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中的不雅观音阁

枯水季的不雅观音阁。
陈凌志摄

长江上的不雅观音阁年夜水难撼阁倔强 汽车知识

位于长江湖北鄂州城区段小东门外长江中的不雅观音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

近年来,一到汛期,这座“大水冲不走”的“万里长江第一阁”就会走红网络,备受海内外的关注,它在滔滔大水中矫若惊龙的样子容貌,被网友们追捧为“阁倔强”

“绝壁起江心,层台水面浮。
岂堪龙久卧,但见石长留。
云影轻帆处,桡声夜渡头。
问津何处是,一柱砥狂流。
”清朝墨客姜愃在《龙蟠晓渡》一诗中如此吟诵位于长江湖北鄂州城区段小东门外长江中的不雅观音阁。
自巴蜀到吴淞口,长江江中仅此一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楼阁、赋诗题刻。

近年来,一到汛期,这座“大水冲不走”的“万里长江第一阁”就会走红网络,备受海内外的关注,它在滔滔大水中矫若惊龙的样子容貌,被网友们追捧为“阁倔强”。

浩渺的长江,兼具力学和建筑之美的不雅观音阁雄踞在巨礁之上,坐看云卷云舒,随水位变革而浮浮沉沉。
这座建在江中的楼阁,为何能一次次经受住滔滔江水的冲刷?古人为何在长江中建这样一个建筑,数百年来它经历了什么,发生了哪些故事?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近期,长江流域持续强降雨,多个水文站水位破1998年历史极值。
汛情告急之下,大水中巍然耸立于长江中游的不雅观音阁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奥妙设计精心修护,“阁倔强”耸立江中数百年

7月13日,今年以来长江中下贱最大一轮大水洪峰顺利通过鄂州江段。
不雅观音阁水位达到26.78米,超过2016年的最高水位26.09米,逼近1998年最高水位27.23米和1954年最高水位27.65米。
两天后,水位已有所回落,但在长江鄂州城区段眺望江中的不雅观音阁,只见滔滔江水已没过了不雅观音阁二楼窗户,原来偌大一片建筑只剩下玄色屋顶以下半米露出水面。

“没想到今年大水这么大,二楼也被淹了。
”卖力不雅观音阁管理掩护的鄂州市博物馆馆长秦昌林说,汛期来临之际,已经组织职员将不雅观音阁一楼物品转移到二楼,关闭了过江电缆通电开关,为确保不雅观音阁安全度汛,还特地增强戒备力量,安排4人24小时监控,不间断巡查,及时理解不雅观音阁的安全状况。

不过,秦昌林对不雅观音阁的安全状况并不担心。
他说,只要大水没有淹过屋顶,就不会对建筑有太大威胁,水退后维修下就可以规复。
不雅观音阁经历数百年风雨洗礼,虽然屡毁屡建,但建筑主体构造一贯保持原来的样子。
特殊是近五年来,除去年外,不雅观音阁险些年年进水,却并无大碍。

不雅观音阁位于本日鄂州市城东,建在距江岸约300米的巨大礁石之上。
礁石盘桓江心,石势嵯峨,蜿蜒起伏,如龙蟠雄踞,故名龙蟠矶。
不雅观音阁坐东朝西,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1米余,以条石垒成。
阁身以红石和青砖砌就,与阁下龙蟠矶绝妙地融为一体。

如果以“上帝的视角”俯瞰下来,龙蟠矶与不雅观音阁宛如彷佛一艘巨大的航船,在浩瀚的江面劈波斩浪,与身旁往来穿梭的大小船舶融为一体。

鄂州古称武昌,是东吴孙权称帝之地。
据《武昌县志》等史料记载:宋时龙蟠矶建寺,历代有兴废。
也便是说,龙蟠矶上的寺庙,可以追溯至宋代。
但其规模和功用,已难考证。
至元代,一位名叫达鲁噶齐铁山的地方官员(武昌监邑)垒石成台,再建龙蟠矶寺,方才有了今日所见不雅观音阁的前身。

为何不雅观音阁能在江中耸立数百年?秦昌林认为,首先是它的建筑设计十分奥妙。
不雅观音阁坐东朝西,龙蟠矶礁石上垒石成台,台上才建起楼阁,阁与矶奥妙地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气势磅礴,展现了古代工匠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依石而建、地基稳定,犹如船舷一样,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更主要的是,在不雅观音阁的受水面,建了一堵非常坚固的弧形石墙,这是一道挡水墙,保护不雅观音阁主体免受大水的正面冲击。

鄂州市博物馆文管所馆员余夏红先容,2015年不雅观音阁建筑本体大修,修缮前,曾委托专业机构做过地质评估,创造龙蟠矶礁石上有不少裂痕,专家评估认为这些裂痕不会影响建筑安全,不须要进行处理,可见不雅观音阁下的礁石地基非常坚固。

建阁是为了镇水?龙蟠矶催生孙权称帝?

古人为何要在江中建这么一个建筑?秦昌林说,自古以来,鄂州一带水患频繁,为了镇水免灾,从宋代开始,当地官民便在龙蟠矶上建筑寺庙。
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本地行政主座铁山在原来的庙基上督建筑阁,原名“大士阁”,后更名为“不雅观音阁”,也叫龙蟠矶寺。

明代周儒《不雅观音阁记》中所载,“元监邑铁山,垒石成台,跨鳞鬣,上连石梁,梁间刻东方曼倩铸像,降水势,示过舟也”。
元明期间,长江中游商贸繁荣,水运发达,江心有巨礁,对航船来说是很危险的事情。
人们在石上修阁筑寺,既期望能镇水避灾,又给过往船只以警示,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阁中以东方朔为供奉工具,以降水势,却是比较独特的。

“不雅观音阁,不雅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
”许多鄂州人都能吟唱这首古老的民谣,并有不少关于不雅观音阁帮助人们安然度过水患的传说,通报出洪魔袭来时不雅观音阁能伏波安澜、化险为夷的美好愿景。
当然,不雅观音阁并非真的可以随水起落。
鄂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蔡清华说:“不雅观音阁不易被冲毁,是由于它建得比较高,很难被完备淹没;但是一旦碰着罕见大大水,毁损也在所难免。

实际上,自宋代始建以来,不雅观音阁饱经风霜,屡有毁建,经由了无数次的重修。

明代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春,不雅观音阁毁损,武昌知县许穑卿率幕僚登临龙蟠矶,说了一句:武昌之奇不雅观,不可废此。
于是督匆匆阁中僧人募资重修。
“越明年落成,视昔尤伟,不雅观澜有亭,寅宾有楼”,增建了不雅观澜亭、寅宾楼。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钦差大臣官文驻节鄂州,治军整暇,偶见江心有小岛横江而峙,上有楼阁,奇而询之,知为“武昌八景”之一。
于是“复旧不雅观,且稍拓而大之”,并题书“龙蟠晓渡”四字,刻石嵌于寺门楣上。
时人王家璧著《重修龙蟠矶寺记》一文记之。
他说,这一次重修,“凡费制千七百缗有奇,公(官文)分鹤奉千金,余则属僚暨邑人士之好义者协以成之”。

如今的不雅观音阁,正壁镌有“不雅观音阁”三个大字。
阁内有一亭三殿一楼,总面积300平方米,由西向东依次是不雅观澜亭、东方朔殿、老君殿、纯阳殿、寅宾楼,还有客堂、丹房、斋厨等。

秦昌林先容说,在不雅观音阁内,既有东方朔殿,也有老君殿,还有纯阳殿、寅宾楼,既供奉有石雕不雅观音菩萨像,也有八仙石刻塑像,表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以道为主的传统文化特色。

远眺滔滔大水中的不雅观音阁,你能感想熏染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在狂流中耸立的雄姿,更能深深体会一种饱经磨难而倔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

不远处,鄂州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幅“登基祭天”的展陈图文讲述了龙蟠矶的不同平凡。
龙蟠矶似潜龙出水,昂首江中。
三国期间,孙权将其军事指挥中央迁到此地,取“以武而昌”之意,将鄂县更名为武昌。
听说,某天有人来报,城北江心巨礁之上,有黄龙蟠卧;城东虎头山上,有凤凰啼鸣。
百官进言,武昌是“龙蟠凤集”之地,有帝王气候。

于是,孙权于公元229年在此称帝建都,并改年号为“黄龙”。
从此,孙吴称雄江东,三国鼎立数十年。

不雅观音阁仍有不少未解之谜

“昔日吴王避暑宫,三分割据各称雄。
黄冈对峙沉云黑,赤壁鏖兵两岸红。
半岭石岩曾试剑,国度栋梁有蟠龙。
千年霸气消磨尽,再看金汤奏凯功。
”官文也是晚清名臣之一,一度出任湖广总督。
虽无治世才能,然而亲临不雅观音阁,见石矶轮囷,古阁耸峙,威镇江心,写下的这首诗也是霸气侧漏。

不过,1931年的大大水再次令不雅观音阁“栋折椽塌,寸木片瓦,一无所存”。
据时人谢绍方《不雅观音阁记》载,适逢木材贩子陈芝生乘木排顺流东下,不料搁浅矶头,推不能进,挽不能退,乃许愿祷求,捐洋一千元,杉树六十根,以修寺院。
当地士绅也纷纭解囊,“以建斯阁,而存古迹”。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并不断配置文物保护附属举动步伐设备。
1954年,长江遭遇一次百年不遇的大大水,将不雅观音阁冲毁成断壁残垣,由当时的鄂城县文教局呈请湖北省文化局拨款重修。
1982年到1985年,国家文物局和当地政府拨专款维修。
1996年7月,大水猛涨,不雅观音阁后殿东南台基崩塌一半,部分门窗没入水中,大水过后,省、市拨出专款进行修缮。
1998年,不雅观音阁又一次被大大水全部淹没,部分举动步伐遭受损毁,湖北省文物局下拨救灾款3万元维修。

2015年,经由7年多的立项、审批、设计和培植后,政府耗资七八百万元,对不雅观音阁本体进行维修,并购置了安防、消防、水电、防雷、工浸染船等举动步伐设备,使得这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焕然一新。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防洪能力强大了,像2016年和今年这样的大水,都能安然度过,现在不雅观音阁真正有条件耸立不倒了。
”多位当地干部说。

本日,不雅观音阁已是鄂州城中一处亮丽景不雅观,融自然之壮阔与人文之丰硕为一体。
阁边江岸,早已不见以往的乱石荒滩、低矮民房,而是固若金汤的江堤,嘉树争华、小亭临风的江滩公园。
纵目远眺,对岸黄州如带,赤壁如虹;江面上浩渺辽阔,巨轮往来,一派繁盛;而转身反顾,则是西山积翠,南湖夜月。

丰富的传说,动人的故事,旖旎的风光,吸引着市民和游客来此容身。
尤其是到了汛期,到这里不雅观望看水,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2001年10月,国家邮政局发行《鄂州不雅观音阁》普通邮资封一枚,采取铜版画技法设计的邮资图,江水共蓝天一色,表现出万里长江第一阁威镇江天的气势。
2006年5月,不雅观音阁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电影《长江图》中,有女主角拍浮登阁的镜头,画面唯美令人神往,但如今的不雅观音阁只可远不雅观、不能登临。
秦昌林说,不雅观音阁悬于水流湍急的长江之中,所处位置环境十分分外,为了确保游客和文物安全,政府关闭了游客参不雅观通道,不向"大众年夜众开放,这也给它增长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作家刘敬堂说,不雅观音阁是一种文化,文脉源远流长,若改变了她的身份,破坏了她的样子容貌,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今人应该做的,是保护她,珍惜她。

理解到,由于与不雅观音阁干系的笔墨记载十分有限,少数的史料记载也只有寥寥几笔,特殊是明代以前的史料少之又少,给文物考证和研究事情带来了许多障碍。
当前,关于不雅观音阁的前世今生,还有不少谜团有待进一步考证。

倘若建筑不雅观音阁是为镇水,为何只在梁上放着东方朔的像,却没有大禹、龙王等传统治水图腾的踪迹?宋元时不雅观音阁的建筑规制和周边环境是什么样的,如今位居江中的阁楼当时是否也立于长江之中?应对大水冲刷十分关键的挡水墙是什么时候培植的,这堵墙为何能耸立数百年不倒?古人设计这座建筑基于什么样的建筑思想……

秦昌林坦言,关于这些疑问,有些可以通过技能手段办理,有些现在还只能靠推测。
他希望加强对不雅观音阁的资料网络和研究挖掘,更多专业人士能够加入文物保护和研究事情中,发掘文物之美,汲取古人聪慧。
(皮曙初、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