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上Stenheim的官网,点进History一项,在一小段笔墨后面紧随着一张照片。
那是一座崇岭高山,皑然的山巅说出了它的巍峨。
不知是那个年代的冰河,横向切出一道深深的山沟,让山形更显波折而险要。

上Stenheim的官网,点进History一项,在一小段笔墨后面紧随着一张照片。
那是一座崇岭高山,皑然的山巅说出了它的巍峨。
不知是那个年代的冰河,横向切出一道深深的山沟,让山形更显波折而险要。
山脚下,矮矮的屋子整洁座落,杂在住宅之间的小块町畦,从其成作物行排列的样态,推其当为葡萄园。
Stenheim的红顶白墙的工厂,就在这个山脚下,傍山倚涧,为大地之雄奇所簇拥,为山林之秀美所怀抱。

如斯声韵足能博得你心Stenheim Alumine Five试听记 汽车知识

页面再往下拉,进入了屋内,原厂给了一壁照片墙,当中有Stenheim的试听室,有工厂,有组装中的半成品,有施工照片,有活动记录,有物,有景,有人。
笔墨不多,几行简说,略略带过,但是,几桢照片,胜似万语千言。

专业挂帅的新贵品牌

2010年景立的Stenheim,品牌年纪虽轻,却拥握满满的专业。
五个志同道合的工程师,热爱音响和音乐,原来都任职于Goldmund。
或许,便是由于那个激情亲切,让他们不想听命行事,而要做自己想做的,实现对音响的终极想象。
经由两年的酝酿,2011年他们推出了第一款作品Alumine,那是一个全铝合金箱体打造的书架音箱,让人印象深刻。
2013年,他们把公司交给Jean-Pascal Panchard来经营。
Panchard自己有多年发卖履历,还曾创办一个音响爱好者协会,让法国和瑞士的音响爱好者与厂商有一个互换信息的平台;随后,他还进入Nagra担当产品经理。
永劫光浸淫于音响圈,而且熟习制造商和市场两端生态,Panchard入主Stenheim,自然能为公司带来一番新风貌。

在领导班子换血后,Stenheim推出了第二代Alumine,是为Alumine 2,如果为其加装一只低音柱,可以构成Alumine 3。
这样聪明的设计,让Stenheim音箱可以「单点」,也可选「套餐」。
Panchard人面广,他找上同为瑞士品牌的CH Precision互助,也请ABC PCB帮他们做分音器的线路板,更建立与日内瓦科技大学与西昂科技大学的产学互助关系。
先前的五位创办人是工程师,但Panchard不是,他虽然当初在学校念的是电子,但出了社会都在做商业实务,他知道自己接掌Stenheim,得要有技能奥援,除了技能长Lucas Perrin外,找来外部资源借力使力,这反而让Stenheim的研发实力不退反进。

他看准了音响市场发展,要做出不一样的产品,不能往低价走,那会遭遇到意图分食大饼的3C与IT厂的寻衅;要让年轻的Stenheim可以一举站上高峰,只有一途,便是一起向上攀登,追求Hi End和极致。
2014年Stenheim又推出了Reference系列,包括 D’Appolito镜像对称设计的Reference Ultime和四件式的Reference Statement,让Stenheim站稳了Hi End音箱品牌的地位。
2017年才推出的Alumine 5则撷取了Reference系列的技能精华,让颠峰造诣实现在次一级的产品上,教人在Alumine 5上便可探见Stenheim Reference系列的堂奥。

1公分厚铝合金精工打造的箱体

作为Alumine系列的老大哥,Alumine 5的份量十足,单支音箱就重达100公斤。
很大部分的重量来自那个全铝合金的箱体,每一块铝合金板足有1公分厚,由瑞士的专业金属加工厂制作,每一片铝板的偏差最多最多也不超过0.1mm,也便是偏差不超过一根头发的直径。
板材均经由阳极处理,表面呈现喷沙质感。
两侧还有磁吸饰条,用家更可改换不同颜色的饰条来变换心情。
瑞士金属加工和精细工业有名于世,表示在Hi End音响上,每每让人叹为不雅观止;Stenheim音箱也是这样,在极简之中,展现精微奥意。

各单元前有导波器,后有专属腔室

箱体内部根据单元配置区分为四个腔室,隔间依然采取铝合金板。
高音和中音单元背后皆为封闭的独立腔室,下方低音所利用的腔室则有通道相连,还有开口导出,开口位置就不才半截的低音箱体高下两侧,各为一长条状的通道,是为低音反射式设计。
前文说到Alumine 5是Reference系列的技能下放,最主要的一点,便是用上Reference系列的高音和中音单元。
高音单元是一只钕磁铁驱动的1吋丝质软半球高音,中音单元也是钕磁铁系统驱动,口径是6.5吋,低音则一共享上两颗10吋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像Alumine 5这么高价的音箱,Stenheim竟然没有跟随当前Hi End市场那样,用上钻石或铍振膜等罕见材质;虽然原厂没有提到中音和低音振膜材质,却罕见地在中音和低音单元悬边用上了绉折式布边。
Stenheim还特殊为单元设计了浅号角开口,均可见于高音、中音和低音单元上,具有一定掌握扩散角度、提高单元效率、增加传送间隔的浸染。

音箱厂找外部厂商供应零件和箱体材料不稀奇,能够一条龙自行开拓生产的厂商当今还真是不多。
主要的是厂商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而且有足够的know-how来制作。
Stenheim也是这样,把须要的零件找齐,把自己须要的规格开给外包厂商,末了得到的仍是符合自己标准的部件,但是节省了生产线、作业机器的掩护和折旧等本钱,更符合经济效益。

海内Stenheim专家就在博韵音响

试听地点就在代理商博韵音响的试听室。
位于大直北安路上的博韵音响,落剧本地已经25年。
老公寓楼层面积不大,在这里作Hi End音响买卖,老板杨文哲没有两把刷子是弗成的。
博韵专注在两声道上,低、中、高价产品都有,品牌不多,但是市场区隔清楚,并且每个牌子都是杨老板千挑万选下决定发卖的。
就连Stenheim也是,杨老板卖了好多年,从这品牌刚引进台湾时,他就开始卖,台湾多数的Stenheim音箱都是他卖出去的,这些博韵的客人能有机会品尝到Stenheim的声音,实在幸运。

音箱怎么搭才好,店家最理解。
虽然Alumine 5有94dB,博韵杨老板的履历是小功率扩大机推起来也没问题,几台高等合并扩大机搭配的履历也不错,「我用过Mark Levinson No.585和Orpheus Absolute Integrated,搭起来都很好听,但是一旦用上更好的前后级,就回不去了。
」换用功率更大的后级来推,声音更为轻松,动态也更有余裕。
基于这样的履历,杨老板这次端上Mark Levinson No.52和No.53前后级奉养,要的便是推出Alumine 5的最佳表现。
讯源配的是同样来自瑞士的Orpheus Absolute CD;线材则以ART的线材与Audience并用,讯源并且加上Nordost QKore接地,音箱线则用上VertexAQ的制震器。

经销Stenheim好几年,对付他们家的音箱,杨老板赞不绝口。
我信他,不然,怎么会从经销做到代理?经销不必承担入口、贸易、囤货的风险,但转为代理商就不一样。
只是,如果遇上真爱,冒险又何妨?我相信杨老板是真的喜好Stenheim,由于,经由一个下午,我也快要爱上它了。

好似瑞士乡间的清新空气,犹如阿尔卑斯山水脉清泉

Alumine 5的声音直接、坦白,没有矫饰和隐蔽。
音质纯粹,音色自然。
记得我开头所提的那张Stenheim官网的照片吗?那是他们公司周遭的景致。
阿尔卑斯山横过瑞士,全体山系就像老树的错节盘根,牢牢捉住全体瑞士地界。
他们公司就在阿尔卑斯山群之间,公司后山便是白顶山峰。
我以为Stenheim Alumine 5的声音好似瑞士乡间的空气,又好比阿尔卑斯水脉流出的清泉。
你道这种纯净只在中频吗?不,一起到底,由高而下,一起都是纯的,都是净的,都是这样透明而无染的。
这样会不会太无趣?不,蒸馏水才是内无一物,矿泉水就算经由即便质地和腔调是纯净的,它却能表现出声音的丰富性,流泄出来的音乐不经任何阻碍,也不受任何传染,直扑而来。
音乐里该有的本色,就在那里,听的见,乃至看得见。

圣桑的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配器丰富,体例弘大,不仅加上了管风琴,还有两架钢琴。
我坐在那里,一起从头到尾听完,Alumine 5带给我一个靠近音乐厅的聆听感想熏染;它的声音是开放的,音场是开阔的。
其间,我和杨老板谈论空间和声音的折衷问题。
他表示自己的空间太小了,在低频上段有一个明显的峰值,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谈论该怎么办理。
就着现有的环境条件,在调音箱摆位以外,很难有其他办法。
因此我们开始动手调音箱。
刚开始,音箱靠的后面,声音干瘪而且混浊,没有神采,特殊是低频轰然,那个声音表现完备配不上音箱和全体系统的身价。
我们试着把音箱往前拉,分两段实验,末了一共往前拉了半公尺余,声音这才豁然开朗。
这时,圣桑音乐里斑斓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性才展现出来。

第一乐章上半音乐走得欢快,乐曲开头由小声而渐增,逐渐昂扬的过程,听得Alumine 5的微动态表现实在出色。
小提琴以弱音起始,力道逐渐加强,英国管带有哀戚的神采的腔调吹出,质地踏实而且定位清楚,弦乐以颤音接续行进,定音鼓在后敲出肯定的节奏,这个层次真好。
为什么我前面提到阿尔卑斯的水泉、瑞士乡间的空气,Alumine 5声音高度的透明性,又不是呆板平面,音乐是跳跃的、是活生的,没去过瑞士也没紧要,听过Stenheim Alumine 5就知道了。
听接下来带入的主题和发展,弦乐与木管的对话,然后加入昂扬铜管,彼此交织。
只消系统透明度够好,就能把圣桑在这里的铺陈,一层又一层,又一层,再一层地呈现出来。

低频宽松有解析,高频细致有光泽

好的质感见于第一乐章后半,这段慢板美的可以融化掉全体天下。
线条刚毅、箱体坚硬的Alumine 5怎地可以发出这样美的声音呢?旋律是美的,若能把这当中的声音质感给解释白,那个美又更高段了。
Alumine 5让弦乐展现了丝绸般的细致光泽,绵密又优柔,底部渲染的管风琴,一段圣咏般的纯净,Alumine 5唱来彷佛又更无瑕了。
这里的管风琴不凶悍,却是优柔温和,但却探到了这曲子的最底部。
Alumine 5箱体不大,原厂数据给出28Hz的低频,我以为延伸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的是它的低频既宽松又有解析。
音箱最怕低频混浊,有的音箱可以发出很干净的中高音,但是低频的共振就坏了质感。
Alumine 5没有这等问题,两只10吋低音彷佛事情的很轻松,吞吐管风琴和低音提琴也是自然的。

第二乐章前半的诙谐曲风乐曲,磨练的是音箱或系统的速率和层次感,Alumine 5虽然有两只10吋低音,但是我以为反应速率是敏捷的,随着音乐的急行遁走,临危却不乱。
如果这便是Panchard所要的,难怪乎他会用上这个绉折布边悬边。
第二乐章走到后半,在管风琴一阵呼啸,乐团也随着张扬齐放,一旁的竖琴在管风琴圣咏般的旋律外,奏出晶莹透亮的音符,接着再次进入齐奏高潮,接着又是一段赋格,然后是木管和弦乐的一段卡农。
好过瘾啊,我听的好过瘾,连杨老板上了楼,站在我身后都不知道。
若不是我在齐奏时起身去摸音箱,真不知「杨来了」。
我去摸什么?去摸箱体的震撼。
Alumine 5在乐团震荡齐奏时,箱体的振动微乎其微。
这么少的振动,难怪声音干净,可是,这铝合金箱体却没有金属声,这还不足高明吗?

音色自然均衡,不见刻意渲染

音质好,就不能不听室内乐。
放上Capcon兄弟与好朋友们互助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录音,这又是我听过这录音最好的履历之一。
怎么说?小提琴一壁保有纤细质地,一壁又带有相称圆润感,带有贵气的光泽让这鳟鱼比谁都有活力。
低音提琴堆出了室内乐难得的深沈与厚度,这般饱满有弹性,那两个10吋低音果真不负期望。
钢琴音色晶莹而且颗粒坚实,座落在中心偏后的位置,这是激起的溪涧水花以及粼粼波光,真是美啊。
大提琴带着鼻音,不甚浓,恰到好处,说出Alumine 5没有在中频段刻意调出渲染音色。
只要系统均衡、自然,这份Virgin的鳟鱼录音就会很好听,Alumine 5让我以大音量爽快地与这尾活鱼相搏,直到退出CD,我才放走了它。

速率敏快,力道锐利,色彩丰富

速率、力量、音色、动态、延伸,用什么来表现最好呢?钢琴。
放上波哥雷利奇弹奏的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
开头的「溜达」,音乐以稳定的步伐提高,琴音坚实有力,和弦弹下去的重量感十足,琴弦振动丰富。
「侏儒」一曲,有着诡谲的气氛,琴音的颗粒分明,连震音和琶音也分分明明。
和弦奏下后,踩下延音踏板,琴音回荡绵延,那个琴弦振动以及绵绵不绝的琴音听起来真像台演奏琴在面前一样,好贴近钢琴的听感。
弹到用力之处,钢琴由于发声事理,比起任何乐器都更能表现着力气的层次,也更能展现速率变革所带来音色上的不同。
Alumine 5的钢琴听起来真是纯然又自然。

听「古堡」一曲,乐曲慢了下来,这时,音色的琢磨就磨练钢琴家的功力。
波哥雷利奇把音色的色阶拉开,Alumine 5则在我面前,把钢琴家挥洒出来的明暗与色阶给表明出来。
要听和弦的层次以及琴音的力量,怎能不听「牛车」?Alumine 5毫无保留地重现了演奏的力度,我坐在那里,觉得琴音是直击而来的。
穆索斯基写这段曲子时,描述的是拉车的牛,实际要讲的却是饱受阶级压迫欺凌的俄国公民,这沉重,波哥雷利奇弹出来了,Alumine 5放出来了。
我不知道波哥雷利奇家里的音响用什么音箱,但是我知道确实有钢琴家是Stenheim的用家,而且我相信,我在这里放这曲子,波哥若听见,恐怕也要心动。

贵的音响只能听古典乐吗?为什么我一贯写的都是古典音乐呢?当然不是,音响的事情只有一个,便是重播录音,把音乐尽可能还原出来;该当任何音乐都能放,都要放的好。
但我先以古典乐来测试,是由于古典音乐里采取的都是自然乐器,它有一个参照点,不像插电乐器的声音是可以调度变革的。
但是,冲动人的,可不但是真实与否,能够打动人心的元素很多,真实度,只是个中之一。
利用插电乐器的音乐依然可以冲动人,好的音响重播,也该当把这样的冲动带给人。

鼓声豁达结实,混音层次分明

听Dire Straits 的「Love over Gold」专辑,「Telegraph Road」一曲开头以极微弱的声响起始,由蚊声而渐大,合成进来的电子低频,像是远雷一样。
之后加入吉他和电钢琴,配乐逐渐丰富起来,直到鼓声涌现,那才发布了前奏的铺陈要完了,主歌要准备出来了。
鼓声,好有力,那不是蓬蓬松松的鼓,也不是饱满憨实的鼓声,是快速的、有力的鼓声。
我真喜好听Alumine 5表现鼓边敲击的声音,爽脆而利落,配上结实快速的大鼓,那个年代的摇滚,便是这个味!

「Private Investigations」里的吉他音色真是俊秀,带有木箱的温润调和,钢弦迸发出来刚毅神气让人无法分神,一下就被卷入个中。
Mark Knopfler的歌声出来,深沈阴郁的嗓音,刻意压低,与吉他的光鲜、配乐的昂扬形成比拟。
电钢琴、合成器、吉他、人声,兜出了一个有机的织体,而且是立体的。
Alumine 5的声音带有活泼与生气,Knopfler的歌声听起来特殊鲜活,用力刷下的钢弦,像是闪电一样击来,不,后面的电吉他才是!
至于那鼓声,是高空落下的霹雳,听到这等的鼓声,让人感到Stenheim单元选用的奥妙。
一样平常绉折布边悬边低音可见于老音箱和号角音箱上,但那些音箱的低音快归快,干净归干净,总是少了一种厚实的饱满度。
一样平常的橡胶悬边低音听起来又不如Alumine 5这般豁达快速。
我问杨老板,Alumine 3那个低音柱的低音听起来跟它比呢?「差很多,Alumine 5的低音表现更全面,而且质感跟Alumine 3完备不同。

人声鲜活,表情真切

Alumine 5的声底听人声,鲜甜清新,活生生的气韵,真是有味道。
我没有放什么发热录音,放上的是1957年录的老爵士歌曲,Ella Fitzgerald和Louis Armstrong的对唱。
虽然是单声道录音,但是这个录音的人声温暖饱满,充斥仿照韵味。
Alumine 5放起这种老盘,出的不是老味,反倒让老盘有了新生和新声。
要播Louis Armstrong和Ella Fitzgerald的歌唱,磨练音箱的细节再生力。
Armstrong的沙哑沧桑的嗓音,还常常利用抖音来增加歌声的变革;Fitzgerald则有无懈可击的转音技巧,声线的起伏变革都仰赖系统的细节再生力。
Alumine 5才一唱出第一轨「Let’s Call the Whole Thing Off」,就让人惊艳无比。

音质,细节,表情,真是精良。
由于是单声道,没有音场问题,因此可以专注在歌声上。
音质踏实却不厚重,反倒机动机警,每一个转音都分明清楚。
细节,这在我前的试听就已经讲到了,这里,听到了Armstrong唱歌,那更是毫无掩蔽的坦直坦白,不带一点温暖的染色。
由于有了细节,由于质地纯粹,歌唱就随意马虎显出表情。
至于Armstrong的小音箱,洪亮而有魄力,铜管的金属质感,那是空气摩擦管壁发出的声音,有着残酷亮眼的光彩。
真好,这样听这张专辑,真好。
虽然这跟全体系统都有关,Mark Levinson也是这样的正派身体,但我信Alumine 5这个终真个实行者,才真正把关了所有的声音出口。
当它把歌曲唱出,那便是Fitzgerald和Armstrong在唱,在现场,在我面前。

意犹未尽

退出CD,收好行囊,我步下楼梯,杨老板和夫人不才头等着。
我同他们致谢也报歉:感激他们让我用一个下午来认识Stenheim Alumine 5,也教我对当天下午听的那些乐曲,又有了新一层的认识;我也表示不好意思,延误了他们用餐的韶光,听个音箱搞那么久,教我怎么好跟杨老板开口,想约下次再来听。
如果可以的话,何妨来试试小功率扩大机来推Alumine 5呢?那会是怎么个风貌?至于放在一楼的那对McIntosh 1.25K后级,也让我好奇了;还有......。

器材规格

型式:3音路4单元落地音箱

频率相应:28Hz – 35kHz

单元:1吋丝质软半球高音x1、6.5吋中音x1、10吋低音x2

最大承受功率:200 W RMS, 400 W (peak)

灵敏度:94 dB SPL/2.83V/1m

阻抗:8 Ohms (最低3 Ohms)

尺寸:1200 x 280 x 380 mm (HxWxD)

重量:100 Kg each

定价: 台币 1,980,000元

代理商:博韵音响

电话:02-2532-6293

网址:resound-au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