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豫曾表示《橄榄树》这首歌是上天给她的宝,
她说:“《橄榄树》很大略,但不是那么好唱。看到词是三毛写的,就让我更加以为愉快。有时我在想是我唱得好,还是歌曲好。我本人也很喜好三毛,能碰到李老师,让我唱这首歌,是老天爷的安排。”
这首歌,正是哪位入梦一样平常活在世人眼中的女子三毛,在1973年所写的词: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行的小鸟
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远方
为了梦中的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橄榄树》
但这位绝世的奇女子,早已在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荣民总医院,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日三毛穿着白底红花睡衣,被自己的尼龙丝袜吊住脖颈,悬挂着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
她去世状安详,丝毫不见去世前的痛楚,
就像是沉沉睡去的孩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宁静的让人不敢想象。
医院值班的清洁女工和护士们都根本不敢相信她已经去世了,根本没人听见过她去世前的叫喊。
按理说人,都是恐怖去世亡的,无论是自尽还是她杀,去世前都免不了一番呼喊挣扎。
但是三毛没有,她若无其事的,就像是去了一个新的地方流浪,
如她生前一样平常总是在流浪,这次只不过是换了个更特殊一点的地方。
亦或者说,她本便是来到这人间间流浪了几十年,如今才是真正的回了家,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她生平都在追寻远方,没有缘故原由,没有情由,就只是流浪,由于远方是他故乡
或许那一个天下于她来说,才是梦中最好的远方,
从此不再颠沛、不再流落、不再被尘凡冷暖、世事寡淡揪酸心窝。
三毛这生平注定浪漫迷人,要流浪人间,看尽尘凡
好似命中注定一样平常,早在出生之初他就开始了流浪,
他的父母为躲避战乱,带着还没有出生的三毛,从上海流浪到了重庆
而三毛就在这个雾都山城出生了,
三毛出生两年后,日本屈膝降服佩服,战役结束了,父母又带着小小的三毛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
三毛六岁时,也随着父母远渡重洋,来到了宝岛台湾。
自此她彷佛就和流浪这个词结下了不解之缘,生平都在流浪。
大概是由于这各类的早期经历,三毛的心灵就像是个流放的魂魄,远比一样平常孩子来得早慧。
小小年纪的她便充满了灵性,对生活的哲理,情绪的妙谛充满了好奇和神往。
以是她很早便懂得了山水的魂魄、草木的愁肠,深深的为这大千天下的一点一滴而沉醉着迷。
但过早的成熟,过早的聪慧,过早的复苏,也意味着世上的烦恼也会过早的对她造成困扰。
可能正是由于那些世间让人难以猜想的想法和选择对她造成了困扰,
以是三毛选择了避开尘世的鼓噪,背着行囊,披着长发,流浪远方,
而这便成了永久定格在世民气中的,她的样子:
带着一丝野性,一点粗粝,一份伤感,又彷佛变革万千,彷佛梦中的背影。
没人可以真正走进她的天下,也没人知道她的下一站在哪,彷佛去世亡也并不是她的终点。
她说:“由于上帝历久不变的大爱,使我能学着去爱这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土。”
以是我明白,三毛行走,并不是纯挚的在追求自由,亦或是历练。
而是因了她对自然的崇敬,因了她那无言的大爱,因了她对草木的悲悯。
以是她才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决心,走遍千山万水,无惧风雨飘零。
至于这一起上看过了多少风景,尝过了多少世味,经历了多少浮尘,恐怕只有她自己知晓。
我们只知道,从少不知事的童年,到多梦多愁的少年,再到饱经沧桑的中年,
她始终没有走出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没有探求到她想要的远方。
在三毛人生末了的那一段日子,依然在为了那个梦中的期盼,万里奔赴。
只可惜缘深缘浅,早有定夺,王洛宾并没有给她心中想要的那根拐杖。
只管王洛宾后来也曾说:“你的天下,我曾来过;我的忧伤,你亦聆听过。哪怕三月的春帷不揭,纵使我达达的马蹄是俏丽的缺点.....”
但究竟是改变不了他对那个女子狠狠的谢绝,让那么骄傲的三毛再也不可能转头。
离开那迢遥的地方后,三毛只能连续他的流浪。
她徘徊在成都街头,去了天下屋脊的青藏高原,又辗转回了自己出生的山城。
末了随着长江,就那么回到了真正的故乡上海,
在哪里她如愿以偿地和小时候的偶像张乐平度过了她人生中末了的一个中秋节。
之后便晃晃荡悠的回到了孕育自己的台湾。
直至和王洛宾别后的第121天,自缢身亡,这个梦中的女子,真的只能活在我们的梦中了。
三毛是个墨客,可能对付现在的我们来说,对墨客这个观点十分的模糊。
但在哪个时期,文人都酷爱写诗,那些诗坛上残酷的人儿,
便正如现在那些最著名的明星一样平常受人欢迎和关注,是的,她们便是那时的明星。
她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众人的眼球,一言一行都备受人们的关注。
她们的感情太过饱满,正如她们笔下那些动人的诗句一样平常让人冲动。
但可能也正是因了这太过饱满的感情,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她们早早的就将这个世间看得通透,早早的就读懂世间万千,冷暖寡淡。
以是总是会选择早早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1989年3月26日,那个神往春暖花开,以梦为马的海子,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尽。
1993年10月8日,那个用玄色的眼睛探求光明的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于树上吊颈自尽。
1991年9月24日,那个屈服那冥冥中神的召唤的戈麦,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
对他们来说:生命的是非,于心中的天下的无限意义绝不干系。
对她们来说,只要有过华美的绽放,便足够了,无所谓短暂,
只要有一刺目耀眼瞬间,活出了自己的意义,便够了。
虽然众人都说:好去世不如赖活着,但对她们来说,赖活着不如好去世。
想经历的都经历完了,该拥有的都拥有过了,再连续苟延残喘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终于,1991年1月2日,因子宫内膜肥厚而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的三毛,
在两天后的清晨,不在愿这样痛楚的活着
他选择了用一根丝袜,和这世间告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没有留下任何遗书,就那么安定悄悄的离开了。
实在看尽了世事,尝遍了冷暖的她,早于与这个世间没有了任何留恋,
这个浪漫的流浪了生平的女子,此生已无憾,
她要到另一个天下去追逐新的人生,开始一段新的流浪,又何需遗书?
正如这首《橄榄树》所说: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她只是为了梦中的那一颗橄榄树,这个梦里的女子,终于回家了。
想必在另一个天下的她,已然成为了她梦中的那颗橄榄树了吧,
正如他写给自己的信一样平常:
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赖、从不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