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色星期天难以成眠

我活在无数的阴影中

禁曲黑色礼拜天真能杀人照样炒作背后的自杀模仿惹人寻思 休闲娱乐

白色小花无法把你唤醒

玄色的灵车也不能将你带走

天使没有把你送回的动机

如我想跟你拜别,他们会否感到愤怒

玄色的星期天

...

相信每个人都会耳闻一些神秘的传说,而这首传说中能够杀人的《玄色星期天》你肯定听过。

在那个网络刚兴起之时,各大BBS、谈天室上,这封“妖怪的约请书”广为流传。

充满好奇心的我们,都曾想一探究竟这首歌是不是真的如此神奇。

关于这首歌杀人的传说,最普遍的格式都是:

某年某国,有一位军官/青年/作家,在家里/酒吧/办公室里,跳楼/吞枪/吊颈结束自己的生命。

事后,总有人会在尸体阁下创造该曲曲谱、正在单曲循环,或是遗书中引用的该曲歌词。

进阶版便是某位警察不信邪,也去买了一张《玄色星期天》唱片,想觅得一点破案的蛛丝马迹。

然而,他在听完这首曲子后,自己竟也神奇地选择了自尽

但是无论哪个版本,末了总会提到这首《玄色星期天》,一共造成了超过一百多人去世亡。

因造成的影响过大,英国BBC首先将此曲禁播,随后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也纷纭效仿,将《玄色星期天》列为禁曲。

很快,这首灵异的曲子的所有唱片都被销毁,原乐谱也只剩下小部分被锁在美国某个大学图书馆的保险柜内。

在这之后,这首歌便成了神曲,被列入天下未解之谜之一。

每当有人出来质疑,末了都会被一句“你听的不是原版,以是不会去世”,弄得哑口无言。

玄色星期天作曲者Rezso Seress

《玄色星期天》(英语:Gloomy Sunday),是1933年由两个匈牙利人共同创作的歌曲。

谱曲的是钢琴家Rezso Seress,作词的是墨客Laszlo Javor,但因这首歌走红的只有钢琴家Rezso Seress一人。

网上广为流传的玄色星期天曲谱

《玄色星期天》确实是一首很丧的歌,歌词描述的是失落去恋人后,悲痛欲绝乃至是考虑自尽的动机。

但在历史上,这首歌是否曾造成过大规模的自尽事宜,都因年代久远而难以查证。

而能找到的玄色星期天导致自尽最早的英文宣布,则是在1936年3月30日的时期杂志上。

文中描述了匈牙利一个多月前,一个名为Joseph Keller的修鞋匠,留下一张带有歌词的字条自尽的故事。

同时,宣布还将之前多达17例的自尽,与这首自尽神曲联系在一起。

美国首位翻唱玄色星期天的女星Billie Holiday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当时英文版《玄色星期天》的制作也恰好是1936年3月份。

那时,这首歌刚被Sam M. Lewis和Desmond Carter改编成英文。

之后便被冠上“匈牙利自尽之歌”的名号,由著名的爵士名伶Billie Holiday女士翻唱。

而Billie Holiday翻唱的版本,也这天后在环球最盛行的一个版本。

自Billie Holiday翻唱以来,玄色星期天的市场才在环球打开,盛行度和有名度大大增加。

根据维基百科的不完备统计,这首歌至今在环球范围内已有88个版本。

俄语、德语、法语、芬兰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等,乃至连粤语版的都有。

可谓各种凑热闹,一应俱全。

维基百科上能够找到的翻唱版本

在多年往后,人们才从Michael Brooks(音乐史学家,Billie Holiday的制片人)的唱片《Lady day:The Complete Billie Holiday on Columbia 1933–1944》的个人信件中创造某些底细。
信中提到:

“《玄色星期天》从1936年抵达美国,感激这场精彩的"大众年夜众运动,让这首歌成为有名的‘匈牙利自尽之歌’...这真的像神话一样传奇”。

当时,他还用了发明者“Investor”一词,印证了这是一场故意的商业炒作。

《Lady day:The Complete Billie Holiday on Columbia

而关于《玄色星期天》被环球禁播,也是无稽之谈。

在历史上,这首歌只被英国列为禁曲过,其他国家均无法找到禁播史。

而且这首歌被英国BBC禁播,缘故原由也并不是由于它会让人自尽。

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那时,正是二战爆发后的第四年,英国正在独撑着全体欧洲沙场的危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英国BBC才出台了禁播政策。

缘故原由是那些不符合当时战役须要的靡靡之音,不但不能安抚军民,还会导致士气低迷、民气涣散。

毕竟就算是现在,不符合我国24字核心代价体系的内容,被封杀也是分分钟的事,不足为奇。

然而,BBC禁播的也不但有《玄色星期天》这一首,而是一大批悲观厌世的歌曲。

而且,也只有Billie Holiday这一个版本的《玄色星期天》,无辜躺枪。

那时,Billie Holiday歌曲的曲风是出了名的哀怨和悲哀,以是她被BBC禁播的歌曲还不止《玄色星期天》这一首。

BBC禁播歌曲列表(G开头)中Billie Holiday就有两首歌

这样看来,美国盛行的“玄色星期五”,确实有商业炒作之嫌。

不过,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的是,为这首歌谱曲的钢琴家Rezso Seress,确实自尽了。

在1968年5月13日,Rezso Seress从布达佩斯一所公寓的窗台上,纵身一跃,结束了生平。

然而,1889年出生的Rezso Seress,到自尽的那一年已经69岁高龄。

Rezso Seress墓碑与新闻宣布的韶光有出入

这件事在1968年5月14日《纽约时报》的第84页有宣布记载,文中形容:

20世纪30年代是经济严重衰退和政治动荡的十年,Mr.Seress阴郁的歌曲被责怪导致自尽人数剧增。

实际上,“玄色星期天”的成功反而使他烦懑活,由于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写出这么精良的作品。

1968年《纽约时报》上的宣布

我们都知道上个世纪30到40年代,匈牙利正处于二战爆发前的欧洲。

那时,匈牙利还未从一战败北的阴影中缓过来,二战前的阴云又再卷土重来。

经济冷落、政治抵牾重重,文化自然陷入虚无,自尽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而这首阴郁的歌也非常符合当代氛围,广泛盛行也并不出奇。

不过匈牙利自尽率高并不是那个年代独占的,由于纵然在当代,匈牙利也是环球最高自尽率的国家之一。

微笑学校

当时也有其余一个炒作团队,针对匈牙利的高发自尽率,竟开办起了一所“微笑学校”,收取高额费,来教导人们学会微笑。

然而根据照片上的穿着和环境,后来也遭到了不少人质疑。

这所“微笑学校”根本不是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而是在美国开办的,他们乃至还假造了不少假照片。

一张“布达佩斯式”自尽照片的出身

不过,即便存在着不少的商业炒作身分,但并不能打消“玄色星期天”或其他艺术作品能引发自尽热潮的可能性。

由于除了“玄色星期天”这首禁忌之歌外,就曾经却有一本著名的小说,被认为是致去世率最高的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

这本书便是歌德创作的文学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了一个叫维特的少年,被爱情折磨的故事。

由于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位名花有主的姑娘,维特在断港绝潢中,选择了自尽。

这本书在1812年战役前是最脱销的小说之一,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屈曲的自尽模拟热潮。

许多年轻人视维特为英雄,纷纭摘录他的信件,模拟这位悲剧偶像的穿着和矫揉造作的行为。

维特成了那个时期最时尚的悲剧主义者,报纸上隔三差五就会涌现少男少女们为维特那悲剧去世亡而痛楚的宣布。

但是事实上,一首歌或一本小说真能引起如此大的恶劣影响吗?

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大卫·菲利普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观点:

维殊效应,用以描述那些由于媒体引起的自尽模拟行为(Copycat suicide),也有人称之为“自尽传染”。

当代对这种维特热的研究指向了另一个方向——媒体宣布引起的自尽模拟。

实际上,媒体宣布自尽事宜的影响要比艺术作品带来的焦虑要大得多。

那些自尽的场景,被媒体事无年夜小、添油加醋地描述和设计,对读者的悲观影响是巨大的。

菲利普斯通过就1947年到1968年间,对美国自尽事宜的统计创造,每次轰动性自尽新闻宣布后的两个月内,自尽的均匀人数就比平时增加58个。

以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每次对自尽事宜的大肆宣布,都会杀去世58个本可以活下去的人。

而且菲利普斯也同时创造,一个地方对自尽事宜的宣扬更广泛,当地的自尽者也呈干系性地更多。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能找到不少案例。

2003年愚人节,著名影视明星张国荣跳楼自尽,自然是媒体们最爱的猛料,传媒大哗,宣布铺天盖地。

短短的9小时内,就有6人选择以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之后的半个月内,喷鼻香港更是涌现了一个自尽的小高峰,比往常均匀自尽人数赶过了2.7倍。

当时,早逝的张国荣被媒体打上了诗意的印记,将他的自尽誉为“飘然而去”和“绝色的伤口”,用去世亡“完成了一个传奇”等。

而这种“诗意的追捧”,也常常会使年轻人尤其是追星族心生迷药,带来不那么“诗意”的后果。

不过,这些自尽模拟效应最明显的还要数1962年8月玛丽莲·梦露的自尽。

经媒体曝光后,美国当月就新增了303例的自尽案例,数量十分惊人。

虽然影响自尽的成分非常繁芜,至今还没有被研究透彻,但是许多证据都表明了媒体在个中扮演者主要的角色。

以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有订定关于自尽宣布的媒体手册。

例如宣布中不该涌现自尽详细细节、不得公开遗书、慎用照片与视频,更不应该美化自尽行为等。

不过,在这个互联网崛起的时期,大众传媒在宣布自尽事宜的负面影响,自然也变得更加难以掌握与考量。

回过分来看,用《玄色星期天》能导致自尽的噱头来进行商业炒作,可以说是非蠢即坏。

这不禁让人想起尼尔·波兹曼《娱乐至去世》中提到:“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乃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终极成为一个娱乐至去世的物种。

而最可悲的,还是那些随意马虎受影响的轻生者。

他们连末了结束自己生命的办法,都是来自于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