,便组成了这家普通的烧饼店。在那个清晨,小店点亮了我心中的那盏灯……
不知是哪个清晨?走在这条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小巷里,耳边徘徊着一阵阵清晨与朝阳的寒暄,市民们的说说笑笑,鼻边停留着一股烧饼的香味,却又那样亲切熟悉,顺着人群,跟着香味便走到了那家店前,两张带着青春余光的脸庞,一筐令人垂涎三尺的烧饼,一群百吃不腻,络绎不绝的回头客,拙劣的大字,纯朴的方言带着泥土的芬芳,这一切,在小巷深处幽然传出,久久不能被忘怀。
不知是哪股清风?吹醒了睡眼惺忪的我,我起床出门径直走向小店。阿姨正在数钱,叔叔正在专心致志的做饼,看着叔叔做的那样得心应手,赞叹着叔叔高超的做饼技艺,我又仿佛进入了梦境。
一团面,擀成长方形,一抬手便不知怎的抹了油,划过几条优美的弧线,不带半点拖泥带水,那面饼上便抹了一层不薄不厚的油,哪束留恋不肯离去的阳光把它照耀的金黄金黄?轻轻叠起来,再擀了擀,与其它店不同的是,他用擀面杖轻轻拍打面饼,让油渗透,可以更加酥脆。从饼的一边缓缓卷起,仿佛一条长管子,再把长管子盘起,把饼一摔,直入云霄,又直落盘中,一张烧饼赫然出现在眼前,洒了许多自家调制的调料,便进了烤炉,漫长的的等待仿佛过了几个世纪,世界极静,能听见阳光落地的声音。那烧饼的香味,即便没有风也能传出老远。
终于出炉了,我慌忙递上钱,咬了一大口,酥脆中带着柔韧,咸味中带着甘甜,这种朴实的味道萦绕在唇边,刺激着味蕾,堪称一绝。这时收钱的阿姨叫住了我,“小朋友,三个烧饼两块四,你多给了六毛。”说着,她拿出几枚磨得铮亮的,带着体温的硬币递给我。刹那间,手中的烧饼仿佛又多了些什么滋味。
不知哪阵话语,细碎的传入我耳中,是一对花甲老人的对话:“这条街上,这么多卖烧饼的,就数这对小夫妻的最好!”“是啊,用的好面、好油,却只卖8毛钱!”再看看那做饼的叔叔和数钱的阿姨,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清瘦的身子,脸上却挂着笑容,也许幸福的生活和顾客的满意便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清晨,熙攘的马路上,有盏灯照亮了我的心胸……
篇六:黑夜里的那盏灯
从小学到初中,在我们身上的压力日渐增加,每天放学回家上完晚自习,特别是冬天,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披星戴月地向家走去。每每到家的那一刻,都会发现楼下闪着一缕淡黄色微光正在闪焕着,妈妈在那儿等着我。
一进家门,我就会用妈妈为我准备的热水清洗我那满脸疲惫的脸。吃着妈妈为我刚做好的夜宵。妈妈一边看着我吃夜宵,一边问我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并向我表达出她的观点,我们一起畅谈交流。她说这样对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或许有的人会这样说:“你妈妈对你真好,要是我妈妈跟你妈妈一样就好了。”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习以为常了。
又一次黑天,向家走去,星星闪得特别的亮,我却走得异常的慢。依旧是那疲惫的身影在走着回家的路,心里却在发愁: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关于爱的作文。正所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最无私的爱也是母爱,我当然会写母爱了。可我却感觉我的母亲没有什么特别,我始终找不到,她为我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是我没发现,不是。是妈妈对我不够好,更不是。
就当我极为困惑的时候我到家了,我抬起头又看到了那一缕淡黄的微光,一个疲惫的身影正在发愁,是啊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虽然她只是做了一些极为普通的事,准时为自己的孩子在黑夜中点亮一盏灯等等极为普通的事,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我竟然认为母亲为我做得不够多,真是可笑。
黑夜里的那盏灯!
真好!
篇七:记忆中的那盏灯
那一盏灯是我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它照亮我成长的路。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每天上学特别早,放学特别晚,尤其是在冬天,放学后天都老黑老黑了。学校到家至少得有四公里,每天走四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重复着。而那盏灯,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开着,等待放学后的我,夜晚归家。
头一次看到那盏灯为我照亮,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
放学后,天还没那么黑,我就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我们边玩边走,在大马路上,有几辆大卡车拉着沙子与我们擦肩而过,把我们几个女生吓坏了,我们飞奔着往家里跑。到了村口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村里头没有路灯,我们只能借着朦胧的月光,往前摸黑走。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我看到那棵槐树下的灯亮了。那个灯泡不是早就坏了吗?怎么突然亮了呢?我走到了屋里,发现奶奶在走来走去,奶奶看见我进门后,一把抱起我,问我路上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怎么回来这么晚?抱着我四处检查,看我受伤了没有。我说没事,用手想把奶奶皱起的眉头抚平,却突然发现:爷爷去哪里了?奶奶才如梦初醒,赶紧给爷爷打电话让爷爷回来,原来,爷爷是出门找我了,怕我路上出什么事。
等到爷爷回来的时候,奶奶已经把饭温好了,爷爷汗如雨下,原来他们都没有吃饭,就为了等我回来,原来,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啊!
自此以后,我回家再也没有晚回过,在路上再也没有玩过,而槐树下的那盏灯一直在为归家的我照亮着。
这盏灯照亮我夜行的路,这盏灯指引我前行,这盏灯在人生的路上伴我左右。
篇八:那盏灯为我而亮
自从步入初中大门,学习压力变大了。每晚都要上晚自习,回家以后,依然要预习和复习,所以每天都学到很晚。
一天,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打开房门,却看见爸爸妈妈在看电视。我嘟着嘴,抱怨道:“你们大人多好呀,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回来还可以看电视。”爸爸笑了笑,拍拍我的肩:“学生不苦谁苦啊,把这几年熬过了以后幸福一辈子!”自从我上小学起父母就经常说这样的话,我的耳朵都已经听出了茧子。我无奈地耸耸肩,去写作业了。
第二天,我回到了家,发现家里好像少了什么。——哦,电视的声音。难怪这么安静呢!爸妈房间里的那盏灯亮着,“唉,大人真好,不让他们看电视,他们肯定在刷手机!”正想跟他们说声“我回来了”,走近房门听见他们小声嘀咕:“这么晚了,孩子怎么还没回来。今天我们别看电视了,以后和孩子一起看书,我们要做孩子的榜样!”
家里和以前明显不同,安静了许多,只听见我笔头的“沙沙”声,周围的一切声响都显得格外明显。
夜,深了,周围楼道里的灯也一盏盏地熄灭,抬头望望,爸妈房间里的灯还亮着。隐约听见妈妈的声音:“这么晚了,忙一天了,你先睡吧,我陪孩子。”“没事,我不困。她一个人,会孤单的,再等等吧!”
那一刻,我才知道,父母以前每晚看电视是为了陪我,怕我孤单,而我却剥夺了他们起码的看电视的权利。他们为了我,陪我一起看书,用一盏无言的灯寄托对我的鼓励!
从那以后,不管我学到多晚,那盏灯一直为我而亮……
灯一直在亮,心一直温暖……
篇九:曾为我点亮的那盏灯
夜,凉风送爽,月牙悄悄地爬上了山尖尖。如雾如烟的月色笼罩着整个城市,远大的身影定格在溶溶的月色之中,显得格外宁静怡人。记忆深处,有一盏灯曾为我点亮。
都说童话里月光染了樱花,然而于我而言月光却勾起了我的回忆,发展了一段故事。
“叮叮叮——!”下课铃敲响,同学们收拾好书包鱼贯而出。我依旧保持着不紧不慢的速度收拾,后来学校的保安叔叔开始催促,我急忙收拾书包便走了。一出教学楼,一轮明月悬挂在黑夜中,身旁几颗耀眼的星星点缀着。仔细瞧,会发现有层淡淡的云覆盖其上,显得格外宁静和朦胧。身后过来一个同班的同学,“你好,你的作业做完了吗?最后一道题我不会,能教教我吗?”“嗯,好。等我找找我的作业本。”我放下书包开始拿我的作业,翻了一遍并未看到,又翻一遍还是没有。额头上冷汗渐出,作业本呢?是不是借给别人呢还是落教室呢?“对不起啊,我找不到我的作业本了。”说完,我简易的告诉她几个重要解题步骤就返回教学楼。
怎么这么霉,教学楼大门已经关了!我焦急起来,不停地在教学楼前走来走去,毕竟这是明天要交的作业。“喂,你无聊啊!大半夜不回家,在这里闲逛。”我扭头一瞧,看到我的同桌仿佛看见了救星。我告诉他事情的经过,他淡定的回答我复印他的作业,他还一个字都没碰。我心中一喜,他直接便拉着我来到了距教学楼较远的复印店,复印好了后我的心才放下,简单的道声谢便走出了复印店。似乎想起什么事,看眼时间竟然已经九点半,不知道我的同桌是否要被家长责罚,刚想要问他,只见他脚步飞快。仅仅和我说了再见,就已经不见踪影。
月色之明,令人留恋;月色之奇,令人惊叹;月色之趣,令人沉醉。月色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那盏曾为我点亮的灯,仍在!
篇十:动力来自寒冷夜晚的那盏灯
“你在家里好好复习,别再添乱了。”妈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关上了出租车门。
看着汽车启动后喷出的缕缕白气和汽车里爸妈远去的身影,一滴泪珠掉了下来,在我脸上划过,热热的。夜,是那么的鬼魅。天上光秃秃的,没有一颗星的点缀。小区里梧桐树的叶子也已飘落满地,踩着一堆堆枯叶,失魂落魄回到了家中。客厅里的灯还亮着。冰冷的双手触及那留有余热的水杯,眼前漂浮着雾气,迷茫、幻想、惆怅……
一切都让人猝不及防。爸爸病了,生病之前并没有任何不想的征兆。坐在客厅里手没有知觉,不停地做课外作业,不知为什么,我,心不在焉。唉,又错了,我摇了摇头。
墙壁上钟的指针不知不觉从“7”指向“10”。冷风从窗口窜到了浑身上下,不觉地打了一个喷嚏。
“滴滴滴”是妈妈打来的电话“今天晚上我们有可能要在医院里,不回家了,以后早上你自己骑车上学,别睡过头,钥匙在第二个抽屉里。好好复习。”
“妈、妈、妈……”电话就在我思绪连篇时迅速地切断了。
我自己,一个人,不知怎的,一丝丝不安、惶恐流露出来。我,不敢关灯,黑魆魆的夜,肃杀的冷风,和窗户玻璃“哐啷哐啷”似乎永无休止的响声;老化的冰箱在“哄哄”地运转;楼梯里还有“哒哒哒”的脚步声,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触摸着房门把手,我的手有一种近乎贴着冰面的感觉,被黏在上面,冰冷从皮肤渗入血液再到骨骼。我瞪大眼睛,在房间里缓慢地挪动到床上,生怕不小心碰到了什么东西,把自己吓了一大跳。不敢说话,生怕吓到自己。于是将客厅里的灯留在那儿……
父母不在家中的第一个夜晚,很冷。
早晨,风很大。看着远处还没有消失的月亮,我疲惫得蹬着自行车,哈欠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大打,最后在空气中变成白气。没有吃早饭的我饥肠辘辘。还没有熄掉的路灯是如此刺眼,没有妈妈提醒我要到手套,没有爸爸帮我一圈一圈地将围巾裹厚实:冷风像刀子一般割着我的每一寸皮肤。鼻子冻得发红,手也吹得红肿。我只好在教室里不停地搓手。看着其他同学都精神抖擞地走进学校,而我,面黄肌瘦,浑身无力。
整个一天的课程都是如此的紧张,老师提问我问题时,我的目光总是那么呆滞,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又在老师失望的目光中慢慢地坐下。整个人不知所措,知识左耳进,右耳出。期中考试迫在眉睫,拿到前一天的作业时,满眼望去一片红叉,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正准备回家时,下雨了。昨晚忘看天气预报了。为了能够早点解决一大批作业,我决定风雨无阻,一定要回家,况且也没有人来接。我背着沉重的书包,风无情地吹打,树叶疯狂地掉落,有些蘸到了地面的水塘,有些像怪兽在胡乱地摇摆。豆大的雨点砸在脸上、手上,异常疼痛。但我不得不咬咬牙挺住。冻僵了的双手任然下意识地紧握车龙头。真可谓悲哀的一天。就在快到家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往楼上一看,客厅里的还亮着。这意味着什么?我感觉问到了妈妈煎的葱油饼的味道。楼道里没有灯,按道理我应该至少花五分钟才能爬上楼,以前总觉得楼道里太黑,脚底下万一有什么绊倒我了呢。此时,所有的踌躇不安早已烟消云散,雨水打在衣服上,湿透了,可我却没有冷的感觉。客厅里的白光让我听到了锅碗瓢盆撞击声,让我听到了妈妈厨房里的唠叨,我似乎看见桌上热腾腾的饭菜,看见了爸爸看见我做错的题目哀声叹气。是的,一切的不幸都没有发生,一切的泪水都不复存在,一切的寒冷都从此消散,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涌上心头,我赶紧拿出钥匙,手有些微抖,很不娴熟地打开门,准备吓一吓他们。当我看见客厅前整齐的三双拖鞋时,心空了,窗没有关好,前后的风吹着,刚才的尖叫在无限地蔓延着,让我自己都毛骨悚然,我身后除了漆黑还是漆黑,于是机警地合上门。
缓过神后,坐在椅子上,看到了桌子上的纸条:
“怕你胆小,让灯亮着,这样你才不至于手抖得连门都不敢开。你必须学会坚强。期中考试,加油!”
是妈妈的字迹,我哭了,又笑了。笑得那么灿烂,拿起红笔,订正着作业上的错题,雨还在不停地下,我能振作,还不是因为那一盏小小的灯?
“叮铃铃”闹钟响起,原来刚才只是梦一场,我关上那盏灯,只觉得没有丝毫的冷意。
生命,总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思想,总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意志,总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篇十一:公寓门前的那盏灯
搬家后,上下楼方便多了,只要在楼道里轻轻跺几脚,电灯便应声而开,明亮的灯光顿时照亮我上楼的道路。望着这缕缕灯光,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原来住的那栋公寓里,那黑夜里永放光芒的路灯……
以前住在公寓时,爷爷是那儿的管理员。只要天色一暗,爷爷就按下按钮,让公寓大门前的灯亮起,给深夜加班回来的人一丝温暖。天天如此,从不断过。有时,望着爷爷弯腰驼背的影子,我一阵心酸:有哪一个公寓的居民会知道,这位腿脚不好却一直为大家送去温暖和光明的老人?尽管如此,爷爷仍然坚持为大家开灯,他说:“关心大家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而我身为大家的管理员,就应该为大家服务!”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黑夜里的灯光越来越微弱了,直到有一天,当爷爷那双粗糙的手再一次按在摁钮上时,那只灯泡却没像往常一样亮起来。“唉!”爷爷叹了口气,说,“天色暗了,这惟一的灯泡却坏了……”这时,住在四楼的陈叔叔回来了。“咦,谢老,今天这灯怎么不亮了?”陈叔叔用好奇的目光望着已经罢工的灯泡。“倒霉透了,灯泡坏了……”陈叔叔匆匆地上楼了,没一会儿,又走了下来,手里多了个电灯泡。“谢老,这个灯泡,你拿去用吧,反正家里少了个灯泡也没什么……”说着,便把灯泡递了上去。“哎,不行不行,怎么能用你家的灯泡!”爷爷连连摆手。“没事儿,都是邻居嘛!”陈叔叔一边笑着,一边装上灯泡。黑夜里,它像一轮明月,散发着皎洁的光。
现在,每次走过公寓门前,看见那只明亮的灯泡,我总会想起爷爷,想起陈叔叔,想起他们那火热的心……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那盏灯作文-以那盏灯为话题的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记事作文精彩内容,请关注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