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湖村落长约3公里主干道及环村落路完成沥青化改造后正式通车,项目由白云区住房培植和交通局统筹市、区财政资金约760万元与人和镇政府倾力打造,标志着“十三五”期间白云区市级俏丽村落庄培植项目全部落成。

镇湖大路(与蚌湖路东段相连,通往流溪河绿道,周边即相思街水稻田)

白云区镇湖村柏油路修进村串起美丽乡愁 汽车知识

柏油路的建筑不仅办理了当地村落民“行路难”的问题,也带动了村落庄旅游的发展。
“柏油路修到家门口后,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镇湖,300亩水稻田成了网红打卡地,我们操持打造一条村落庄旅游示范带。
”镇湖村落党总支部布告、村落主任江锐明难掩激动的心情。

公园连片升级,昔日“扬灰路”变身景不雅观带

“柏油路修到了村落里,走在路上心里真是痛快酣畅。
” 镇湖第二幼儿园在镇湖大路上,每天接送孩子高下学的吴女士说,“从前这条路扬尘比较多,每当雨天,一起都是泥泞,还有积水,电动车走起来挺危险的。
现在,我们村落新铺设了柏油路面,越来越像城市了。

镇湖村落位于人和镇的南边,机场高速公路和江人路旁,交通便利,距广州主城区约35公里。
近年来,该村落根本举动步伐大提升,人居环境大变样,已经取得2020年“广州市俏丽村落庄”称号。

蚌湖路(东段),村落委门口主干道,已经实现人车分离,车行道两侧依次建有彩色沥青绿道、卵石步道,道路沿线栽种黄花风铃木。

据悉,这条双车道屯子柏油路全长约3公里,改造范围包括蚌湖路(东段)、镇湖大路、镇联街、向西街、蚌新街等共计5条村落道。
8月尾,结合示范村落道路培植事情,镇湖村落已经基本实现主干道、环村落路沥青化改造全覆盖。

完成俏丽蝶变的不仅仅是主干道。
如今溜达在蚌湖路上,村落民明显体会到舒适感和安全感。
在白云区住房培植和交通局整体方案下,道路两旁各设置有宽约1.5米的赤色沥青绿道,绿道两侧建有宽约1.5米的卵石步道,道路沿线重新提升绿化,全线栽种100余株黄花风铃木,提升道路颜值。
“只等花期到了就着花,秋冬时令过来看一看,一定好比今更美。
”江锐明说。

镇湖公园

白云区住建部门还对部分道路两侧局部较宽的空地,重新设计压印地坪,提升道路沿线美感;别的道路因属于巷道村落道,仅按照实际宽度进行沥青加铺;所有道路均重新划定了标志标线,重点位置增设了减速带及警示标志,增强村落民出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镇湖村落道路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把原有的老破旧镇湖公园与善达杨公祠前风水塘及周边空地结合起来,履行连片升级改造,改造面积约达2400平方米。

镇湖公园

走进翻新后的镇湖公园,新建的健身举动步伐、石桌石凳为村落民休闲培植供应了园地;提升改造后的篮球场和文化舞台,丰富了公园功能性。
在善达杨公祠前,风水塘栏杆进行了翻新、增设了花箱,风水塘内播撒了水生植物,从花基树池到着花灌木,风水塘旁的公园绿化环境焕然一新。

通过主干道的改造带动沿线生活功能品质的大提升,昔日的“扬灰路”变身景不雅观带。

道路通百业兴,打造村落庄旅游示范带

道路通,百业兴。
白云区住建部门不断加快交通培植,为镇湖村落经济社会发展供应了新活力。

傍晚时分,从沿着崭新的镇湖大路一起骑行便可转入广州网红打卡胜地——相思街。
相思街位于流溪河边,不仅有着充满诗情的名字,还藏着一处300亩的浪漫水稻田。

秋日的相思街水稻田

在这里,你可以听见微风拍打稻穗的声音,只看那一大片稻浪层层叠叠,清新的稻花喷鼻香迎面而来。
在这里,你还可拍摄出宫崎骏动画般的唯美画面,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相思街水稻田就在流溪河绿道旁,自从柏油路修睦后,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该农田从一块普通农田变成网红景点。
“每逢水稻郁郁葱葱或者结出金色稻穗之时,总会吸引不少拍照师、网红前来拍照拍照,乃至有婚纱影楼已经将这里作为取景点。
”一名村落民先容。

丰收之季,这里还会举办农耕文化节,割水稻比赛、舞台不雅观赏、特色农产品品购等多种活动体验丰富。
稻田带来的高人气,让镇湖村落村落委会看到当代都邑农业的潜力,开拓村落庄旅游已经被提上日程表。

与稻田区域不远的蚌湖旧墟是广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原蚌湖地区的码头设于此地,自然形成了一个经济文化中央,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

如今,个中大部分建筑还可以看出当时的样子容貌,各街巷也基本完全保留。
“现在蚌湖旧墟保留的建筑群见证了蚌湖地区的变迁,也是我们蚌湖地区华侨文化的表示。
”江锐明说。

接下来,蚌湖旧墟将打造成占地约100亩的华侨文化小镇,重点打造华侨博物馆、村落庄民宿、美食街、文创街、蚌湖墟、华侨文化小镇戏院、玉虚宫、华侨文化广场等。

人和镇还操持通过打造流溪湾村落庄旅游综合体,以农耕文化+文旅家当领悟的办法,操持打造一条村落庄旅游示范带,让镇湖村落成为人和镇又一个村落庄游名片。

公园改造换了新颜、全村落道路沥青化、村落容村落貌大提升……白云区住建部门着力夯实根本举动步伐培植,推动了蚌湖旧墟的开拓利用,历史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

【南方日报、南方+】谭超

【通讯员】谭杰斌

【拍照】石建华

【作者】 谭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