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陈晨、张晨俊、姜辰蓉
榆林市府谷县墙头村落,“黄河入陕第一湾”所在地,两岸峰峦交错、丹地碧野。千百年前的边塞苦地,如今已是连片的当代农业园区,瓜果飘喷鼻香,繁茂葱茏。
黄河奔驰,气候万千,变革不止于“第一湾”。生态保护硕果累累,高质量发展步稳蹄疾,群众得到感不断提升……近年来,陕西踏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河高下,新潮涌动。
水清 山绿 鸟飞回
初秋时节,陕西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林木青翠、活气盎然。滩涂、湿地点缀着黄河胜景,时时有飞鸟悠然掠过。
“通过履行退耕还湿、湿地封育禁牧等专项行动,潼关县建成黄河西岸防护林1120亩,水岸林木绿化率已达92%。”潼关县湿地保护中央主任刘鹏说,这里已成为候鸟主要的迁徙地和越冬地。
2023年6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境内的黄河湿地。新华社发(赵哓罡 摄)
从关中平原到黄土高原,沿着黄河溯流而上,满目青山、大河安澜的生态长廊,正在陕西加速形成。
延安市宜川县,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峭壁造林队”生动在黄河西岸的峭壁绝壁之上。11年间,他们在峭壁、陡坡等生态薄弱区种下了1万多亩树林。
“小时候,山光秃秃的,一路风满嘴沙尘;现在,全体陕北都变绿了。”48岁的队长王永红感慨万千。
作为曾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落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管理,在水土保持、植被修复上重点发力,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
延安市林业局局长王占金说,延安植被覆盖度已达81.3%,年入黄河泥沙量由过去的2.58亿吨减少到0.31亿吨,“一碗水半碗沙”成为历史。
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公民的幸福河,2021年,陕西印发《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案》,环绕生态保护修复、水土保持等持续发力。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黄河流域65个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3.8%,无劣Ⅴ类断面,总体水质首次达优。
家当转型向绿向新
黄河流域陕西段国土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65%、83%和88%,聚拢着陕西最雄厚的创新资源、家当根本和能源储备。近年来,陕西加快发展办法绿色转型,不断提高发展“含绿量”和“含新量”,降落“含碳量”。
榆林市副市长杨扬说,作为黄河沿岸的国家主要能源基地,榆林开展煤化工全流程低碳化再造,陕煤180万吨乙二醇等一批前辈项目建成投产。去年全市高新技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长90%以上。
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黄河流域陕西段各地因时制宜,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位于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之滨的咸阳市武功县,京东物流陕西智能供应链中央的仓库里,产自西北多地的各色水果琳琅满目。
从从前间网销猕猴桃起步,武功已将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电商物流家当发展成为县域经济首位家当。武功县常务副县长孙波说,去年全县电商发卖收入达55亿元。
2022年4月20日,事情职员在西安比亚迪草堂工业园汽车总装厂进行新能源汽车装置。新华社 刘潇 摄
绿色发展是哀求,更是机遇。2022年,海内整车企业首个零碳工厂——吉利汽车西安工厂在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出身。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占到西安吉利总产量的42.56%,远超预期。
西安市汽车家当链供应链同盟秘书长罗建安说,2022年,西安生产新能源汽车打破100万辆,“这是西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尝到的甜头。”
乐享生态红利
“山上光秃秃,沟里大水流。年年遇难害,十年九歉收”,这是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落的过往。
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山岭绵延铺展,苹果树果实累累,梯田点缀其间……这是高西沟村落的今貌。
几十年间,高西沟村落的党员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将这里打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管理的一个样板。通过发展村落庄旅游、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村落和颜悦色均可支配收入达2.17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越来越多地方把生态管理和发展特色家当有机结合,乐享生态红利。
延安市宝塔区赵家岸村落,窑洞民宿群风格古朴,伴着如黛青山,引来游客如织。昔日的穷山恶水,已是陕西省级村落庄旅游示范村落。“绿水青山,便是咱的好光景!
”村落民张启国说。
2022年3月30日拍摄的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落发展的花卉大棚。新华社 邵瑞 摄
九曲黄河,万古流淌,孕育出厚重的黄河文化。2022年,《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三年行动操持(2022—2024年)》出炉,提出履行黄河文化研究、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六大行动,系统谋划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事情。
移步换景,“黄河故事”正垂垂讲起——
壶口瀑布旁,民间艺人唱响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高亢悠扬;宝塔山下,《延安十三年》等赤色演艺火爆出圈;陕北民歌博物馆里,一首首曲调唱出表里山河……
“过去民歌里唱‘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如今我们唱‘家乡变了样,美滋滋的光景,火辣辣地唱……’”,延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殷宇鹏说,歌词之变,映衬出时期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