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益迅速,手机、电脑、飞信、微信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孰不知再也没有了那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逸致,亦失去了“家书抵万金”的那份书信真情。时代总在进步,可是大道至简,别让这些繁杂遮蔽了生活的趣味,莫让科技偷走生活。
若说科技是必需品,古时的人们丝毫不曾享受这思惠却亦日得其乐。
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融于自然,寄情山水,这份情怀可是沉陷于高科技的人所能体会到的?李清照夫妇“赌书泼得洒茶香”,自得与幸福的家庭生活,醉心金石研究,又何须高科技的打扰?宋人更是有言“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抛弃那生活的纷纷扰扰,安于这样平静简单的生活,岂不得意?
然而,反观当今时代,科技竟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吞噬了现代人的生活。
《纽约时报》就曾发表过一篇名为“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的报道,来警告那些在地铁、汽车甚至家中都低头专注于手机的人们,他们错过的不仅是身边美好的景物,更失去了感受生活、感受人与人之间感情与交流的机会。中国亦有相关报道,指出在家人面前玩手机会使亲情意识淡薄。而数据研究显示,现代人几乎每6分钟便要看一次手机!这个数字难道不让人触目惊心吗?现代人总感叹时间匆匆,可时间正是在你低头拨弄手机时一点点的流逝呀!我不禁想问,低头族,你是否知道你到底错过了什么?
作家李鳌曾说过,他从不看电视或上网,更不上微博,因为短短一百多字的碎片化阅读,严重限制了人逻辑思维方式的提高,更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此言得之。试想,一本书的出版,要经过多少次的检查与修改,而一篇几分钟就发布的微博,岂会经得起仔细推敲?更不用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了。由此观之,沉迷于所谓的电子科技,其弊大矣。与其让碎片化的信息扰乱你的思维,不如去书香中感受灵魂的洗礼,丰富精神世界。
日本作家曾指出断、舍、离的概念,我想现在困于高科技牢笼之中的我们也是需要断、舍、离的,舍弃那些对高科技的依赖,感受生活的趣味。莫让高科技偷走生活。
篇二:别让科技主宰生活
时代在更新,而现在的我们很幸运。“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不断在引领着世界潮流;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在我们身边;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想象。科技的繁荣正在不断地发展。
可是在科技不断涌入我们脑海中时,我们是否考虑到:科技会不会离我们太近?
事实上,被科技改变“生活”乃至“生命”的例子不再鲜闻于耳了!
89岁的英国退休美术教师安妮因为无法适应数码,最终选择在瑞士结束生命,离开人世。安妮的离开,虽过于极端,但科技改变生活这一话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沉思!
安妮的选择,或许是一个极端反例。可以身边事论起,手机作为洪水猛兽冲进了中学生的生活。当手机铃声代替上课铃声,课上的专心早已化作脑海中的“神游”;当手触屏幕的聊天记录代替课间同学间的欢快讨论,增进感情的学术探讨却已变为低头看屏幕的无声……由此看出,科技在进步的同时,它也极大地冲击了教育,给了社会沉重的思索。
科技的诞生,鼓舞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上天入地”不再是梦想。这时一个个蕴含着科技含量的产品使我们眼花缭乱。科技高度发展的同时,新事物也接踵而至,爆炸般变化向我们袭来,或许这将使我们无所适从,无法正确适应与接受。
因此,科技虽伟大,但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对待它,而是应该认清其利弊,合理对待科技。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其中不乏有消极影响:人们与大自然的远离,科技与人文性的矛盾等。即使不能一时地去改变与接受,我们也应该在长久的历史滚轮中慢慢在发展中将其调和。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将科技化为动力,以科技作为目标,努力做到最大化地从科技中汲取知识,努力成为一名为“科技强国”奋斗的一员。
新时代的来临,让我们其中受益,也让我们不断变得完善。
以上就是别让科技作文-别让科技半命题作文的汇总,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一定的帮助哦!更多资讯信息请继续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