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年了我们的房呢 中心信访督查组赴湖北督查“还建房”
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2018年中心信访督查启动,第一批督查14件信访事变直指政府承诺不兑现。
4月26日,国家信访局在官网公布了督查结果。
本轮督查是3月23日开始的。国家信访局会同有关部门组成3个督查组分赴河南、湖北、广东。
《法制日报》参与了湖北省信访实地督查组督查。
交钥匙工程拖了8年
“从2010年拆迁到现在都8年了,政府也没有兑现承诺,我们的欲望便是想尽快住上还建房。”信访人刘某某见到中心信访督查组时,激动地说。
刘某某是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米庄镇官庄社区2组居民。他的欲望代表了官庄社区300多户群众的心声。
信访人所说的还建房项目就在湖北省襄阳市高新技能家当开拓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经查,2008年5月、2009年5月、2010年3月,原襄阳深圳工业园培植指挥部分别对高新区刘集办事处3个社区进行了拆迁,分别是魏庄社区、黄坡社区、米庄镇官庄社区。
2014年,原襄阳深圳工业园培植指挥部被撤销,由襄阳市高新区管委会接管。
2011年3月,经襄阳市政府批准,由汉江国投公司(原襄阳市培植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采纳竞争性会谈的办法,确定江苏复兴培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复兴公司)以BT办法培植还建房。
所谓BT是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确定培植方,由培植方卖力项目资金张罗和工程培植,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后由业主回购,并由业主向培植方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培植办法。俗称“交钥匙工程”。
根据拆迁安置协议约定,官庄社区还建安置韶光为12个月。
资金链断裂屡次延期
除了黄坡社区外,魏庄社区和官庄社区分为两期培植。然而,由于施工单位资金链断裂,导致工程工期严重滞后。
当地政府先容,3个社区中,魏庄社区还建房994套,一期442套已于2010年10月完身分房;二期552套,2018年1月交付钥匙,操持今年6月完身分派。
黄坡社区还建房944套,2017年11月已完身分房。
官庄社区还建房1472套,一期1076套,操持今年4月下旬前完成竣工验收;二期396套,一贯未开工培植,高新区管委会接管后决定采纳“以购代建”办法还建,314户安置在邓城新市民公寓,82户安置在市人才公寓。目前邓城市民公寓房屋已公布分房方案,市人才公寓的房屋估量2018年8月尾完成培植。
督查组通过听取情形申报请示、查阅资料、约见信访人、查看现场,创造地方政府存在事情脱节问题。起初还建房的培植管理主体是深圳工业园区拆迁指挥部,2014年这个临时机构撤销后,汉江国投公司接手,末了又交由襄阳市高新区管委会卖力。由于培植管理主体频繁变更了3次,导致事情涌现脱节、群众合理诉求得不到办理,甚至于该信访问题久拖未决。
三次易主监管不到位
在襄阳高新区管委会一间会议室里,信访人推门见到督查组时,略显拘谨。见此情景,督查组襄阳分组组长刘希洪立时安慰道:督查组这次来是为了核实你们反响的问题,不要紧张,请你们实事求是地反响情形。
与督查组见面的信访人,除了刘某某是襄阳市高新区米庄镇官庄社区2组居民外,和他一起来的还有5组的杨某某、6组的杨某某。他们都是官庄社区拆迁户的代表。
信访人反响,自2010年被拆迁至今仍未住上还建房,多年来一贯反响,有关部门就交房问题屡次作出承诺,但没有兑现。
刘某某当场拿出一份襄樊高新区深圳工业园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书,协议书签署日期是2010年9月23日,上面约定12个月交房。
信访人刘某某说,“屋子被拆了往后,社区的老人愿望早日住进还建房,可是有的老人去世时也没能实现欲望。”说到此,刘某某哽咽难语。
“你们目前的问题便是想尽快住上还建房,对吧?”刘希洪问道。
3位信访人异口同声:“对。”
“你们反响的情形与材料基本符合,诉求我们也听明白了。我们会负责研究你们反响的问题,督匆匆襄阳市和高新区有关部门负责对待。”刘希洪说。
约谈结束时,信访人对督查组的答复表示满意。
综合节制的情形,督查组认为,只管还建房培植进度严重滞后有许多客不雅观缘故原由,当地政府为理解决拆搬家民还迁问题也作了很多努力,湖北省信访局督查后培植进度有所加快,但从群众的角度来看,多年来住不上还建房,有关方面屡次作出承诺又都没有兑现,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法制日报》把稳到,自2012年以来,汉江国投公司就还建房交付期限多次作出承诺,有的年份乃至承诺了两次,但总是只承诺没有兑现。
剖析缘故原由可以创造,在项目培植前期,有关部门对还建房采取BT办法进行培植的风险考虑不敷,对培植方资格审核不严,监管不到位,屡次违约深究不力,甚至于还建房工期一拖再拖,是该信访问题产生的紧张缘故原由。
好事没办好群众喜变忧
赴湖北督查的第二站是襄阳市谷城县城关镇邱家楼城中村落改造项目。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拆迁后,至今仍未办理安置问题。
该项目经招商引资,实施政府勾引、市场化运作办法,2012年4月引入谷城华盟培植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进行互助开拓。
2012年12月,邱家楼城中村落改造项目还建房开工,先期培植还建房5栋,项目前期较为顺利。
然而,2014年初,由于湖北华盟培植投资有限公司(与谷城华盟培植投资有限公司体系一法定代表人)陷入民间借贷轇轕,被多家公司和个人起诉。谷城华盟公司因受包管关系牵连,导致邱家楼城中村落改造项目在建的5栋还建房被襄阳市中级公民法院查封,项目全部停建。
还建房被法院查封后,谷城县政府积极寻求办理问题的办法,向襄阳市中级公民法院申请解封5栋还建房中的4号楼,用于办理拆迁户的还建安置问题。
《法制日报》在现场看到,已解封的4号楼屋子内部已经粉刷完了,正准备接水、接电、接气。操持2018年4月下旬发钥匙。
“城中村落改造,这是政府给我们办好事,一开始我们都是乐意的,没想到等了这么久。我们也知道政府为我们拆迁户想了很多办法,也非常感谢政府。但没有自己的屋子就彷佛没有家,我们便是希望尽快住进还建房。”信访人方某某道出了心里话。
信访人李某某反响:这些年我们在外租房,但随着水、电、房租费涨价,每人每月100元的过渡补偿费偏低,希望适当提高拆迁过渡补偿费标准。
《法制日报》理解到,当地政府已经采纳了方法,从4月开始,拆迁过渡费从每人每月100月提高到150元。
通过和信访人交谈创造,他们很理智,既如实反响问题,又对政府积极事情的态度表示满意。
就连具有多年信访事情履历、多次参加信访督查的刘希洪都感慨,这里的老百姓善良、纯朴,能够体谅政府的难处,没有提出任何过高无理哀求。他认为,该县进行城中村落改造,出发点是好的,但好事要办好,才能让老百姓满意。
中心督查组盯得很紧
4月10日,湖北省武汉市市长万勇到江汉区约见了信访人盛某某,并哀求有关部门迅速组建专班,市区联动,加快进度,限期办理。
是什么事惊动了市长?原来是盛某某因拆迁安置问题一贯得不到办理。2009年,因旧城改造,盛某某与武汉市亢龙太子酒轩有限任务公司(以下简称太子公司)签订拆迁安置协议书,约定30个月内就地还迁。但还建房一贯未动工。
2017年4月,中心信访督查组对该信访事变进行了实地督查。2017年9月以来,信访人持续反响督查后事情无进展。
经调查,2009年,太子公司对盛某某的原住房区域履行拆迁,涉及189户,全部签订了安置补偿协议。个中,67户选择货币安置,包括信访人在内的122户选择30个月内就地还建。由于拆迁进展缓慢,武汉市长江大道培植道路红线扩宽压占项目用地,导致还建房影响周边住户采光等缘故原由,造成原地还建无法履行。2016年,武汉市江汉区决定采纳就近安置办法还建,经与武汉市地产集团协商,从该集团储备的航侧村落原钢材市园地块拟培植限价安置房源中,调处122套用于对接安置122户被拆迁户。
针对督查组提出的建议,江汉区政府制订整改方法,曾承诺尽快启动钢材市场项目开工培植,与122户重新签订安置协议。
但本次回访创造,江汉区政府对去年制订的整改方法只是部分落实。2017年10月尾前完成与122户被拆迁户重新签订安置协议的方法没有落实。
当地政府对回访督查触动很大,感想熏染到了压力。江汉区紧张领导表示,没想到中心督查组对原来政府承诺的整改方法盯得这么紧,没想到核查时如此较真。
“回访督查的紧张目的是紧盯地方落实的情形,防止整改方法空转不落地。”湖北督查组组长郭钦向见告《法制日报》。( 梁士斌)
兑现承诺才能彰显政府公信力
近年来,中心信访督查有一个辅导思想:对老百姓多次反响、诉求得不到办理的问题一盯到底。2018年首轮督查把“政府承诺不兑现”列为重点。
湖北督查事变表明,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不敷乃至是“零资金”的情形下,启动拆迁项目,无论是采纳BT模式还是开拓商垫资模式进行还建房培植,本身就存在极大的风险。一旦培植方资金链断裂,一定导致工程搁浅,群众无法按时回迁。如果政府事情涌现脱节、监管不到位、缺少处置应急预案,一定导致问题久拖未决,引发信访。
政府承诺既表示政府为民办事的情怀,也磨练政府公信力。政府不兑现承诺,一定侵害公信力。
不雅观察督查组本次赴湖北督查的信访事变,可以看出,诚信政府培植任重道远。有的地方还建房交付一拖再拖,最长拖了8年,乃至一年内承诺两次兑现未果;有的对群浩瀚次反响不作回应;有的连督查过的信访事变也没有完备落实到位。
为民办实事,兑现承诺不是一句空话,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柄,才能暖民气、让人放心。
中心信访督查,捉住政府承诺不兑现的问题不放,督查之后还要“转头看”,不仅是掩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也倒逼政府诚信遵法,依法行政。
至心希望地方政府站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信守承诺,筑牢政府公信力。( 梁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