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胶济铁路开工培植,东起青岛、西至济南,历时5年,于1904年6月全线通车,全程395公里,是山东省首条铁路,也是中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这条铁路促进了商品贸易流利,加快了山东当代化的步伐,但当回到历史原点可以看到,早期胶济铁路更多发挥着列强抢夺中国资源通道的浸染。
今年是胶济铁路全线建成通车120周年,这条铁路往昔的血与汗、苦难与抗争,值得我们铭记。
德国觊觎已久
中日甲午战役的失落败,刺激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瓜分中国的狂潮。早在侵略胶澳之前,德国政府就曾接到其驻上海领事的报告:“胶州湾乃山东全省第一要地,经我国盘踞后,可据山东之利权。若我能立定根本操持着力进行,则不但仅得山东之利权,且可操中国全国之去世活权。”于是,胶州湾凭借阵势、土壤、鱼盐、矿藏之利以及水深不冻、宜为军港等优胜的自然、经济、军事条件,成为德国政府侵华瞄准的主要目标。
1897年1月,德国驻华公使海靖向总理衙门提出了长期租借胶州湾的哀求。这年11月发生“曹州教案”,德皇威廉以此为借口,派兵舰上岸胶州,向清政府提收支罪、缉凶、赔偿、租界胶州、建筑铁路等哀求,意图通过建筑铁路掌握山东全省。威逼之下,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代表清政府与德使海靖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答应德方在山东建造两条铁路,个中之一便是由胶澳经由潍县(今潍坊市)、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到达济南的胶济铁路。
1899年6月,德国政府批准设立山东铁路公司,授权其修建胶济铁路,同时批准并颁布了《特许山东铁路公司建筑铁路及业务条款》。公司名义上由华商、德商集股合办,实则业务管理大权为德方把持和垄断,公司职员大都是德国人。整条铁路从设计到完成,自始至终都是由德方擅自决定并操办,建筑用料也大都是由德方订购。
20世纪初火车上的中德官员。
1899年9月,胶济铁路开始由青岛向西破土动工,德方事先未与中国订立详细办法,便于各处查勘丈量,先行开办。他们毁坏农田水利,平坟掘墓,横行无度,致使沿线人民极度愤慨,抗争此起彼伏。面对暴行,高密乡民纷纭逼上梁山、竭力反抗,筑路工程被迫停顿近一年之久。1900年9月,该斗争被残酷弹压下去。此后,工程进展较为顺利,1901年4月1日,青岛至胶州段修成,9月,胶济铁路修至高密。1902年6月,修至潍县。1903年4月,胶济铁路修建至青州,9月修至张店。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终于在德国政府《特许条款》规定的5年限期内修至济南。
胶济铁路干线总长为395.284公里。除干线外,还同时修建了从张店至博山的支线,长为38.87公里。此线是德方采纳“迂路以就矿”的办法,专为抢夺淄川、博山地区的煤炭而筑。1905年,还经署理山东巡抚胡廷干批准,建筑了自济南东关(黄台)车站至小清河南岸的长约3公里的支线,以利水陆交通。
为进一步抢夺山东矿藏,德方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济铁路条约》,大致内容为:“一、德国在沿路附近三十里,有采矿及经营工商业权;二、对付铁路之收买期间,实时代满后之无报酬偿还等,均未如中东滇越二铁路左券之有明文规定,仅谓二十年后得切磋购买;三、沿铁路一带,无输运军队及行政权。”随后设立华德煤矿公司,勘察相距铁路三十里内的矿产,于潍县坊子镇、淄博马庄等地钻地开矿。野心勃勃的德方还觊觎胶济铁路沿线各矿区,“光绪二十五年春间,又有德商于三十里矿务之外,另立华德采矿贸易公司,呈请勘办沂州、沂水、诸城、潍县、烟台五处矿务,禀由德国驻京使者与总理衙门商办此事”。
后经多次磋商,直至孙宝琦出任山东巡抚时德方才作出让步,另议条约八条,只准德国人在五处内择定开矿地亩七小块,每块不得超过三十平方里,又将该公司名目改为华德采矿公司。只管已被大大限定,德方仍以此为依托,霸占了坊子、博山、淄川、金岭镇、安丘、诸城、莱阳、沂水、潍县等优秀矿区。
日本取而代之
第一次天下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各大国卷入战役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活动。
1914年8月,日本借口履行“英日同盟”的责任对德宣战,并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忽略中国政府的屡次抗议,从青岛沿胶济线西侵,中国军队被迫退出铁路沿线。9月26日,日军强行盘踞潍县车站。
10月5日,日本驻华使馆致中邦交际部照会写道:“(一)胶济铁路系根据胶济条约所发生。现虽暂由中国管理,不可谓非德人之所有物。日本既与德开战,则其目的非仅及于青岛,举凡德人在东方所有之权利,日本均可得以兵力取得之;(二)当战事初起时,德人利用胶济铁路运兵输粮,中国并未切实禁止。日本为军事起见,实有霸占全路之必要。现在中国虽担当不有前项情事,日本实不能相信;(三)当日俄开战时,日本实首先霸占南满铁路。昔年既有此先例,则日本这次霸占胶济,实为正当举动。”
随后,日军盘踞济南,掌握胶济全线并将铁路员工逐步换成日本人,将胶济铁路改名为“山东铁道”,由日军临时铁道联队管理。1915年3月,设立驻青岛日军山东铁道管理部,最高主座为铁道部长,下辖庶务、运输、工务、计理、矿山五课和四方工厂,从此开始了对胶济铁路长达八年的逼迫管理和统治。
1918年9月24日,趁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借款之机,日本外务大臣后藤新平与汉奸章宗祥进行了秘密换文,个中提到“右列巡警队本部及枢要驿,并巡警养成所内,应聘任日本人”,日方实际节制了胶济铁路的防备权。“济铁路所属确定往后,归中日两国合办经营”一条,则本色年夜将胶济铁路拱手让与了日方。通过这次换文,日方自认为拥有了掌握胶济铁路管理权的合法依据,更加肆无忌惮。
为了抢夺山东资源,日本盘踞当局对部分线路和站场进行了一些技能改造,以扩大其运输能力。除改换铁轨、增加机车数量、改用大型机车和加开客货列车外,还在1915年建成了金岭镇到铁山的窄轨轻便通道,使客货运输量迅速增长。日方经营下的末了一年,即1922年,胶济铁路乘客人数达到3777054人,货色运输量达到2093815吨,客货运收入增长到8826000元。
胶济铁路修建场景还原。
1919年,日方开始大规模开掘金岭镇铁矿,每年攫取矿石达20万吨之巨。在抢夺煤铁资源的同时,日方还利用铁路向山东内地输入大量的日本纱、喷鼻香水、布、喷鼻香皂、喷鼻香粉、口红及其异日用品和奢侈品。1923年,淄川、坊子两座炭矿及金岭镇铁矿移交鲁大公司经营,名义上是中日合办,实际统统职员、举动步伐等,完备都在日本人操纵之下。胶济沿线所谓“中日合办”的炭矿,还有旭华、协泰、同益、协成、博东等处。此外,淄川矿区内的小矿,多与日方定有包销协议。“则沿胶济路各矿,虽谓尽入日人势力范围之下,亦未为过。”
除从矿区抢夺经济利益外,胶济铁路沿线森林资源也惨遭其毁坏。日本人专门设立林务署,对胶济沿线森林肆意砍伐,运往青岛、天津等地出售。日本侵略者还利用胶济铁路将套购、骗取的银元、制钱、铜元走私出去,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乱。
日军掌握胶济铁路的组织,比德方更加完备。为了防止和弹压沿线民众的反抗,日寇铁道守备约有1800人驻扎在胶济全线,在青岛和沿线各站还分布有宪兵和便衣特务,用以监督和震慑沿线人民的反抗。铁路管理机关中职位较高握有实权的,全被改换为日本人,日本职员约占胶济铁路全部职员的五分之四。
路权一波三折
巴黎和会上关于山东铁路问题,即胶济铁路的归属问题一贯悬而未决。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合约》第156条规定:“德国将所有在山东得到之统统权利,所有权与特权,个中以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要,让与日本。所有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德国权利,包括岔路支路连同无论何种附属财产、车站、工场、固定及行动机件,矿产开矿所用之设备及材料一并附属之权利及特权,均由日方得到。”面对如此丧权辱国的条款,中国代表团表示强烈反对,并在海内舆论压力下谢绝具名。
到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两国代表又曾多次交涉,但仍争议无果。几经争持后,中国代表考虑认为:“一方面舆论已非前次之浓厚,一方面大会闭会在即,长此相持,恐不能办理,中国之丢失将益大。两害取轻,遂不得已而许诺日本代表之哀求。”于是,中国代表团终极作出了屈辱的让步。
1922年2月1日,华盛顿会议第五次大会上宣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会谈结果,并于2月4日签署《办理山东悬案条约》,办理方案是:中国以四千万日元赎回胶济铁路,但不能立即赎回,须以国库券交付日本,十五年后赎回,此国库券称为胶济铁路国库券,种类分为十万元和百万元两种;未赎回前,聘日本人为车务长和司帐长;淄川、坊子等各矿由中日合办。
12月5日,中日签署《山东悬案铁路详目协定》,规定日方于1923年1月1日中午将胶济铁路管理权移交中国。1923年3月29日,两国又签订《胶济铁路交收之协定》,宣告当日中午12时所有车、机、工、各段、站以及进行中的列车正式移交我国,悬置多年的胶济铁路问题和山东问题终告办理。自此往后,山东铁道管理部改称胶济铁路管理局,直辖于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
虽然中国收回了胶济铁路,但日本帝国主义仍把持着该路命脉,留有相称大的操控权。根据条约,赎金未付清之前,中国须选用两名日本人担当车务长和司帐总长,铁路的营运和财政大权仍由日方掌控。而且,日方每年得到的巨额利息,加上矿产方面的特权,连续保持在山东的经济上风。贪婪的日本人在交卸时,还故意对各种操作规程和技能问题不作交代,乃至撕毁一些书面章程,一度造成了吸收后混乱不堪的局势。
1928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又趁中国军阀混战之机,公然出兵盘踞济南及胶济铁路全线,猖獗残杀山东公民,制造了震荡中外的“济南惨案”,企图规复华盛顿会议以前日本在山东的全部特权。
(本文作者为文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