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零碳排放、可再生的能源,正成为推动能源构造转型和应对景象变革的主要力量。
中国石化是氢能运用家当链链长单位,早在2005年,中石化石油机器株式会社(以下简称“石化机器”)三机分公司落户东西湖,紧张从事天然气压缩机的研发、制造、发卖和一体化运维做事,是我国“石油系”设备制造骨干企业之一。
近年来,石化机器又在东西湖追加投资,新成立氢能装备分公司,积极开拓加氢、制氢等领域市场,发展氢能装备家当。
视频加载中...
石化机器氢能装备分公司与石化机器三机分公司并肩而立,地处武汉四环线和107国道交叉口东北侧。看到,园区内氢气压缩机、顺序掌握盘、加氢机、卸气柱、充装柱、站控系统等关键设备产品逐一陈设,车间里员工加紧组装、检测氢能设备。
重点研发氢气压缩机、加氢站成套装备、制氢成套装备等产品。
“氢能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之一,武汉是海内最早布局氢能家当的城市之一。我们企业作为百口当链关键一环,要当仁不让抢占氢能家当发展制高点。”石化机器副总经理潘灵永先容,“目前,石化机器氢能装备分公司是海内少数同时具备制氢、加氢装备研制能力的企业之一。”
●2021年底,石化机器氢能装备分公司在东西湖注册成立;
●去年7月,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授牌命名为“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并纳入中国石化氢能运用当代家当链培植重点任务;
●今年4月,基地正式揭牌,意味着中国石化在氢能装备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氢气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粮食”,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专学临盆安全、可靠的氢能成套装备。该基地自主研制的加氢站成套装备,先后支撑湖北省首座综合能源站等多个示范项目。
去年4月,东西湖区率先实现了武汉市加氢站经营容许“零的打破”,首张“氢证”获批发给东西湖中国石化改造大道加油加氢综合能源做事站,标志着华中地区首座获批燃气经营容许证的综合能源做事站在东西湖正式投入运营。同年6月,100辆氢能物流车在东西湖交付投用,逐日在这座做事站停靠、加氢。
石化机器氢能装备分公司依托超高压构造技能、超高硬材料技能、超高能掌握技能、超高精制造技能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加强氢能装备根本运用研究,系统构建研发体系,重点开展氢气压缩机、加氢站成套装备、制氢成套装备、氢能智能管控与安全系统等产品研发,节制多项关键核心技能,取得干系专利50余项。
压缩机研发制造生产流程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
目前,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已建成,拥有4个生产装置与测试单元,具备年产25套(100台)加氢装备生产能力;同时建成高压气体装备综合测试中央,具备高压、大排量氢能装备试验测试和考验评价能力,全工况仿照测试产品性能,保障出厂氢能装备安全可靠。
“去年以来,石化机器多品类氢能装备加快投放市场。”潘灵永先容,公司在加氢、制氢、输氢领域全面“着花”,具备为用户供应加氢站、制氢加氢一体化、大排量充装、兆瓦级PEM制氢、绿电碱水制氢、车载供氢系统等办理方案的综合做事能力。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得来”并不随意马虎。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技能正在逐步成熟,石化机器加强关键核心技能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家当化。
企业具备关键核心技能攻关能力。
公司海内创始的45/90兆帕双压输出氢气压缩机,重点占领高强度高耐磨临氢材料、高压无油动密封、高性能大排量氢气气阀、低冲击大流量电液掌握系统四大核心技能,保障增压系统龟龄命、安全可靠运行,自主研制的45兆帕液驱式氢气压缩机已成功运用于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以及中国石化首座自主培植综合加能站。
据悉,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已启动二期项目方案培植事情。石化机器全资子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世纪派创公司正全力报告湖北省氢能供应装备质量考验检测中央,旨在打造氢能家当的主要质量保障平台,为促进氢能技能的创新和运用供应坚实技能根本。
氢能家当关键设备质子交流膜(PEM )电解水电解槽产品样品。
未来几年,石化机器操持在东西湖重点打造氢气压缩机装置厂、PEM电解槽装置厂、综合集成装置厂和制氢装备试验检测线、压缩机试验检测线、承压密封试验检测线,培植创新研发中央、制造集成中央、试验检测中央、数智做事中央,全力建成自主可控、有竞争力的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氢能家看成为计策性新兴家当和未来家当重点发展方向,武汉具备发展氢能家当的良好根本和条件。当前,东西湖区正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植制造业强区,大力发展氢能家当,支持氢能装备、液态储氢等家当技能发展,推动氢能在公交、物流、环卫、渣土运输等领域规模化运用。
依托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的加码布局,东西湖正抢抓氢能家当发展先机,打造氢能家当集聚区,推动氢能家当成链、集群、规模化发展,争取到2027年,造就5家亿元以上的氢能企业。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央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宣布支持 - 中石化石油机器株式会社
文 - 刘志成
图、视频 - 徐一帆
通讯员 - 孙海涛 董晓林
责编 - 汪加贝
编审 - 汪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