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在夕阳余晖照耀下,全体天下都被涂抹上了一层金色。虽然夕阳近薄暮,人生也行至末路,但它依旧把握末了的韶光,奉献出触目惊心的薄暮日落,哪怕短暂,已是永恒,最美不过落日。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小诗经纯挚白描的手腕,展现出了一片山村落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用以形成一种分外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觉得,用的便是这种格调。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该诗描写了墨客流落在江汉一带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迈多病而悲观消沉,集中地表现了“义士晚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全诗虽委婉蕴藉地表意,但十分动听。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顾背西风。
墨客在秋风乍起的时令、日已偏西的光阴,把有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画图。在作者的妙笔下,画意与诗情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
登河北城楼作
唐-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韶光。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胆怯平昔颜。
此诗为游子怀乡之作。墨客捉住了秋日日落这一霎时的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奇妙繁芜的思想活动。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这首诗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领悟为一体。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唐-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全词写景含情,晴川、落日、孤舟、飞鸟、流水、白云、明月、春草等景物无不泻染衬托着作者的情思,全词有着浓重的怅惘悲恨的感情色彩。词中特殊用了一些排叠、相对的词句,如“远近”、“东西”、“千里万里”、“前溪后溪”,都加浓了这种送别远隔的凄婉悱恻之情。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蔼象,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喷鼻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侧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干瘪,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利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腕,还故意识地将浅近夷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熬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领悟,以极富表现力的措辞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出生之悲。
村落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屯子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彷佛被山吃掉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演奏。墨客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屯子晚景图。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阁下却不声。
墨客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环境,整首诗普通易懂、真切真切、意见意义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新奇的情趣。
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宋-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这首词没有采取夸年夜的手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个字,便将别离的愁绪倾诉得相称充分,很有传染力。透过悲切凄清的愁绪,可以感想熏染到送别人与远行者之间深厚的感情。
好事近·夕景
宋-廖世美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
楼上谁家红袖,靠阑干无力。
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
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这是一首艳词。词中涌现两人,一为凭栏女子,一为舟中弄笛人。不图吹箫引凤,却惊鸳鸯飞去。不言他鸟,单言鸳鸯,其微旨可见。
送人归京师
宋-陈与义
门夫君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宅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作者先是描写了门夫君规鸟叫个一直,让人真切的感想熏染到墨客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落中那幽梦不断的场景的描写,暗示墨客被深重的痛楚所困扰。既然只是由于思念故土,而惆怅失落意,当然要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办法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墨客面前的现实是:即便故宅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墨客便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送友归京,触景生情,心生忧国之愁。
出居庸关
清-朱彝尊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从山青水绿的南国,来游落日苍茫的北塞,淡谈的乡思交汇着放眼关山的无限惊奇,化成了这首“清丽高秀”的写景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