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卢旸

1954年,11万人的筑路大军在极为艰巨的条件下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于“人类生命禁区”的“天下屋脊”创造了公路培植史上的奇迹。

用交响乐讲述人类筑路史事业  方岽清交响组曲梦路出版黑胶和CD 汽车知识

为纪念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作曲家方岽清创作大型交响组曲《梦·路》,用交响乐措辞讲述培植和养护川、青藏公路在人类筑路史上创造奇迹的故事。
近日,《梦·路》LP黑胶和CD唱片在2024北京国际音响展首颁发态。

方岽清(右)在专辑首发式上

三次深入藏区采风“两路”地域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主要门户和樊篱,计策位置极其主要,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形势极为繁芜严厉。
我国制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作出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的重大支配。
中国公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各族公民群众以及工程技能职员组成了11万人的筑路大军,在极为艰巨的条件下奋勇拼搏,三千多名英烈捐躯高原,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当代公路的历史,创造了公路培植史上的奇迹。

“川藏线”之打通怒江

川藏公路沿线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地震滑坡、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崩等磨难频发,施工环境非常艰险。
青藏公路是天下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公路,是西藏与祖国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
自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以来,国家分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公路培植者和科研事情者占领了多年冻土公路、桥梁培植、滑坡管理等多项技能难题,实现了两路全部为沥青路面。
长期以来,国家调拨增援西藏经济培植95%的物资、川藏青藏铁路培植等重点工程的大型设备,都是通过这两条公路运进西藏。

2014年8月6日,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布告作出主要指挥:60年来,在培植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去世,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联络的“两路”精神。

为了致敬英烈,弘扬“两路”精神,方岽清作为交通运输部特邀作曲家,三次深入西藏、四川、青海等省区的二十多个“两路”历史地域,对藏族风格音乐素材进行详尽细致的采集,创作完成“两路”精神大型交响组曲《梦·路》。
“16年前,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圣的地皮,深深为之震荡,当时历经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死活体验,险些将自己永久留在西藏。
这次我特意设计了和当年一样的路径,重新体验西藏带来的震荡。
”重赴故地,方岽清探访了许多之前没有机会涉足的地方,实地采风和录制采样。
喷鼻香港《影音极品》主编张丹表示,作曲家四进四出西藏的经历,可谓“路修远以多艰兮”的文化之旅,用音符刻画了中华筑路英雄驰骋天下屋脊的伟大乐章。

拜访数十位民族民间艺人

专辑《梦·路》从研习“两路”资料、深度采风、采集原生态素材,到确定笔墨脚本、闭关创作、修正打磨,再到录音、后期、制作、设计、发行,前后经历了三年多韶光。
“之以是花费如此长的韶光,除了专注与负责之外,更是由于‘两路’精神的故事所涵盖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之深之广,远非我一个人凭借有限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就可以胜任的。
”落笔前,方岽清学习、研究西藏历史,拜访数十位民族民间器乐演奏、声乐演唱、藏戏演出艺术家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藏区艺术界代表人物互换,采集录制和深入学习了大量有关西藏的文献、画作、诗歌、戏剧、文学作品和百年传统宫廷音乐。
这个中有德高望重的歌唱家才旦卓玛,有将近90岁高龄的西藏雅乐“非遗”传人扎西,有已离世的《洗衣歌》的作曲罗念一,有驱车数百公里赶来为录制团队献上正宗藏戏的达吉,还有四川天全地区的83岁山歌演唱者程培贤。

“当我们在甘孜州金刚寺大殿中,采集法号、海螺、唢呐和藏族打击乐的音响时,那种时空回响伴随着韶光停滞的心灵颤动与震荡挥之不去。
”方岽清将藏族音乐、民族性分外器乐、原生态音乐等元素不露痕迹地融入交响组曲《梦·路》的序曲“两路”颂歌及五大乐章中。
如,第一乐章“雪域西藏”的超低频法号、“高原之舟”(牦牛)主题的藏戏律动,第二乐章“两路筑梦”中的打铁动机等。

提醒听者当年雪域高原没有路

方岽清监棚专辑《梦·路》录制

专辑《梦·路》由中国交通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四川一墨长歌音乐有限公司制作出版,欧洲“德国老虎鱼”制作母带,采取蓝白双彩胶&24K纯金CD发行。
张丹评价,这是一张声音与质感俱佳的录音珍品,乐曲中丰富变幻的律动、缓急轻重间的细节和动态,令声场伟大与定位感无比清晰。

“我们一边在《梦·路》画卷中与《毛主席的光辉》《二郎山》《洗衣歌》不期而遇,一边跟随音乐去体验超过天涯的切换。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毕明辉认为,这是一部令闻者容身了望的交响音画。
乐评人古强表示:“当乐章垂垂展开,我时而神游川藏公路,时而跋涉在青藏线上,梦回拉萨,眺望二郎山的险要,听着藏族的歌声和朴实苍凉的颂赞,这部作品更像是一幅展开的大型历史长卷。
”中国交响告成长基金会KUKE库客音乐中国作品项目卖力人曾伟尤其喜好第一乐章,“加入原生态音乐使我们从当代管弦乐的声响中溘然悟到,当年的雪域高原没有路。

方岽清有着多年积累的HI-FI(高保真发热音响)领域履历,创作之初便在总谱配器上追求音乐性与音响性完美领悟。
为此,录音师江松松对录音进行七次打磨,添置硬件设备,实现作品声音风格。
方岽清回顾当时在掌握室与江松松对着总谱剖析,数次作出“推翻重来,从零开始”的决定,“这过程中有崩溃、瓶颈,也有激动和冲动,更有许多的惊喜在个中。

专辑《梦·路》时长超过70分钟,全面系统地用交响乐展现中国交通发展史,是海内首部诠释“两路”精神的交响乐作品。
“这部作品是对我之前创作阶段的总结,也是我开启全新创作阶段新的出发点。
”方岽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