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激光雷达装车头 轻微剐蹭花两万

陈师长西席驾驶小鹏P5与一辆小轿车发生剐蹭。
由于双方车速都烦懑,小鹏P5只是左前方大灯和大灯下的保险杠等处涌现了一些较轻微的剐蹭和变形松动。

剐蹭维修一万九追尾定损五万多新能源车维修贵在哪儿 汽车知识

本以为问题不大,但双方走保险定损后确定的维修价格却让陈师长西席大吃一惊。
“预估的总用度达到了19022元,个中,最贵的是车左前角的一个激光雷达,改换原厂件价格是8916元。
”陈师长西席表示,幸好这次事件并非自己的任务,维修用度由对方承担。
可是,这件事还是让人感到有些后怕,如此昂贵的配件就安装在车头前方两侧的保险杠位置,而这里正是最随意马虎被剐蹭的地方。

激光雷达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昂贵?原来,激光雷达是一种识别更精准、识别范围更大、能实现立体建模的智能感知设备,此前更多运用于军工领域。
近年来,随着不断将自动驾驶技能作为卖点,车头车身开始安装越来越多的摄像头当做“汽车之眼”。
在光芒不敷和雨雪景象中,摄像头识别能力大大低落,这时就须要添加雷达作为识别补充。

比较此前车企紧张运用的毫米波雷达,现在的激光雷达成本要高许多。
于是,一批车企开始抢装这一新设备,以此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

除了维修价格昂贵,还有维修周期较长。
“等调配零件至少须要一周韶光,还须要安装维修以及调试,可能几周都开不上车了。
”陈师长西席感到无奈。

2 自带多个摄像头 改换一个需上千

大批带着动辄十来个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轿车已经上路。
在利用过程中,这些智能设备存在一定的破坏风险,也推高了维修本钱。

刘师长西席购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 3后,专门挑选贴车衣,给自己的新车换了个颜色。
可能是贴车衣时操作不慎,在拆下摄像头又安装复位后没有扣紧,导致驾驶中摄像头涌现进水、频繁提示识别程度低。
于是,他前往特斯拉官方维修中央进行了维修。
“摄像头配件的金额是973元,这个是全国统一价格,但工时费各地却各不相同,我一共花了1130元。
”这笔钱让刘师长西席花得有些心疼。

特斯拉车主卢师长西席也遭遇过智能感知设备破坏的情形。
“有一次欠妥心发生追尾。
由于车速很慢,当时看着两辆车都没什么大碍,就花了几百元私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之后利用车辆的自动驾驶赞助功能时,总会提示前雷达能见度低。
为此,卢师长西席不得不前往维修中央花了上千元进行了维修。

“这些年,不少新能源车都在车身上安装了很多摄像头和雷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维修用度。
”张师长西席是一家汽车维修中央的工程师。
他见告,近两年,处理过多起给新能源车改换摄像头、雷达等情形。
“特殊是安装在保险杠附近的摄像头或雷达,都是比较随意马虎破坏的,有的换一个就得大几百块或上千元。

3 预装设备没启用 发生故障得掏钱

车企安装更多的智能感知设备以实现技能创新无可厚非,但是,让不少消费者觉得有些“贵”的是,诸如自动驾驶、智能召唤等一些智能化功能尚未成熟,自己还没有放心利用,就先承担起维修的潜在风险。

“这两年在新能源车领域,激光雷达是一个高频词,总是被各个车企拿来宣扬,说安装了之后自动驾驶技能会大大提升。
”王师长西席喜好尝鲜新科技,选择了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
然而,让他感到有些失落望的是,到目前为止,自动驾驶赞助系统还没有升级到新版本。
由于没有新的软件系统支撑,现在的激光雷达更像是一个“摆设”。

而近期发生的一起车祸事件,也让王师长西席对当前自动驾驶技能的态度更加谨慎。
“近两年,发生了多起事件,有些事件乃至导致了职员伤亡。
出了这个事件后,亲朋好友都提醒我用自动驾驶时要小心,我也有点不敢用了。
”王师长西席说。

张师长西席也是新能源车主,有着类似的感想熏染。
“试驾新能源车时,所展示的自动驾驶功能让我面前一亮。
”可是,在购买后,他创造当前的自动驾驶技能远没有车企宣扬的那么靠谱。
“一次,在利用自动驾驶赞助功能时,车辆溘然连并两条车道,所幸路上没什么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车辆溘然这么自行操作,我根本来不及接管驾驶。
”那次考试测验之后,张师长西席便将自动驾驶赞助技能“束之高阁”,这也让他以为自己车辆全身配备的多个摄像头和雷达“有些摧残浪费蹂躏”。

4 车身电池一体化 维修用度近车价

除了遍布车身的智能感知设备,目前一些车企创新的车身一体化压铸、车身电池一体化等创新技能,也可能大幅推高车辆的维修用度。

今年年初,赵女士驾驶着特斯拉Model Y在环路上遭遇追尾。
由于后车速率较快,她的轿车被追尾后又撞上了前车,导致车辆前后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受损。
保险定损后,用度让赵女士感到吃惊:“末了定损的维修费是五万多元。

由于对价格感到有些意外,赵女士咨询定损职员方才得知,由于特斯拉采取一体化压铸以及更轻的铝质车身等缘故原由,像翼子板、保险杠等钣金件基本无法修复,全部须要换新。
而车身的一些智能感知设备也在追尾过程中受损,须要改换。
“这让我深刻地感想熏染到车友们所说‘新能源车伤不起’。
”赵女士感叹道。

还有更极度的案例。
今年年初,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Model Y由于撞墙涌现了一定程度变形,末了的维修用度竟高达20多万元,而这辆车售价也不过28万余元。
对此,有维修专家剖析,由于采取一体化压铸技能,车企将多个零件化零为整,大大提升了产能效率,可一旦破坏也意味着要全套改换,因而增加了维修用度。
同时,撞击还可能让车辆的电池有所损伤。
一旦电池受损,维修用度势必大幅提升。

除了车身一体化压铸,目前比亚迪、零跑等品牌的部分车型运用的车身电池一体化新技能也饱受争议。
只管这项技能通过将电池组和车辆底盘集成,能够减轻电池组封装的厚度、增加车辆空间、提升车身刚度等,但潜在的风险是,一旦底盘受到撞击,将可能顺带撞坏电池。
众所周知,电池是电动汽车最为昂贵的核心部件,如果涌现破坏,其维修用度有可能和换辆新车没啥差异。

在赵女士看来,如果车企不成熟的技能创新以及造车环节节省下来的本钱,终极转移到了售后的维修环节,让消费者来买单,那消费者确实有点冤。
本报 赵语涵制图 冯晨清

手记

今年被誉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一批装置着这一昂贵部件的车型将在年内交付。
同时,为了提升自动驾驶赞助系统、产能效率等,越来越多智能感知设备批量上车,车企还创新了车身一体化压铸、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新技能。
可是,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新技能也带来维修用度的飞腾。
更有甚者,一些消费者还没尝到新技能的甜头,就要为高额维修费买单。

来源:北京

流程编辑:严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