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芝味本草第73期秦艽赳赳老秦谁与争锋 休闲娱乐

血不流干,去世不停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桑难平。

天下骚动,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这是电视剧《大秦帝国》主题曲《赳赳老秦》的歌词。
数百年西击蛮夷东拒中原的秦国,历经忍辱负重,变法改造,终于金戈铁马,一统天下。

战国期间,秦国四处征战,士兵常风餐露宿,多患有腿痛、膝盖痛。
一军医就地取一药以疗之,众渐愈。
由于这个药材来自秦国,且根茎皱纹绞结在一起,故名秦纠,这便是秦艽( jiāo)。

秦艽性平,味苦、辛。
归胃经、肝经、胆经。
功效为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是中国主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名医别录》称“秦艽能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本品苦泄辛散,微寒能清,平和不燥。
能祛风湿、舒筋络,虽为治痹证通用药,但以风湿热痹最宜。
又能退虚热、透表邪,还能导湿热从二便出而利胆退黄。

《本草便读》中记载秦艽“然散风湿之药多燥,此独偏润,故又为风药中之润剂。
”风药中两大润剂,一个是解表药里头的防风,另一个便是秦艽,性皆平和。

防风的功效特点是“一祛两解”。
一祛便是祛风湿,两解便是解除表证,与解除痉挛。

秦艽的功效特点是“一祛两退”。
一方面能祛风湿,另一方面可以退虚热和退黄疸。

秦艽(植物药)

01【药用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
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晒干。
切片,生用。

02【方剂运用】

参桂鹿茸丸。

03【性味归经】

辛、苦,平。
归胃、肝、胆经。

04【功 效】

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05【性能特点】

本品性平而质润,味苦辛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
广泛用于各种痹证,古人誉为“三痹必用之品”,其性平而偏寒,故尤宜于风湿热痹。
虽祛风除湿,但不损阴液,故骨蒸劳热,小儿疳热都可用之。

06【紧张运用】

1.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及伯仲不遂。
本品既能祛风,又能除湿,虽为风剂但苦而不燥,性子平和,为“风药中之润剂”。
治枢纽关头发热肿痛,常与忍冬藤、防己等同用;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发凉,遇寒即发,常与天麻、羌活等同用。

2. 用于骨蒸潮热。
为治虚热要药,常与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同用。

3. 用于湿热黄疸。
常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