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边有点名气的山脉大多已走过后,东白山却没去过,前些年到过诸暨的东白湖,以为到了东白山的脚下,离峰顶就不远了,却因找不到上山的道路而作罢,但去东白山顶一贯是心中的念想。
初夏的周未,终于下决心上东白山,找了攻略才知如果想开车上东白山顶,只有先到东阳才有路上山,走诸暨或嵊州的话只能徒步上山,怪不得在诸暨找不到上山的路,虽说徒步上山更具寻衅性,但考虑自省的实力,还是驾车上山吧。

 

爱情圣山摄生天堂东白山 休闲娱乐

 走高速到嵊州,转省道进入东阳,然后走巍白线,开始进入东白山,这东白山虽然海拔高,但不像四明山要在群山中时髙时低,千转百回地绕行个大半天。
上山的弯不多,险些是一起直上。
在进入山区时开始是沿溪边上行,两边是高耸的山峰,车子在逼仄的山路上行驶觉得很压抑,逐渐的几个转弯后车子行进在山腰中了,四周被绿色所环抱,道路逐渐局促,车子也跃上山峰,车道附近峭壁,一边是望不到底的山谷,一边又是高高的崖壁,远看道路就像缠绕在山腰上的丝带,向着远方伸展,在如此狭小的山路上开车,不敢有一丝分心,十余公里的道路足足开了四十多分钟。

 

 道路到东白山主峰太白峰下后不再上行,如果要上峰顶只能是徒步前往,虽说是周末,可到东白山的人不多,几十辆车在道路一边停着,三三两两的游人向太白峰顶攀爬,与其他景区比较,这里显得很生僻。
远看太白峰,便是一个炮弹一样平常刺入天空,外表被茶园、喷鼻香榧树和草皮杂树所履盖,一条笔直的台阶路穿过茶园,直向山顶而去。
看着台阶又高又陡,可能通向山顶的道路也就只有这一条,咬咬牙一狠心移步上山。
数百个台阶以大于45度的角度向上延伸,台阶很陡峭只能走走停停。

我们咬牙上行的时候,一个身背双肩包,一手拿手机,一手拿饮料的小个子,穿行在上山的人们之间,时而停步用手机拍照、拍照,时而快步上行,看他的样子不像是太白峰上来的,不仅就好奇的问他从什么地方上来的,他回答说是诸暨上来的,从海拔三百米到现在的一千一百米,已爬了三个多小时了,说话间又几步窜到我们前面,真是佩服他的体力。

 

 在台阶路的半坡上有个石凉亭立在路的上方,上书“天门”两字,半圆形的石拱门两侧分別有两个石狮子把门,穿过凉亭,太白峰顶就在面前。

 

 走上太白峰顶,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岩体,岩体上平整如平地,峰顶上石一块巨石,上刻“太白峰”,宋张志行在《东白禅林院碑记》中曾写下一句:“登其绝顶,钱塘大江茫然在目围,信乎为浙江群山之雄。
”相传李白曾多次登临东白山,故称“太白峰”。
边上有个仙姑庙,石砌而成,庙顶与峰顶相平,为罕见的拱形“无梁殿”。
庙内有用东阳木雕雕刻的七仙女造像,作为东白山七夕文化的源头,被东阳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在太白峰顶形成了“三市鼎立”的征象。
进入仙姑庙前有个照壁,上面雕刻着太白峰一览众山小的场景和“金庭崇妙洞天”几个大字,以此来印证玄门三十六小洞天之一。

  在太白峰还有龙王殿、财神庙、东白天池等景点,正在建筑的步道把这些景点连在一起,拾级而上,沿途风景奇丽,山崖险要。
财神庙南侧石阵中的嶙峋怪石形态互异,惟妙惟肖,有“东白石林”之称,时下与七夕相呼应,又被称为“海枯石烂””。

 

 东白山以爱情圣山,养生天国著称。
高山湿地、高山草甸、高山茶园、高山天池、高山花药与七夕、玄门、茶、喷鼻香榧、地方民俗等文化构成了东白山独特的旅游风格。
但总觉得有许多东西是当代人刻意加上去的,究竟有些牵强附会的意味。

 

 站在太白峰顶,了望四周,沿山脊线布设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在风的吹拂下迁徙改变着,绿色的群山起伏跌宕,连绵不绝。
碧蓝的天空中大片的白云轻移,阳光时隐时现,清风吹拂,这统统都让人变的宁静。

 

 在太白峰顶,碰到一个四口之家也在游东白山,夫妻俩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和一个刚会走路的幼儿,幼儿很顽皮,不肯让大人抱,坐在地上要自己走,对走近的陌生人也不害怕,咿咿呀呀地与你说话。
忍不住问大人:“这是你小孩吗?”回答说:是孙女,边上那个是小女儿。
又问:“你们有几岁了。
”回答说:老公四十二岁,她自己四十一岁。
细聊之后才知这是一对贵州夫妻,来绍兴十多年了,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儿子,二十三岁,小女孩是他的女儿。
后面二个女儿。
她边说边吐槽:现在的小孩真搞不懂他们,大女儿二十岁了,还不肯结婚。
我不竟打趣道:“你们俩假如到了我们这般年事,该当是四世同堂了,还不知足吗?”

 

 看东白山最该当的是看它的云雾环抱、四季变幻、星光残酷、晨霞晚夕;看云海、日出、雾淞、雪景。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一年四季各有风景,而这只有在韶光与置身个中的沉浸中才能逐步地体会。
走马不雅观花,真是轻渎了东白山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