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九街镇老樊村落形成于西汉之前,地名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舞阳樊姓的发祥地。近日,驱车前往这座静美的古村落,看刻着历史沧桑的遗存,听流传在这片地皮上的传奇故事。
春日的村落庄,暖风轻抚,麦田碧翠。穿过九街镇向西,约行驶十余分钟,一座古朴但不乏当代气息的村落落便映入眼帘。这便是老樊村落。解释来意,村落党支部布告、村落委会主任樊海龙,老樊村落小学原校长、樊氏宗谱(舞阳卷)主编樊宝山等人欣然陪同采访。在村落中溜达,随处可见精美的墙绘生动展示了《史记》《汉书》中记载的樊哙的故事。
老樊庄全貌(资料图)
老樊村落被澧河环抱,阵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清咸丰年间,为防乱筑寨。最初村落紧张在寨内,后向东、西伸展,两条东、西大街与六条南、北巷相通。
“我们村落原来叫老樊庄,老樊村落这个名字是1983年才改的。”樊海龙边走边向先容,“老樊村落是一个范例的农业村落。这些年除了栽种传统作物外,我们还发展了猕猴桃栽种、光伏发电等家当。许多人家盖了新居、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们村落天蓝水清,先后得到漯河市森林村落庄、漯河市卫生前辈村落等名誉称号。”谈笑间,樊海龙满是自满。
废弃坑塘变身光伏发电站
“老樊庄因樊哙而得名。”行至记载有老樊村落来历的宣扬展板前,樊宝山绘声绘色地向讲起老樊村落的历史。《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樊哙在鸿门宴上“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他跟随刘国交战四方,为汉室江山建立了不朽功绩。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封樊哙为舞阳侯。樊哙受封来到舞阳后,关注民生,常常下乡体察民情。有一次,樊哙下乡察看,行至现在河口村落渡口处时,人困马乏,便停下安歇。樊哙下马环视四周,瞥见澧河水自西而来又转向北去,转弯处东南方有处岗地被澧河环抱,背风旭日,阵势平坦,林木繁茂,认为此处是风水宝地,决定让家眷定居于此,与部下开荒种地建庄,取名为“老樊庄”。
朝廷曾给老樊庄赐有下马石,听说无论官职多大,到老樊村落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个制度一贯规矩到清末。如今,在村落庄西南还有一座樊哙老娘冢。墓冢原高十多米,现高两米多、直径12米,墓碑毁于1958年。
下马石(资料图)
樊哙老娘冢
深赤色的硬皮封面、古色古喷鼻香的内页……看到最新修订的《樊氏宗谱》(舞阳卷)时,不禁连连惊叹。参与宗谱纂修的樊宝山见告,此宗谱是樊氏族人同心协力用两年多韶光完成的。
舞阳樊氏以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舞阳侯樊哙为代表的樊氏家族为总堂号,名舞阳堂。舞阳堂《樊氏宗谱》古谱于20世纪中叶遗失落。重修舞阳堂《樊氏宗谱》是舞阳樊姓人多年的梦想。2021年,舞阳樊姓人召开动员大会,当天捐款12万余元。后来又有大刘镇的樊姓人、莲花镇包庄的樊姓人和吴城镇寨子村落的樊姓人参与个中。目前家谱已制作完成,拟定于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发放仪式。这是舞阳樊姓民气坎深处的情绪寄托。樊姓人自古有祭奠樊哙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举行拜祖大典。逢年过节也会组织族人举办祭祖仪式。
原走马门楼门墩
历史上的老樊村落家当浩瀚。据先容,老樊庄在唐朝、宋朝、明朝经济都很繁盛,曾有18个走马门楼,每个门楼前都有1米多高的看门石狮。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和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两次悬挂千顷牌(封建时期为褒奖巨富、地过千顷者官府赐牌,以示褒奖)。
原走马门楼门墩
“我们老樊村落以樊姓、安姓、庞姓等为主,个中樊姓约800多人。”樊宝山先容道,2000多年来,樊氏不断繁衍生息,迁出建村落。西汉期间,樊礼去樊哙墓守墓,后来发展成马村落乡樊庄。东汉期间,樊仁是当时的大将军,接诏书到山西剿匪,胜利后准备班师回舞阳老家,当地群众跪地挽留。樊仁被群众所冲动,就答应回老家带家眷来此定居。后来他和宗子樊立本到山西定居,发展成现在的山西省洪洞县的樊村落。
樊宝山先容老樊村落的前世今生
清朝乾隆年间,老樊村落地广粮多,吃不完的粮食就卖到外地。当时,老樊村落看重水上运输,在九街修码头买大船,几户樊姓人就在九街安家落户。九街的樊姓最有名望的是樊书合,是当时叶县、舞阳、郾城三县的剿匪司令。1921年,当地发生饥荒,他便让人在大街上砌了几个大锅台,用大锅做饭,让所有来这里要饭的外地人用饭。附近村落里谁家有灾有难都去他家赊粮,他就一个哀求:不准当强盗。当时人称“樊书合大善人”,深受群众爱戴。
据樊宝山先容,还有樊姓兄弟两人因看粮仓而迁出,今舞阳县莲花镇的樊庄因此形成。莲花镇的包庄也有不少樊姓人。澧河以北樊姓人的地多,来回垦植未便利,一部分樊姓人就在那里定居。莲花镇朱寺村落、吴城镇寨子张村落也都有不少樊姓人,舞钢草坡村落的樊姓人则是在乾隆年间从樊西海家迁出不断壮大的。
老樊村落西约一公里的地方是舞阳万寿寺旧址,现已损毁。相传,明朝崇祯年间,全国大旱,舞阳县令调集全县种地大户商榷赈灾问题。樊瑞年夜方解囊,救助了许多人。崇祯天子为表彰他的功德,下诏书拨专款为他建立一座寺院,这便是万寿寺。
在老樊村落,汉砖随处可见,一些村落民家里老屋子的围墙上都有捡来的汉砖,部分砖头上还雕刻着古朴的图案。
民居墙体上镶嵌的汉砖(资料图)
如今,老樊村落借樊哙之忠义精神教诲后人,传承樊姓文化,并通过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民俗节庆活动等,丰富村落庄文化生活,打造村落庄振兴新亮点。
“每一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我们将以获评‘千年古村落’为契机,加大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力度,重点对村落庄根本举动步伐进行完善,形成政府勾引、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发展模式,吸引外部投资和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九街镇党委布告魏会涛见告,“以文化振兴促进村落庄振兴。相信来日诰日的老樊村落将由一个偏远的小村落落逐渐成为活气盎然的明星村落!
”
漯河日报全媒体 李宜书
编辑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