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笔,我就感到了有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向我袭来,使我艰于呼吸。我想把热血中燃烧的敬仰淋漓地铺洒在纸上,也想用一种无奈来表达我的某种绝望。

  我这里的人性也许是狭隘的,生活浩如天宇,我只能窥探到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见义勇为和无视冷漠。

俯仰之间作文500字 知识百科

  这源于我看到的两则截然相反的新闻:一名年轻妇女当街被抢,被砍下左臂,而围观者数十人,无一援助;一名残疾民工,奋不顾身抢救素不相识的落水妇女,以至殒身不恤。

  当我看到第一则时,我愤慨,既而有了悲哀,我实在不想用鲁迅先生的话形容他们说他们是“示众的材料,麻木的看客”,然而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的。当代的人戴着“文明”的帽子,披着“道德”的外衣,嘴里滔滔不绝地讲着“五讲四美”、“雷峰精神”,而这些都那么地不经不起考验,一遇邪恶就被碾地粉碎。对于这些,我都觉得不配我的俯视,我宁可折断自己的目光,去寻求点别的。

  仰望,那正是,奋不顾身,殒身不恤,平凡而又伟大。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他自己身有不便,明知跳下去再上来的希望是渺茫的,但我想他跳下去的那一刻,头脑里绝对没有这些,只是如救火一般急切地救人,他的躯体上残缺的,而灵魂却异常高大,人们几乎都不敢正视他,因为它的光辉无比璀璨。

  一俯一仰,使我不得不迫使自己严肃,迫使自己守住心灵的净土,永葆一份人性的芬芳。

  篇二:俯仰之间

  生活二字从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这个世界瞬息万变,光怪陆离,往往一闪神之间便已是沧海桑田,但迷人眼的乱花终究只是纷纷飞飞的浮尘,遮得了万般世俗却挡不了前行的轨迹,因为前行需要低头正视脚下的土地,由最根本处落脚便不会被繁华眯眼,便不会为喧嚣分心。由肯达修女的双眼便落在最根本处,一句质问中厚厚地承载了多少人的生计与血泪,像是一声古朴的铜钟之鸣。震开了所有的浮华,留下了最根本的东西。

  人无人文,便无立足之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曾道出这个世间的真谛,人如流水能倾覆的岂止是一个王朝?历史的暗河中藏着多少双无法闭合的双眼,看的便是这个千古兴衰事,大道存亡理。王朝的倾覆多半在于根基的动摇,而这根基便是这芸芸众生黎明百姓的悠悠之口

  曾叹朱门酒肉臭,不见路有冻死骨。悠悠之口便是生存之口,曾有多少在位者想尽办法却也无法堵住那一张张诟病自己的嘴,殊不知悠悠之口是这天底下最无所求的诚实之口,他们要的不过是丰衣足食,能有立足之地。然则在位者却情愿沉沦于无用的奢靡之中,高高扬起他们自命不凡的头颅,不愿低头看看这世间真理,因而左后他们的头颅也只能成为历史上的一滴墨点,被轻描淡写地淹没在了马革裹尸的变革之中。

  但没有俯视,便会轻飘飘地脱离实际,最终失去立足之点,被历史的洪流冲刷滚入到最深黑的罅隙之中,不见天日。

  可只有俯视却也是狭隘的。

  君不见乱花之上,浮华之巅,仍有一片不染尘埃的净土,等着被埋没的慧眼一睹芳容。施图林格博士的双眼便落在云端之上,光年之外,巧妙的回答中蕴藏了多少睿智。像是一束清明之光,穿透俗世,漂去了所有的尘埃,照亮了未知的奥秘。

  人无科技,便无成长余地。

  倘若没有那个想到要留存火种的人,现在的我们大抵还过着茹毛饮血露天席地的生活。普罗米修斯手中的火种只是一种虚妄的期待,想要星星的人是不会端着盆水看里面的倒影就能满足的,无论能不能成功,懂得仰头伸手去抓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不到的东西。

  爱迪生的灯泡,贝尔的电话,蔡伦的造纸术,张衡的地动仪……这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仰望未知的展望,人类智慧的产物,也在不只不觉中缓缓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将我们从茹毛饮血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将这个世界推向一个新的巅峰,新的纪元,乃至新的存在。而那些只愿低头不愿仰视的人,却永远也看不到云层之外的浩瀚星空。

  没有仰视,便会沉甸甸地坠入土地,最终失去成长余地,被存活的压力碾压挥散到最边缘的泥犁之中,与世隔绝。

  但只有仰视也仍是不足的。人行路之时,既要俯视立足之地,也该仰望未知之所,这世间之理也是如此。

  俯首时放低姿态,看尽人世所需,尝遍人情冷暖,将自身置入平凡的境界之中,品味生的根本,懂人文,通人文,成人文。

  仰首时放宽思维,浮想未知联翩,拓展眼界见识,将自身置入未知的世界之中,撷取新的知识,学科技,用科技,创科技。

  在这俯仰之间,便织出了多彩丰富的生活。

  关注美德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初一作文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