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宁波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城镇老旧住宅小区改造试点的城市,重任在肩、谋划在前、行动在先,持续在事情组织、资金张罗、长效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共同缔造”,从“最多100天”到“只要20天”,从“筹资难”到“即交即用即补”等多个转变。

随着改造渐次着花、持续扩容,如今一栋栋老屋旧貌换新颜,一项项事情创新绽放于四来岁夜地,一张张幸福生活的答卷交到了百姓心田里。
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成为宁波城市有机更新的“金字招牌”。

组织引领治理立异 合营创作创造美好家园宁波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纪实 汽车知识

在实践中获取成果,从成果中提炼履历。
老旧小区实现华美“转身”的同时,一套“政府勾引、基层推动、业主点单、多元共建、建管并举”的宁波模式逐步形成。
宁波也从中开启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遵照“共同缔造” 全民全程参与

环绕住建部提出的“共同缔造”理念,宁波积极调动居民、社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突出问题和需求导向,聚焦改造意愿共同征集、改造内容共同切磋、改造方案共同研究、改造过程共同参与、改造效果共同评议,真正彰显“共同缔造”的理念精神,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

今年来,宁波通过成立“全市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事情领导小组”,各地建立专项小组,确保事情全面着花、推进有序、迎刃而解。

“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的事群众参与着办。
”鄞州区采取“实事求是、核定规模、项目入库、竞争上岗、清单管理、点单做事”的模式,把改什么、怎么改、谁先改的权力还给居民,极大地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北仑区把“小区业主全程参与,社区干部全程跟踪”作为紧张事情原则和手段,将社情民意贯穿于改造始终,形成“群众点菜,政府接单”的改造履历。

三分建、七分管。
改造提升小区硬件举动步伐后,如何巩固改造提升成果,造就居民的共同缔造意识,打牢长效管理的根本,也是宁波在事情推进中一贯思考的问题。

特殊是针对一批无物业的老旧小区,推动管理模式从“靠社区管”向“自治共管”转变。
通过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完善小区后续自治管理,办理改造后期管理难题,避免因管理缺失落、无序而造成改造成效不能持续,结果又走回老路。

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气。
工程风起云涌开展,唤起了居民共建家园的激情亲切,如今走进宁波的各个街道社区,自治小组、义工军队随处可见,带起了社区洁美、大家有责的良好风气。
而且越来越多的居民志愿承担起小区的后续管理事务,改造管理的效果不断提高,百姓的得到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随之大幅提升。

“公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神往,便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根据操持,宁波将力争通过3年韶光,至2022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全部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目标不息,探索不止。
未来,宁波还将连续优化顶层设计、坚持“共同缔造”理念、积极发挥基层力量、科学整合改造内容、着力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在吸取各地精良履历的同时,努力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事情供应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履历。

创新基层自治 打造示范“标杆”

居民是改造主力军,基层组织是核心牵引力。
宁波充分发挥干部在基层自治组织、街道社区(小区)的带头引领浸染,当好先锋模范,鼓励城镇居民积极参与改造,充分达成基层自治的共识。

贝家边小区、砖桥巷小区、茗雅苑小区曾是江北白沙街道的三大“老破小”,自去年改造以来,通过组织引领,创新基层管理模式,已逐渐蜕变成为全市破解老旧小区民生顽疾的“三大典范”。

通过基层干部带动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基层自治和改造事情相领悟、两促进。
鄞州还结合当地的“周二夜学”、“三进三做事”、选派“第一布告”等事情,深入基层、靠近百姓,确保居民诉求表达无障碍、互动联动无断档、信息反馈无拖延、增强小区自治管理和自我更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着一些业主对改造成果存在疑虑的情形,各地基层干部的榜样示范浸染就不可小觑。
他们积极带头相应,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小区居民的改造积极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宁波市住建局有关卖力人表示:“我们将连续坚持党建引领,践行共同缔造。
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理念,理清任务清单、权力清单和司法清单。
规范物业企业信用管理,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做事企业共同管理的新机制,全力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管理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共管共治、共建共享。

项目“打包”改造 提速更要提质

推进并延伸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宁波还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老旧小区改造事情中。
结合国务院在浙江和全国15个城市开展工程培植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宁波创新提出“5+N”试点方案,即履行设计、施工、监理、市政、绿化等全过程EPC总包模式,采纳一次性招投标,尽可能把老旧小区改造的审批韶光压缩到最短。

据悉,当前全市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开工前的审批事变已压缩在5项,审批时限也压缩至20个事情日。

压缩审批时限,同时也要保障审批制度改革后的质量不降落、安全隐患不遗留,为此,宁波全面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
现场派驻全过程工程咨询做事单位,全面承担从方案设计、立项审批、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施工管理(包含工程监理)等各环节管理事情。

这种“全过程工程咨询做事”的新模式,在海曙区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中已得到充分运用。
该区先选出问题多、抵牾多、困难大,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3个试点小区形成“群雁方阵”,再通过范例引路、示范带动,其他小区紧随其后,陆续启动立项、设计以及全过程咨询、施工等各种招投标事情。

面对改造项目繁杂、韶光紧、任务重,为将居民身边的“痛点”一扫而空,鄞州区还提出“最多改一次”。
便是通过多元一次性立项、一次性审批、一次性落成,实施改造项目“全打包”,避免反反复复进场动工。

“最多改一次”改的是方法、理念。
通过前期仔细“摸底”,宁波着力对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路面、墙面、水箱、管道、管线平分歧程度的破损,进行统一集中的修缮、整理和更新;同时还凑集宁波的海绵城市培植,把雨污分流、地下管网改造、停车位改造、无障碍举动步伐配置等持续串难题融入个中,务求在改造中一并办理。

“最多改一次”改出了宁波特色,也改出了宁波速率。
通过统筹主干道整治、停车位改建、污水零直排创建、电梯加装等项目内容,又重点布局垃圾分类“新时尚”,宁波不仅全面提升了老旧小区环境质量,还大大缩减了老百姓的改造“阵痛期”。

“联合审”“零次跑” 提速电梯加装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不仅认定条件专业,而且审批手续繁多、群众见地不一,也是各地老旧小区改造的工程项目中公认的难题。
而宁波在创新审批模式高下足功夫,开全国之先河,将加装电梯的性子定性为“特种设备安装”,合理简化了建筑工程施工所须要的繁杂流程,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开辟出了一条“快速通道”。

宁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破冰”,是在2017年年底鄞州区孔雀小区首部电梯的动工。
而且短短2个月电梯就竣工投用,让受益的楼道居民愉快不已,也让街坊邻居倾慕不已。

紧随其后,各地老旧小区纷纭提交申请,加装电梯越来越多,审批开工的速率也越来越快。
“加速度”的背后,是宁波的部门通办“联合审”制度的推动。
原来须要17个部门统共40多个公章的审批流程,终极简化为5个部门自己内部联合审批,让电梯企业及工程队进场动工的韶光大大提前。

值得一提的是,镇海区通过各级部门和各行业单位紧密协作,实现进一步流程简化,为加装电梯再次按下“加速键”,在全市率先实现电梯加装的群众“零次跑”。

把繁芜的事情大略化,分散的事情集约化。
去年6月开始,镇海多部门联合,采取进小区现场勘查,进社区上门办理申请手续的办法,探索尽可能让群众少跑腿的审批办法。

“一接到业主有加装电梯的意愿,我们就会提前参与,剖断其是否具备电梯加装的条件。
随后做好方案、造价及用度分摊阐明等事情。
公示期间,街道、社区等还会做好周邻房屋业主的干系阐明事情,取得周围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镇海区培植交通局干系卖力人先容。

前期事情完成后,干系部门会辅导业主代表填写申请表,并在5个事情日内,组织属地街道、方案、城管、市场监管、经信、消防、供电等部门,联合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广电、通信等专业部门到现场踏勘,会议集中联审,一日办结。

针对前期反应集中的加装过程中的困难和难点,宁波市住建局方面不断总结研究,持续细化和完善干系政策,出台“高阶版”加装电梯指南,持续推进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
目前,宁波市六区已经全面实现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审批“零次跑”。

据最新统计,全市已明确的电梯加装有上百部,个中44部电梯已落成并投入利用,另有39部正在施工中,21部电梯已完成审批或正在审批,约190个楼道正处于电梯加装前期准备阶段。

资金多元张罗 破物业“提价难”

险些所有城市都会面临同一道难题:老旧小区改造须要实实在在的资金注入,那么改造资金从何而来?如何分摊更合理?又该如何保障小区“养老金”的来源?宁波从未停滞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

基于“共同缔造”的理念,政府补贴加业主自筹的模式,是宁波开展各种项目改造时较为普遍采取的。
但并非仅止于此,鼓励社会成本参与,积极探索资金多元化张罗,达到共同履行老旧小区改造的目标,当前也已成为各区县市的共识。

江北区与多家国企深度对接和折衷,企业发挥自身技能上风的同时,为改造和更新项目供应资金支持,尽显各自的社会任务。
例如该区中马街道槐树公寓改造时,国家电网投入500万元更新母线、配电房等所有电力设备;自来水公司出资50余万元全面改换小区内的主供水管道等。

“对付社会成本投入部分,我们许可其抵扣居民出资额。
同时,鼓励社会成本积极参与培植卫生做事站、幼儿园、室外活动园地等公共做事举动步伐,为老旧小区改造注入多方面的动能。
”镇海区培植与交通局有关卖力人先容。

奉化区在楼宇聪慧门禁系统改造方案中,通过与第三方互助,将“小资金”实现了“大利用”。
规定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总用度的25%,街道也承担25%,第三方承担50%。
同时,承担资金“大头”的第三方公司可得到每栋楼宇门上0.5平方米指定广告位的10年经营权。
比较政府上门事情让居民直接支付改造用度,这样的办法更能被大众所接管。

同样难得的是,22年房龄的鄞州孔雀小区实现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补缴,这在全省都实属罕见。
而且小区通过“即缴即补即用”给小区“治病”,让老百姓看到了补缴的实际好处,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共治共享的意愿。
这一履历随后被推广至区内外。

比起筹资改造整治,巩固改造效果,提高后续管理做事水平,是老旧小区所面临的更大寻衅。
在物业费难收、物业做事水平跟不上这一“恶性循环”问题上,宁波海曙区却走出了一条“以质定价、质价符合”的路径。

“门卫24小时有人值班,车辆出路有登记,物业费没白涨。
”海曙梅园社区的李师长西席对现在的小区做事赞不绝口,这个20多年没涨过物业费的小区,年初引进新的物业公司,街道、社区和业委会谈论提出“年度考评”办法,对物业公司进行“阶梯式”提价,要提价就用质量说话。

梅园社区只是一个缩影,海曙全区已有22个小区物业费完成了提质提价的事情,为各地供应了宝贵履历。
事实上,去年10月宁波就出台了中央城区老旧小区物业做事收费的辅导见地,确定最低收费标准。
随后,各地通过探索及相互学习,物业收缴率大幅提升。

北仑区为掩护巩固改造成果,许多原来无物业的“老破小”也陆续引入物业企业。
外洋新村落自年初迎来物业公司以来,着重处理环境问题,同时全程参与小区微改造、微更新,让居民们持续体验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管理做事,物业费从180元/年提高至0.6元/平方米,许多小区顽疾也因此迎刃而解。
(王凯艺 吴培均 廖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