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战区的丛林里、陡崖绝壁的植物丛中,成长着各种“兰花”,个中尤以叶片宽长“片片如剑”般的墨兰和叶片窄长挺立的剑兰为最甚。
它们丛丛自然成长,叶片墨绿,姿态万千,便是不着花,仅不雅观赏叶片姿态也令人愉悦。
乃至有的明显被炮火摧残,受到烟熏火燎有过损伤,但也没有影响到它发新枝、出嫩牙和连续成长,这不正是同我坚守老山的官兵们表现出来大胆顽强精神的写照吗!

老山主峰,32师师歌《我爱老山兰》镌刻于石碑

32师师歌唱响全国我爱你老山兰如钢似剑我愿伴你扎根老山 休闲娱乐

而市价老山雨季的“兰草”,受丰润雨露的自然滋养更显活气盎然,八玄月间正是着花的时令,那种时时溢出的独特暗香更使民气旷神怡!
我对兰花原来打仗不多知之甚少,也谈不上喜好。
纵然在阵地上工事旁和堑壕边见官兵们在废弃的罐头盒与弹药箱中种有各种花草植物,个中就有兰草但也是劈面不识,引不起我多少把稳。

不知何时,是哪位弄回来几丛兰花养在了指挥所内,空隙中得以不雅观赏和听人念叨,才开始有了兴趣。
创造它绿叶细长,姿态簌逸幽雅令民气旷神怡,也更理解阵地上的官兵们种花养草不仅是为呆板乏味、出生入去世的沙场植入了活气,更为战斗生活增长了独特情趣!

个中,兰花十分能干更感想熏染到它生命力的顽强,只管它受尽战火硝烟与风吹雨打,着花期还是会奉献出它独特的怡人暗香!
倍受官兵们的呵护与保重,自然也就有不少人将“兰花”草顽强的生命力,比作官兵们大胆无畏的奉献精神写入诗歌、散文,描摹入画和记入战斗日记之中,涌如今沙场阵地的小报和宣扬单上。

也的确如此,我32师官兵在沙场艰巨条件下总是死活相依患难与共,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将去世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94团2连战士赵琼生遭炮击负伤后,强忍疼痛救护转移战友下阵地,自己昏过去醒来仍坚持先救他人。
96团二枪连班长李小锋滑入雷区受伤,连长田应友阻退众人亲自前往救护,他背人返回时也不幸触雷炸断右腿,仍坚持抱紧小李防止下滑再次触雷,奋力将李班长送脱险境。
师工兵营班长钟高利与学员排长刘盛庄排雷中双双负伤,钟班长不顾自己安危,不让人再进雷场救护,自己背着刘排长顽强爬出60多米雷区。
还有官兵负伤后说“别管我、先救战友!
”对救护战友说“老兵你歇一歇再背我,我还有条腿,可以站一会!
”等等,类似在战斗中战友和官兵之间无私无畏相互关爱的动听业绩不胜列举!

后来,歌词为“我爱你呀老山兰,顽强的生命倍受了摧残,墨绿的叶片熏满了硝烟,芬芳的花朵开得更鲜艳。
我爱你呀老山兰,你顶住了风暴,抗住了干旱,阵阵的暗香沁入我内心”。

“我爱你呀老山兰,没有奢求活气盎然,只爱自己亲爱的故土,无私无畏装点着边关。
我爱你呀老山兰,你如翠如玉,如钢似剑,我愿伴你扎根在老山”。

以上两段如诗似画最具代表性的词句,就出自我师老山阵地基层官兵们的心灵感悟和战斗中的日记里,沙场死活情绪互换的感慨之中,也迅速演化成极富浓厚沙场环境和集聚真情实意的战地歌曲,成为当年国庆期间在军内外的舞台上演唱,在广播与电视里传播的盛行歌曲,乃至同当时的著名歌曲《十五的玉轮》一起风靡全国。

这支产生在当时的特定沙场,讴歌老山官兵们戍边卫国坚忍不拔精神的时期歌曲得以广泛传唱,除首先来自沙场官兵的真情实感外,军区政治部文化干事蔡朝东同道也功不可没!

蔡朝东给战士们教唱《我爱老山兰》

蔡朝东影响广泛的演讲《理解万岁》。
蔡朝东后来成为著名的演讲家,以宣扬老山精神为己任

蔡朝东大约于1984年8月中旬来老山“深入沙场生活”,他不同于某些机关干部为“镀金”而来,竟先后在老山的堑壕和猫耳洞里与官兵们同生活、同战斗月余。
他对阵地基层官兵的理解和熟习,以及他始终以战斗员姿态涌现的精神状态深得官兵们的好感和相信。
因此,他每次途经师指挥所在短暂的勾留中,所反响出的沙场话题与涉及同基层官兵们交往的情绪等都会给我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阵地上,始发于沙场实际情景和坑道官兵日记、诗歌中的片片词句,经94团宣扬股长邹荣禄同道整理创作后赞颂“老山兰”的诗歌,首先涌如今浸满油墨的《战地小报》上。

蔡朝东慧眼创造,经与邹荣禄共同提炼成上述歌词,由师文化干事雷鸣玉(后更名为雷鸣)谱曲,再经阵地、坑道官兵们演唱录音,末了蔡朝东同雷干事在师指挥所向部门以上领导申报请示、呤唱,播放阵地录音等,得到同等讴歌!

当时师党委对歌名还曾反复推敲,终极决定定歌名为《我爱老山兰》,并发出关照将该歌曲作为32师的师歌!
号召在全师范围内尽快教会、传唱。
之后,蔡干事与雷鸣玉将在老山主峰某连阵地坑道内录制、由官兵们合唱的《我爱老山兰》歌曲带去昆明,开始在云南广播电台向社会播放,继后经昆明军区、总政治部推举,国庆期间由中心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向公众传播,将《我爱老山兰》之歌推向了全军、全国。

这支出自老山阵地的“老山兰”歌曲,是我师官兵经历血与火战役的生动写照,是与敌激战和同大自然抗争凝成的精神结晶,也是我军边关将士保国卫疆的心声。
它传染、勉励着官兵们卫国戍边的战斗意志,也传染了曾经听闻和传唱过的一代军人、国人!
至今,我每哼起这支歌曲即仿佛又如当年置身在老山沙场,似又闻到边关的隆隆炮声,一个个战友熟习的身影和面孔显现面前,一幅幅战地场景如画如影般在脑海中映出,还有那不屈不挠而又姿态柔美的“老山兰花草”好似又散发出清香,连同那曾无数次涉足的边疆、边陲民族的人文风貌和自然山水浮现在面前,令我心潮激荡、思绪万千!

何以感慨!
沙场上多少生命毁损于炮火之中。
难得世间无数鲜花、异草与动、植物令人怜惜,边关将士们不仅保重兰花,阵地上被炮火惊吓跑来阵地藏身的

笔者(左)与刘副政委在指挥所洞外

此外,老山沙场雨季丛林中盛产的木耳又大又肥,野生的黄花菜也分外新鲜。
大受官兵喜好!
在天涯仍隆隆炮声中品食着沙场采摘的木耳、黄花菜,念叨起“战地黄花分外喷鼻香”的词句更别具情趣!
离开老山沙场多少年来一贯令我难以忘怀!
也再未吃到过那么肥大、鲜嫩的木耳和黄花菜了!
退休后曾让时任老山边防营副营长的儿子就地采购那里的木耳。
但不知为何?儿子几次拿回来的都不再有当年老山的木耳那么肥大、那么爽口了!

为改进阵地文化生活,上级专门为一线阵地连配发了收音机和不少书刊画册。
也便是在国庆节前,因北京将举行盛大阅兵活动,为能感想熏染到阅兵盛况。
刘玉尊师长召开办公会才决定:从师的经费中挤出几万元,派人到昆明购置了台“777牌”大功率的收音与录放机和一台摄像机、一部摄影机和一台复印机。

这在当时也是重大决议了,更提升了师机关文印、新闻采集的档次!
摄像机、复印机归我司令部管理,摄影机、收录机归政治部。
当年众人关注的北京“国庆大阅兵”盛况,我师官兵们在阵地上便是通过收音机收听的!
师指挥所里因有了“777”收录机,战斗间隙通过它播放点欢畅的音乐,收听国内外新闻等发挥了浸染,也的确能些许缓解沙场的呆板与烦闷气氛。

作战期间正值中秋佳节,军区和云南省为战区官兵送来月饼、水果、喷鼻香烟等慰问品!
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更是源源不断地送到阵地,许多大、中学校学生们写来的慰问信十分动听!
觉着不仅是我们在边疆上战斗,还有强大的祖国和公民与我们在一起,在用不同的办法支撑着我们!
关注着我们!
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还对参战官兵支属印发了慰问信,哀求地方政府慰问、关心参战官兵家人,办理他们的实际困难,使参战官兵倍受鼓舞!

【应读者之需,《战边关》一书予以加印,如有须要者请私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