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婵 周婷婷 图/王小虎 邓楚睿 胡晓蕾
在惠州下马庄九岗山脚下,有一眼古老的泉水——将军泉。历经岁月,将军泉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冬暖夏凉,千年来流淌不息,成为惠州城内唯一至今仍在利用的古泉,保存无缺,2015年被列入惠州市文保单位。
古泉水深受人们的青睐,每天从清晨到傍晚,打水的居民相继而来,成为附近一道独特景不雅观。未来,如何更好地活化活用古泉?6月8日,惠城社科讲堂之“将军泉”专场研讨会举行。现场,专家认为将军泉具有较高的商业、人文、历史代价,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链接好上风资源,让将军泉“活”起来、走出去,让更多人熟知。
令人欣喜的是,当地正在积极行动,发挥将军泉特色上风的同时,操持整合周边九岗山、南山公园等生态资源,打造休闲娱乐场所。未来,市民游客们或将可以在千年古泉旁“登山、赏景、品茶”。
环境宁静
老树荫蔽古泉清澈,打水之人相继而来
千年古泉位于九岗山下,依山而生,周边绿树成荫。拜访当天,惠州高温来袭,雨后更加闷热难当。然而,站在古泉旁却能感想熏染到透心清凉,一阵微风拂过,心情惬意。
走近一看,古泉池呈长方形,由麻石围成,长2.5米,宽2米,池深约2米,泉水清澈见底,一条鲤鱼在水中畅游。“泉池养鱼防止投毒,这是祖上传承下来的习气。”马庄村落委会下马庄村落民小组组长邱东尧先容,古泉水从地下缓缓渗出后,经由过滤,源源不断地被引入不锈钢水箱,水箱上还安装了几个水龙头,方便人们打水。
古泉池旁,一棵粗大的“千金树”仿佛一把巨大的伞,为将军泉和打水之人避雨送荫凉。村落民都说,这棵树屡砍不绝,风吹不倒,饱经沧桑,如今仍枝繁叶茂,树龄无法考证。古树与古泉相生相伴,更显环境宁静自然。
拜访当天,雨淅淅沥沥地下,但前来打水的人相继而来,大家手里提着空桶,场面壮不雅观。不少外地人专门开车前来,不一会儿将五六桶泉水摆满后备厢,满载而归。有人等不及手掬一口水喝,以解暑气。
“我们家每天都会来接一次水。”村落民陈女士见告,泉水清冽甘甜,泡出来的茶更加回甘。林师长西席在惠州经营一家餐饮店,猪肉汤是店里招牌,让无数食客回味无穷。他说,让猪肉汤鲜美起来的窍门,便是用将军泉的泉水。
“泉水能三煲,煲茶煲汤煲饭。”据邱东尧先容,周边不少餐饮店、酒店专门前来打水,险些每天都有一两百号人来,有的乃至一拿便是几十桶,每桶水都象征性地收费2元,紧张用于日常掩护古泉、补贴守泉人。
神奇传说
比拼胜出声名远扬,承载村落民乡愁影象
将军泉历史悠久。据《河南岸志》记载,秦朝名将赵佗每到一处都会专门开井打水,专供帅府人马饮用。公元前206年,赵佗盘据岭南率兵驻扎在九岗山一带,并开了一眼新泉,“将军泉”由此而来。村落民还将这一故事篆刻在古泉旁的石碑上,永久流传下去。
将军泉之以是声名远扬,离不开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的叶弄璋。据传,叶弄璋喜好品茶,为求好水在西湖永福寺设台鉴定,由各地派专人同时送来当地泉水。经比试,三十天后其他泉水均长青苔变质,唯独下马庄将军泉水四十五天不变质且保持厚味,乃茶道上品。从此,将军泉名声大振,前来打水煮药泡茶饮用者相继而来。
这口流了上千年的古泉,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村落民。上世纪90年代之前,险些家家户户都出门担水,家里有三四个水缸存水,用以泡茶煮水煲汤。如今村落里早都通了自来水,但村落民还是喜好喝将军泉水,每天都会来挑水。古泉池旁的红砂岩台阶也因长期踩踏而形成了平滑的凹坑。有专家称,这应是明清期间的建筑构件,充满历史感。
如今,村落里老人家打水后,就会坐在泉边上待一会,或许是回顾昔日打水的光阴。据村落民回顾,儿时都是在古泉旁沐浴洗衣服、玩闹嬉戏,生病了就在罗汉石前许愿,然后舀一碗泉水喝下去,祈求药到病除。惠州素有取七夕水的习俗,听说太阳升起前取的“七夕水”终年不变质,有药效。因此,每年七夕午夜十二时,古泉旁灯火通明,人们拿着水桶排长队,流水声不断,这一习俗也持续了几百年。
不仅古泉故事多,周边的一山一石也都有神奇的传说。将军泉背靠着九岗山,据当地流传,九岗山是九罐金银变成的,故名曰“九岗山”。据村落民邱建明回顾,小时候在山林深处能看到小瀑布,颇为壮不雅观。山上怪石嶙峋,个中有一块像脚印的石头,被当地人称为“神仙脚印”。山上有奇花异草点缀,相依丛生,风光明媚。近些年来,由于九岗山险要,登山困难,鲜有人问津,但也因此保留着原始状态。
在间隔将军泉约两米之处,还有一块天然形成的罗汉石。罗汉石并不大,通体长满青苔,千百年来被当地人视为罗汉化身,称为“许愿石”。据村落民先容,以前许愿石是紧靠着古泉,但由于喷鼻香火兴旺,担心灰尘掉进泉水便移开。
将军泉还孕育了两位将军,往事在当地口口相传。近代惠州名人丘耀西于1911年10月应孙中山号召,组织300余人叛逆反清,在古泉边,饮水许下必胜的誓言。结果一举攻入博罗,生擒清防营统领何镜廷,叛逆成功。其余一位名人邱兆琛从前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后赴德国留学历经疆场,参加过北伐战役、淞沪抗战等,曾任十九路军高等参谋,授中将军衔。
未来发展
挖掘古泉文化资源,打造将军泉茶艺区
今年65岁的邱叔每天早上5时到泉边,扫地、清树叶、开水盖……日复一日,守着古泉长达8年。“看到泉水干净了,心情就很好。”邱叔朴实地说道。
为防止将军泉被污染、周边环境被毁坏,2002年旁边,村落里组织安装栏杆,将泉池围了起来。还雇了两名守泉人,每半月就清理一次古泉。
每年,村落里还组织检测泉水,让打水人放心。经查验,地下水为无压自流水,雨季含水层可得到地表水渗入补充,以是千年不涸。泉水含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如偏硅酸和锶等,对人体康健有效。只管如此,专家提醒,泉水还是须要烧开后饮用。
作为一个城中村落,下马庄与繁华的商圈仅一街之隔,发展日月牙异。“不管怎么变,只要找到古泉就能找抵家乡!
”邱东尧说,将军泉是一个承载着下马庄人共同影象的人文地标,无论如何都会守护好。
未来,如何更好地活化利用古泉?在惠城社科讲堂之“将军泉”专场研讨会上,惠城区社科联主席邓远辉建议,进一步挖掘完善将军泉的历史文化,链接各方文化、资金等资源,区社科联将全力助推将军泉发展,“下来,我们将持续将深入挖掘惠城大地的历史人文典故,让沉睡的文化宝藏‘活’起来”!
“将军泉有文化有故事,传承保护较好,是具有灵气的宝地!
”惠州市惠城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钟广进接管采访时表示,惠州城历史上有六大名泉,目前仅将军泉还在利用,具有一定的历史代价。紧张的是连续保护传承好古泉,不断网络更新历史资料,让人们记住乡愁。同时,综合挖掘利用好古泉的文化资源,创新推广办法,打造出千年古泉的招牌。
据惠城区河南岸街道马庄村落党总支布告、村落委会主任邱锦青先容,当地将投入两千万元用于下马庄佳构村落培植。个中,将军泉是重点改造项目之一。该村落操持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放置两套直饮水设备,方便市民游客取用康健安全的泉水,打造茶艺区,让市民“赏美景,喝好水,品好茶”,重点培植九岗山登山道,串联起山林深处的小瀑布、“神仙脚印”等景点,与南山公园相连,打造一处全新的休闲运动好去处,以文化赋能村落庄振兴。
【文脉众议】
泉水无声润鹅城
文/苗理洁
惠州是座名副实在的水城。且不说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的恢弘大气,也不说西湖、红花湖静卧城中的安详,单说那东西南北环城数里、数十里,汲汲不尽的泉水,无不令文人骚客诗意大发,笔走龙蛇。
绍圣元年十月,苏东坡被贬惠州,曾三次游览惠州城东北方二十里的白水山汤泉。泉水流过数丈高的佛迹岩,苏东坡被泉水依山势而激荡的雄伟气势所倾倒,文思如涌,思绪万千,提笔写下“奔雷溅玉雪,潭洞开水府”“汤泉吐焰镜光开,白水飞虹带雨来”“溪流变春酒,与我相宾主”等佳句。
如果将白水山汤泉比喻为撼天动地、守护鹅城的威武大将军,那么西湖西南的小榜山和螺山之间的复苏泉,就可谓是“监察御史”了。它在监督和提醒为官者,需做个“全球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廉明自律的清官,做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复苏泉”源于古木青葱、松风谡谡的挂榜山一脉,不管四季如何变革,复苏泉始终清澈纯净如一。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墨客屈大均曾记载惠州西湖复苏泉是广东省十二名泉之一。万历十三年(1585年),广东提学魏浣初巡察惠州,探胜西湖,酌饮此泉后,赞不绝口:“一泓湛然,深不盈尺,弗分冬夏,宽裕也。色如碧玉,味若琼浆,较他泉为特重,藏经旬如新汲。”复苏泉,因质净水美,被人授予丰硕的人文意蕴,令惠州西湖在史上留下一处绝色风景。
天赐惠州多水,水养人,泉润人。惠州西湖五湖之一的丰湖西南角波折处,旧时有个黄塘村落,有大片的菜地,种出的菜肥嫩无渣,清甜适口,备受青睐。外人看这波折的黄塘村落极像一只大元宝,以为此地沾了好风水的光,才种出那么好吃的菜。殊不知是挂榜山一脉的大石壁(地名)、小石壁(地名)丰沛的山泉水携复苏泉等等汇合至此,才使这“元宝”处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让黄塘菜在地方志留下随处颂扬的隽誉:“黄塘‘条羹白’(一种白菜名字)似翡翠,黄塘芥菜好爽甜”。惠州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诗曰:“黄塘寺畔(旧时黄塘有古寺)几人家,种菜年年如种花,卖菜入城归欲晚,湖船携酒看残霞。”
光阴荏苒,岁月飞逝。大、小石壁的山泉水隐归到山脚下的红花湖。这块镶嵌山间的“绿翡翠”,青山环抱,碧波荡漾,是惠州人空隙时乐不思蜀的利益所。至于那复苏泉,它该当不会枯萎,仍汩汩地流着,隐蔽在地下的水道,它定依着亘古不变的路线,终极流入母亲的怀抱——惠州西湖的丰湖。
泉水无声润鹅城!
愿水城盈盈水,永久一直歇,泽天润地。
【文脉论坛】
“将军泉”或为黄巢所开
文/何志成
“将军泉”可能是唐末黄巢叛逆挺进岭南和攻陷循州(惠州),开府马庄时所开凿,而非传说中的赵佗。
唐末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山东滁州人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策动农人叛逆,黄巢率众相应。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三月,黄巢率军攻占亳州,众人保举黄巢为“黄王”,号“冲天算夜将军”。玄月,叛逆师攻占越州 (今浙江绍兴),转而开山路700里入闽,破建州,十仲春攻占福州。乾符六年初,黄巢攻入粤东,同年玄月攻占广州。
海内很多学者认为,黄巢军攻陷福州往后,入粤路线是沿海边经泉州、漳州、粤东韩江、东江流域下广州。黄巢军开进广州之前,必须先攻陷循州。据民间传说,黄巢在惠州东江两岸活动期间,曾留下许多遗址,如惠州东江北岸博罗县有公庄的“黄巢洞”(洞有黄巢石像)、石湾的“黄巢墩”;南岸归善县有镇隆的“黄巢山”、潼湖的“黄巢点灯”和谢岗“黄巢坎”等遗迹。
按照这一历史过程,马庄“将军泉”可能是黄巢在攻陷循州郡城之前,在郡城南开府马庄指挥作战时所开凿。因黄巢号“冲天算夜将军”,后人称该泉为“将军泉”也就理顺成章了。
关于“马庄”一名,也应与黄巢有关。在岭南,屯子的自然单位都是“村落”,以姓氏或当地自然环境给“村落”命名,极少用“庄”来称呼。而博罗有“公庄”,石湾有“南庄”,惠城有“马庄”,这是一种很奇特征象。
黄巢是山东曹州(今曹县附近)人,那里的村落庄就大多数用“庄”为名称,如枣庄、韩庄、台儿庄等。而博罗有“公庄”,又有“黄巢洞”;石湾有“南庄”,又有黄巢墩;惠城有“马庄”,又有“将军泉”,这很难说是一种巧合。据此推论,惠州这几个“庄”可能是黄巢军攻陷循州后,撤出时留下的伤病员,他们躲过官兵的追捕,后来成为当地村落民,并称他们居住地为“庄”。
据上所述,笔者有情由认为上、下马庄是黄巢进攻循州前后,开府郡治南面九岗山下,在那里划出禁区,行人靠近禁区时必须下马,阔别禁区后才能上马。黄巢离开惠州进攻广州时,一些伤病员不能随军同行,留下成为当地居民,连续饮用“将军泉”的泉水,称上马之地为“上马庄”,下马之地为“下马庄”,并为后人接管,一贯流传至今。
【文脉链接】
惠州西湖四大名泉
整理/羊城全媒体 李海婵
据张友仁《惠州西湖志》记载,惠州西湖周围有四泉:菩萨泉、珍珠泉、蟹眼泉、复苏泉。可惜的是,四大名泉要么早已泯没,要么位置无从查考。
复苏泉在丰湖西南的螺山、小挂榜山之间的桃花源内,得名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惠州知府甘公亮修大通桥(滑腻调皮桥),汲饮此泉,谓此泉不入世味,宜名“复苏”,遂得名。清初,曾任明朝兵部司务的归善人姚子蓉筑山庄于泉旁,把此地易名姚坑,泉名姚坑泉。现该泉难寻。
菩萨泉在丰山原永福寺旁,鳄湖边。现该泉早已埋没,详细位置无从查考。
蟹眼泉,别号濯眼泉,在惠樟公路旁。随着公路扩宽,该泉乃被埋没。
珍珠泉在古榕山古榕寺旁,现已难寻。
来源 | 羊城·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