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承诺出果率50%,我便下单了一个4.4斤重的榴莲。
只见主播去壳后称重,果肉有2.2斤。
”焦女士说,1个小时旁边她收到了货,拆开包装后以为不对劲——2斤多的果肉怎么这么轻?她将榴莲果肉带盒称重创造,重量刚过2斤,和直播间称重有不小的差距。

焦女士急速联系客服,对方回应称“可能你的称不准”“运输过程中水分有蒸发”,否认缺斤少两
焦女士又联系了平台客服,想申请退款或补差价,但平台以生鲜产品无法供应售后做事为由,谢绝了她的申请。

网购半斤菊花干燥剂占重一大年夜半  记者查询访问网购商品缺斤少两问题 汽车知识

“本以为视频开果能避免商家耍手段,结果还是被坑了。
”焦女士只能无奈“认栽”。

《法治日报》近日调查创造,网购商家在克重上“做文章”的情形并不少见,个中生鲜水果、零食等为重灾区。
一些商家或堂堂皇皇缺斤少两,或失落包观点,将包装重量算在“净含量”里,导致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创造实际重量与标注不符。

受访专家表示,商家出售的商品缺斤少两,违背了老实信用原则,或构成虚假宣扬乃至敲诈,需承担相应的法律任务,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赔偿货款的三倍或500元的赔偿。
但实践中,因取证难等缘故原由,消费者维权每每勾留在退差价、退邮费、退货款等阶段,很难对不法商家实现有力打击。
对此,平台应加强审核监管,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精确处理投诉内容,对有缺斤少两问题的商家严厉惩罚。

缺斤少两时有发生

生鲜坚果成重灾区

“下单时,商品详情页写着,一斤大桶装,两桶顶六桶。
结果收到货后,我以为重量不对,去掉塑料桶和干燥剂一称,鸡肉干的重量不到400克。
”今年7月,在湖北孝感上大学的李师长西席在某网购平台下单了两桶鸡肉干,得手后却创造商品重量和承诺不符。

李师长西席联系店铺客服,客服发来一张产品信息图,上面显示“风干鸡肉条,净含量200g/罐,重量250g/罐”。
“这不便是在玩‘笔墨游戏’吗,买的时候说一斤装,结果是连包装一斤。
”更令李师长西席朝气的是,商家供应的产品信息,在商品详情页中并不可见,“难道消费者要下单后创造问题,找到客服才能知道‘净含量’和‘净重’的详细信息?”

气不过的李师长西席向商家申请退款不退货,商家谢绝后又申请平台参与,过了几天,平台剖断商家不存在违规行为,关闭了李师长西席的退款申请。
李师长西席说,自己精力有限,不想再为这事作进一步维权了。
他只能无奈地写了一条差评,发出后被淹没在评论区内。

多名消费者向反响,在线上购物时,也碰着过商家缺斤少两的情形。

不久前,北京市民张师长西席在某线上买菜平台买樱桃。
冲着详情页先容的“4J大果,果径32mm以上,净重3斤”,张师长西席下了单。
收到货后,他创造果子大小不屈均,很多肉眼可见达不到32mm以上,还有不少坏果。
他自己称重创造,连果带箱只有2斤多,“加上冰袋才超过3斤”。
他把称重图发给客服,客服却说“生鲜在运输过程中的水分会减少,损耗在所难免,不予赔偿”。
在张师长西席多番坚持下,客服终极仅赞许给他一个5元无门槛红包补偿。

“一共250克的菊花,包装袋里放了122克干燥剂。
”在上海读大二的医学生叶女士两个月前为了做实验,在某电商平台买了一包250克的贡菊。
由于做实验哀求数据精准,她第一次称取了72克菊花,第二次再称创造剩下的只够36克,加起来也只有108克。
她拿出包装袋里的干燥剂一称,创造干燥剂就重122克。

“干燥剂比商品实物还要重,关键是加上干燥剂也不足250克。
”由于有称重图片,叶女士成功退了款,但她还是气不过,“要不是我做实验有称重条件,真被商家乱来过去了。

遭遇“干燥剂杀手”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今年3月,有测评up主发布视频称,网购的100件坚果、干货、零食产品逐一称重创造有70件商品缺斤少两(缺重5克以下的不计),缺重超过10%的有43件。
详细称重显示,一包500克的瓜子里,干燥剂重量127克;一份500克的干桂圆,干燥剂和包装袋占重136克;一份250克的干喷鼻香菇,包装和干燥剂占重121克,货品实际重量只有129克,差不多只有标重的一半;一份干竹菘标重50克,净重实际只有14克。
这些商品的店铺信息显示,多款商品的销量都达10万+。

该up主说,购买这些商品累计本钱为2186元,根据每件商品单价折算,累计被干燥剂、包装袋“偷走”264.91元。
“这些都是随机挑选的销量较大的商品,按照总销量推算的话,从消费者手里扣走了多少钱?”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先容,网购商品缺斤少两,商家违背诚信经营原则。
经营者供应商品或者做事不符合商品解释、实物样品等办法表明的质量状况,或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取的商品标准,经营者应该承担民事任务,一方面,应该积极卖力修理、改换、退货;另一方面,应该赔偿消费者的丢失。

“商家还可能构成虚假宣扬,严重者,构成对消费者的敲诈。
在网络购物缺斤少两的情景下,商家在商品解释页面、订单详情页面对商品重量、数量的描述,属于以虚假的商品解释、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办法发卖商品,属于敲诈消费者的行为。
”任超说,根据消费者权柄保护法,经营者供应商品或者做事有敲诈行为的,应该按照消费者的哀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丢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管做事的用度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敷500元的,为500元。

维权大多仅退差价

平台不能坐视不管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形剖析。
从消费者反响的情形来看,网络购物缺斤少两时有发生。

消费者反响的问题紧张有:一是商品重量不敷。
一些商家在标注商品重量时故意模糊净重与毛重,或将包装、辅料、添补物计入总量,消费者收到商品实际重量远低于宣扬重量。
二是定量包装商品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
部分商家网络售卖定量包装商品实际数量与包装标注数量和规章许可短缺量有较大差距。
三是网购电视机尺寸缩水。
一些专门在网络渠道发卖山寨品牌、小品牌电视的经营者存在虚标屏幕尺寸问题,消费者创造后商家不仅不承担虚假宣扬任务,退货时消费者还需自行承担运费。

个中,消费者翁女士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某外卖平台,反响其在该外卖平台某店铺购买了一盒酱板鸭,商品页面描述重量为701克,消费者收到酱板鸭后在未拆封情形下进行称重,创造连带打包盒、打包密封防漏膜和食品,一共重量仅为358克。
消费者通过外卖平台与店铺沟通,卖家称是鸭子再加工制作干了,不承认缺斤少两,随后还变动了商品详情页先容,把下单时描述的701克变动为501克。

调查创造,当消费者购买多件数商品时,每每会碰着缺斤少两的情形。
比如有的抽纸标注80抽,买来一数,实际只有60抽;有的牙签标200根,实际只有122根。
一名消费者说:“我在某平台不同店铺买了3次垃圾袋,每次数量都不对,偏差最大的一次是买100个垃圾袋,数了下只有50个。

有网店店主见告,不少商家用缺斤少两的办法节省本钱、提高利润。
常见的办法有:在售卖多件商品如垃圾袋、抽纸、条记本时直接缺斤少两,赌的是绝大部分消费者不会逐个数;失落包观点,例如有的条记本,详情页宣扬有240页,实际卖的是120张,有的棉柔巾流传宣传可以用400次,实际只有30抽;用包装或辅料压秤是第三种套路,比如有人买50克重的紫菜,外包装加上纸壳,重量就高达30克。

山东济南的岳女士在网上花45元买了500个垃圾袋,分成10卷,每卷50个。
收到货后,岳女士想到之前在网上看到过,有商家会故意少给垃圾袋,以是她和丈夫一起拆了4卷,创造每卷都少2个到5个。

岳女士找商家理论,对方矢口否认缺斤少两,称“在正常偏差范围内”,只赞许“你退回来,我们给你退款,你假如不愿意可以走法律路子”。
之后,岳女士找平台投诉,平台赞许退款不退货后,商家还联系岳女士,气势汹汹地说“这是平台赞许的,我正在找平台申说要回这个钱,如果要不回,你等着我走法律路子吧”。

岳女士把经历发在网上后,不少网友表示也在这家店买过东西,也碰着过缺斤少两的情形。
还有网友把稳到,该店铺目前仍在正常运营,“有过缺斤少两情形,平台没本色性惩罚,难怪商家那么嚣张”。

北京德恒状师事务所状师吴迪说,消费者在网购时碰着缺斤少两问题,要证明商家存在敲诈从而得到“3倍赔偿”有一定难度。

首先,证据网络难。
消费者须要供应明确的证据来证明商品的实际重量或尺寸与商家标注的不符,但网络这些证据(如称重后的照片或视频)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在商品已经开封或利用后。

其次,维权本钱高。
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可能须要耗费大量韶光和精力,与商家或平台进行多次沟通,乃至须要通过法律路子办理,导致维权本钱较高。
一些商家可能会推脱任务或者直接修正商品页面的描述,从而使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陷入被动。

再次,暗藏性强。
很多网购商品的缺斤少两问题具有较强的暗藏性,消费者每每在收货时难以立即察觉,等到创造问题时可能已经超过了退货或投诉的时限。

受访专家指出,在多起缺斤短两案例中,平台以“生鲜产品不售后”等为由,谢绝消费者的维权申请,或仅对商家用退差价等办法处理,并未对商家进行本色性惩罚,导致部分商家有恃无恐,缺斤少两事宜反复发生。
在网购商品缺斤少两问题上,平台不能坐视不管。

“如果网购平台明知或应知其平台商家存在缺斤少两的征象,但未采纳必要方法,例如网购平台曾收到消费者对缺斤少两的反馈或投诉,但并未对涉事商家进行相应调查或重新评级等必要方法,则应该与商家承担连带任务;如果网购平台不能供应商家的有效联系办法,则消费者也可哀求网购平台赔偿;如果网购平台就商品的质量(包括数量)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比如网购平台承诺该平台商品不存在缺斤少两的征象,则网购平台应该履行承诺,承担任务。
”任超说,网购平台应该积极办理网购轇轕和争议、保护消费者权柄。
消费者与平台商家发生争议时,平台应该积极帮忙消费者掩护合法权柄,并供应原始条约和交易记录。

加大抽查强化惩罚

实行信用评价体系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的关照》,聚焦缺斤少两等突出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事情。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通过整治,线下市场缺斤少两干系投诉量有所低落,但网购领域干系问题仍时有发生。
网购商品缺斤少两问题具有较强的暗藏性,消费者若无一定生活履历,或收货后不进行称重、检讨、核验,很难创造干系问题。
建议干系监管部门加大对网络发卖商品缺斤少两问题的抽查和监管力度。
提醒消费者只管即便选择信誉好的正规商家,避免梦想便宜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
经营者应负责核实所售商品的实际尺寸或重量,准确标注,杜绝误导消费者。

任超建议,加大司法力度,监管部门可加强对网络购物市场的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检讨活动,严厉打击缺斤少两等违法行为。
同时,积极处理消费者的反馈与投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柄。

他还提到,网购平台应建立健全商户管理制度。
首先,网购平台应该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增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定期检讨商品描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网购平台需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机制,以威慑潜在的违规行为,及时惩办或清退违规商家,并完善商家书用评价体系。
此外,网购平台还应该供应技能支持,开拓和推广利用电子秤等设备进行商品重量验证的技能办理方案,降落消费者维权难度。

吴迪认为,干系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购商品的抽查力度,尤其是对缺斤少两等涉及消费者权柄的问题,应设立专门的法律条款进行明确规范,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建立商家书誉评价体系,对存在问题的商家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匆匆使商家自律,减少违法行为。
对某些随意马虎涌现问题的商品(如定量包装商品),实行更为严格的标识标准,哀求商家明确标注净重、毛重等信息,避免消费者被误导。

“消费者可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把稳商品描述,只管即便选择有良好评价和信誉的商家进行购物,可以通过查看商家的评分、评论和历史交易记录来进行判断;购买前仔细阅读商品描述,特殊是重量、尺寸等关键信息,确保商家明确标注净重而非毛重。
同时,消费者需把稳保留证据,下单时保存商品页面截图,收到商品后立即进行称重或检讨,并拍照留证,以便日后须要时作为证据;也要长于利用电商平台供应的消费者保障做事,如七天无情由退换货政策以及平台内的投诉机制。
”任超说。
( 孙天骄)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