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兆安

  炎酷暑季,蝉歌洪亮,无数的小精灵栖居在高大挺立的杨树丫上,合奏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让人们内心感想熏染到一种诗意的旷达与鼓舞,展现着夏日的活气与美妙。

邓兆安  沐光成长 汽车知识

  踏着蝉鸣的节拍,与烟台散文学会的伙伴们,应邀来到烟台城乡培植学校时,各种润心启智立德树人的景不雅观墙、标志物、陈设展、文化长廊……随处可见,独具匠心,冲击力强,令人浮想联翩。
学生们采取传统的砌筑法和前辈的切割技能,将1600多块浅黄色的小砖,贴成多种元素于一体的长方形花式砌墙,中间又镶嵌赤色字体的“烟台城乡培植学校”,技艺博识,特色光鲜,令人印象深刻。

  在校名墙的东侧,一眼望去,一尊别具一格的赤色雕塑巍然特立,主体用校徽标志奥妙组合的“红立方”,寓意联络进取培植心的家园。
底座呈梯台形状,四面镌刻着金光闪闪的“爱恒精新”四字校训,与校名墙遥相呼应,充满勃勃活气。
倏然间,我仿佛看到“红立方”似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腾空而起,光芒四射,它照耀着学校的每个角落,勉励着每位莘莘学子,沐光而行,旭日而生,茁壮发展……

校长蔡沐禅(第二排右三)与烟台散文学会一行在贵校“时期门”前合影。

人手一册 薪火相传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个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往古之时,四季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当清晨的一缕缕霞光洒在环境幽美的烟台城乡培植学校时,全校120个班级4000余名孩子,不谋而合地捧起学校自编的《薪火》一书,一遍各处大声朗读“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系列古典名篇,富有节奏和韵味的朗朗读书声,从“天佑楼”“思成楼”“戎耀楼”“炎培楼”“鹤琴楼”飞出窗外,传遍了全体校园,回响在郁郁葱葱的卧龙山上空。
各班每天晨读《薪火》半个小时以上,日复一日,坚持不懈。
学生们每天沐浴在经典文化的阳光雨露下,心灵深处悄然孕育着聪慧与美德的种子。
  

  “进入中职的孩子,普遍自傲心不高,缺少方向和目标,不少学生的内心存在着‘混’的思想,对个人的出息迷茫,两眼无光。
”2021年秋日上任的蔡沐禅校长,在与同学们心知心的互换之后,找到了打开孩子们“心锁”的金钥匙:“中华文化博大精湛,孕育出了发奋图强、厚德载物和敢为天下先等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
只有从这里潜心入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才能增强学生们的精气神。
”经由思想碰撞,大家形成了共识:除了学校正常的书本教材外,要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诲上探求打破口。
随之,自主编撰系列传统文化手边书的创意火花冒了出来。
但这一重任由谁来担纲呢?一位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执教语文课程3年,且具有高学历的有志青年孙浩进入了校长的视线。

孙浩老师给同学们讲课  

  “当校领导找我发言时,深知这项任务艰巨,但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以为这是一次很故意义的寻衅和历练。
”充满活力、漂亮儒雅的孙浩老师,一边翻开自编的《薪火》书本,一边坦诚地说道。
孙老师上任后,针对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较为匮乏的情形,立足从中国文化的“根”上去深挖一些耳熟能详、启迪人生的古典名篇,逐步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树立起大历史不雅观,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傲。

  如第一册将“上古传说”定为上辑。
个中“盘古开天”列入首篇,通过这则中原创世神话,阐释了劳动创造统统的“盘古精神”。
为加深同学们对其内涵的深刻理解,每篇古文又划分了“读典启智”“释文启慧”“悟道启思”“善为名行”和“博览启趣”五个子栏目,把核心要点全部提炼了出来,栏眼前方还有详细的注释、注音,方便学习阅读。
同时,每篇还配上一幅同学们绘制的精美插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满感和参与感。
在上辑中,还选有《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蕴含着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神话传说。
下辑紧张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文籍,启迪孩子们做有孝道、礼仪、忠实、信义的人。
全书共计12篇,7万余字。
  

  在校领导的直接主持下,历经120余天的精心编撰和打磨,又经由多名老师对内容的补充和校正,于2023年9月新学期开课之际,这册被校龟龄名为《薪火》的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传统文化手边书,分发到了每位师生的手中。
看到大家爱不释手地在各种场合翻阅学习的情景,孙浩老师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特殊是看到一些同学通过读学《薪火》,心中又燃起了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小火苗”后,这令他感到无比的喜悦与欣慰,真切地感想熏染到此项事情的代价和意义。
  

  “对这项事情我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闪击战’。
操持每年都要编撰一本,末了形成一套系列丛书。
”卖力此书统筹事情的德育处主任陈辉说。
从今年6月开始,带着一种强烈的义务感,孙浩老师又乐此不疲地开始编撰第二册传统文化手边书《源流》,并探索将文化融入文学之中,以引发孩子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润物无声,我乐意做那个拿喷水壶的人,为我们的学生浇水。
当然,我也会为自己的水壶不断蓄水,壶里没水,怎么浇呢?”孙浩老师诚挚地说。

  扬己所长 放飞梦想

  “各位老师,绳结是中国结的一种形式,也是情思通报和表达祝福的载体。
本日我给大家紧张先容和演示绳结中比较常用的凤尾编织方法。

潘庭姚同学辅导老师们编织绳结

  在该校机电技能党支部组织的“党心织梦绳结传情”党员主题日活动上,一位面庞稚嫩、扎着马尾小辫的姑娘,声音洪亮地给在座的20多名党员西席授课。
坐不才面的老师一边专心地听,一边手握材料进行操作,不会的地方,就客气请教这位小姑娘,然后她娴熟地手把手地辅导。
一下子,一件既俊秀又实用的“凤尾结”钥匙扣就完成了,博得了在场老师们的啧啧夸奖。
  

  这位年仅18岁的小姑娘叫潘庭姚,是该校21级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也是“守艺人”事情室社团的团长。
谁会想到两年前她还是一位自卑感很强、不愿意与别人互换的孩子,而如今阳光爽朗、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给老师们讲课,这一嬗变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潘庭姚参加‘守艺人’事情室后给她带来的转变。
”她的辅导老师原佳伟一语中的。
“当时我们创办事情室的目的,是让每一位成员在这里探求到心灵的归属,于实践中传承先人聪慧,改变个人命运。
”  

  而机缘来自于小潘一次在手机上刷小红书时,无意间创造一款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一下子勾住了她的心:“我也要学会这门技艺!
”这个动机产生不久,学校于2022年的金秋时节,由校团委牵头成立了“七色光”社团同盟,个中“守艺人”事情室社团名列个中。
  

  小潘获悉后,欣喜若狂,志愿报了名。
在这里,小潘不仅打仗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技能,让她大开眼界,而且有机会亲自实践这些技艺,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到终极的成品呈现,每一步都让她感到既愉快又充满寻衅。
一剪一折、一编一结,她深切感想熏染到了剪纸的细腻与衍纸的文雅、绳结的风雅与团扇的韵味,从而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敬意,使她很快地爱上了这一手艺,在这里找到了实现自我代价的平台。
在学校聘请的专业老师辅导下,她的技艺能力迅速提升,在一些繁芜的作品中,她大胆地融入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使其新颖新奇,维妙维肖,不仅被推举参加学校的各种展出,还亮相在烟台市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坊大展上,广受好评。
“作为‘守艺人’,我们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欣赏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感到无比自满。
”  

  除了技能上的提升,小潘加入“守艺人”事情室后,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
每天课后和双休日,她们都会在一起分享创作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很快成为彼此相信的好朋友。
在这里,她还学会了有效沟通,折衷资源,扬己所长,现在社团成员发展到了二三十人,这种良好的氛围既让她感想熏染到了团队的温暖和力量,也让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发展,这些经历对她未来的职业生涯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看到潘庭姚一步步地发展变革,原佳伟老师欣慰地说:“练习手工艺,既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炼,又能引发人的无限创造力。
小潘在这方面的打破,不仅成为了她自傲的源泉,更在无形中滋养了她的专业学习,例如手绘效果图、3D建模、装饰设计……每一处都闪耀着她艺术创意的光芒,学习成绩也由下贱跃升到了中上游。

  在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学校“七色光”社团同盟卖力人逄玲,指着一排排由学生低廉甜头的花色繁多的剪纸、团扇、鹞子说:“我们将社团这一有着丰富内涵和无限张力的载体打造成延伸的德育大教室,涵盖了艺术、文学、手工、体育等21个社团,参与人数达千余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了人生底色。

  追根溯源 贯穿全程  

张雪枫教练现场辅导学生

  “小李,在切割瓷砖时要把稳力度的大小和角度的变革,动作生硬随意马虎涌现尺寸不精准的问题。
”一位浓眉大眼、富有履历的年轻教练,一边给新选手李祥瑞讲解,一边亲手示范,还反复叮嘱:“要看重每一个细节,或许一点小失落误,都可能导致作品失落败。
”  

  在该校新建的天下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现场,我们看到一对师徒俩正在劳碌着制作一幅浅绿色瓷砖贴面作品,它以汉字“中国”以及英文“China”相结合的造型设计而推出,宛如彷佛一件高雅的艺术品。

张雪枫(左一)与臧国才老师一并出席第45届世赛瓷砖贴面项目良好奖颁奖现场合影

  这位年轻的教练便是曾得到45届天下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良好奖、并被人社部付与“全国技能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好手”称号的张雪枫,今年25岁。
2019年他被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引进留校任教,从选手到首席技师,再到国家集训队教练,面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次超过,雪枫深有感触地说:“是学校崇德尚能、让大家出彩的全程教诲理念和浓厚氛围,为我们播下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种子,立志技能报国、造诣人生梦想已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
”  

  在集训基地会议室,我们见到了张雪枫刚入校时的任课西席孙宁宁,她已执教10多年,聪慧灵秀,为人师表,多次得到省市传授教化能力大赛褒奖。
提起雪枫,孙老师自满地说:“当时他是我任教的制图专业的课代表,学习成绩十分突出。
为勾引他们将自己的出路,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校领导的详细辅导和鼓励下,我在讲授专业课程中把稳融入丰富的思政资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据孙老师讲,为让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她从工匠精神的源头“物勒工名”的历史讲起。
这个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期间的古代制度,是指将工匠的名字镌刻在他们所制造的器物上,以担保质量和终生追责。
为此,孙老师做足功夫,将这一制度在每个朝代的演化过程,以及它对“精益求精、敬业专一、老实取信”的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所发挥的主要浸染,阐释得清清楚楚。
同时,她以榜样的力量勉励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先后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人物业绩,及“样式雷家族”、蒯祥、鲁班等建筑大家的生动故事,贯穿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各个环节,还约请本校呈现出来的技能大师臧国才作演讲报告,让学生们始终带着匠心精神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孙宁宁老师在现场辅导学生演习

  “孙老师给我们通报的不仅是技能知识,更是一种厚植爱国情、雕琢强国志的崇高崇奉,她还以自身的学识追求、事情激情和仁爱之心,不断影响和勉励着我前行。
”雪枫这样评价贰心中的好老师。
  

  优秀师风代代传。
雪枫留校任教5年来,积极转换角色,常常把自己不懈奋斗登上世赛舞台的亲自经历分享给大家,引发了一批批参赛选手齐心专心报国勇攀高峰的年夜志大志;他以身作则,一丝不苟,不断给学生通报耐心、专注和坚韧的工匠精神;他将苦心积累的瓷砖贴面的“真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子们,并给每人都建立了“发展档案”,营造了一个不须扬鞭自奋蹄的传授教化氛围。
近年来,他辅导学生得到国家、省级各种职业技能大赛褒奖10余次,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思政之光,照耀“城建”;培根聚魂,硕果累累。
在世赛演习基地的墙壁上,我们见到了一张张令人刮目相看的“金字招牌”:国家中等职业教诲改革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第一批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培植单位、天下技能大赛“瓷砖贴面”“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等一系列崇高名誉,其背后流淌的是师生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午后一点旁边,气温飙到高峰。
我们从校餐厅走出来,耳畔的蝉鸣声更加伟大、洪亮、震民气魄,它们仿佛不知疲倦,每一秒都在竭力高歌,将生命的激情亲切与力量凝聚成一首首冲动大方的乐章……  

  (本文图片由作者供应,如有侵权请奉告删除)

作者简介

邓兆安,1959年3月2日出生,山东莱州人,高等编辑,专业技能二级,烟台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胶东在线网站原总编辑,现任烟台市散文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分外津贴,先后六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曾两次荣获中国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四次得到山东省佳构工程奖,策划的网络栏目五次荣获中国互联网最高奖——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揭橥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编著有《登攀》《中国式网络问政》《创造最美》《织网十年》等书本。
2014年荣获全国精良新闻事情者最高奖——第13届长江韬奋奖,为中国网络媒体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代表。
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2016年11月,入选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