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网7月14日讯(通讯员 胡雨峰 薛马义)7月10日晚22:05,一辆来自湖北襄阳的动车在苏州站缓缓停靠。一批搭客涌出站台,个中包括了黄帆——这位年轻的“创客”,要出席第二天开幕的苏州国际精英周相城分会场,登台接管当地政府为其颁发的“创业周相城分会场历年十佳落户企业”名誉。
黄帆于2016年通过精英周活动落户于苏州相城,在高铁新城创客空间内创办了超视界激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视界”)。短短两年,这家从50平米实验室里发展起来的创业公司,一跃成为拥有环球首款白色激光探照灯技能,且是环球第二、亚洲首个实现白色激光车灯量产的企业。
环宇车灯有限公司。
赢在苏州 启梦相城“不忘初心”
把韶光的指针拨回三年前。2015年9月,27岁的留法博士、湖北人黄帆,带着“激光探照技能”项目参加苏州市政府举办的“赢在苏州”全法创新创业大赛,得到唯一的一等奖。第二年,在相城区政府干系部门的约请下,黄帆相中了位于苏州高铁新城的国家级创客空间“苏州新门户·创客空间”,与来自清华、华中大的几位硕博组成“学霸创业团”,成立超视界公司,“抱团”投身激光照明技能研发。
黄帆的“初心”源起于一位日本科学家——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技能背后的关键人物、诺奖得主中村落修二。中村落修二曾于2014年预测:“我相信,激光照明技能在更多领域普遍运用,未来5—10年,激光照明将取代LED照明。”黄帆看好激光照明,作为下一代照明技能,它的紧张优点在于光的汇聚性好、扩散角远小于普通的氙气灯,且在相同性能条件下,激光探照灯的所需光源只有氙气灯的十分之一,集浩瀚优点于一身,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企业成立之初,黄帆对未来的最大畅想是——成为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激光观点公司。而如今两年不到,黄帆的“野心”却是剑指“3年股改、5年主板上市”的目标,其团队运用研发的重点,亦从探照灯转战到汽车照明,努力实现新一代照明技能的国产化。
如今的超视界的无菌实验室已经扩建至650平米,里面摆放着一只点亮了近两年的白色激光灯,把实验室照的通亮。“这是老化测试,我们初代的灯泡已经测试超16000小时,照度的衰减率不到1%,这意味着在汽车逼迫报废前,灯泡都不会涌现任何质量问题。”
黄帆说:“放眼全国,这是一个千亿元级别的市场,用你的技能取代的卤素、氙气跟LED,创造出一种更高效更节能的产品,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告别初创期,如今的黄帆眼里满是自傲。
黄帆回顾,最让整车企业感想熏染“震荡”的,是一次超视界的事情职员,把产品装到海内某自主品牌重型卡车上,随后在全黑环境下与“原厂”进行比拟。“打开车灯的一瞬间,对方现场的所有人全都‘懵’了——车灯原来可以这么亮。我们见告他,功率只有原灯的一半不到,对方当场就跟我们签了一笔2000万元的订单。”
湖北襄阳环宇车灯厂的总装车间正在批量生产白色激光车灯。
经由测试,汽车照明采取黄帆的白色激光技能,照度高是最大上风,比卤素、氙气灯高40%,比LED灯高20%,并且具备光束聚拢性好、破雾性高、防眩目以及节能等诸多优点。因此,黄帆的激光车灯小试产品一问世,便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多家跨国车企频繁与黄帆打仗。
这个时候,黄帆亦面临了决议:是兜售技能给车企得到巨大利润?还是寻求研发成果的家当化落地?黄帆终极选择“自己做”。
黄帆带领团队正在不眠不休地赶制批量生产的白色激光光源。
情怀落地 双城演绎“微笑曲线”
新一代技能的上市,车企每每会以高额售价为配件定价,终极沦为“小众市场”。黄帆认为,这不利于新一代技能的遍及,因此,他开始物色能够用技能入股开展互助的车灯企业,通过实现量产来将激光灯的本钱压缩至“大众消费”。
2017年7月,黄帆回湖北襄阳老家探亲,当地有着50多年历史的湖北环宇车灯厂盛情约请他到厂区稽核。环宇前身为海内首批国营车灯企业“湖北车灯厂”,改制后,虽在商用车市场仍旧保持10%旁边的份额,但在更广阔的乘用车市场却已被挤出第一方阵。抱焦急迫的改革意愿,环宇与超视界一拍即合,决定了“一个出技能,一个出资源”的共建形式。目前,厂区的门前就同时挂着两家企业的牌子。
在随后一年的备产期内,黄帆在苏州相城的实验室加班加点,研制更加稳定的发光粒(激光照明灯核心部件),团队人数也增加至近20人。在距相城千里之外的襄阳市襄城区,环宇的亚洲首个激光车灯检测暗室内,厂区技能职员一遍遍调试校准着即将上线的重卡激光用灯。相城、襄城,这两个名字惊人相似的区域,通过黄帆的一束激光,产生了奇妙的联系。梦想照进现实,两个“XIANG”城在一座舞台上,演绎着互助共赢的动人故事。
黄帆在湖北襄阳环宇车灯厂车间内正在商量生产事宜。
今年6月下旬,湖北襄阳市襄城区环宇车灯厂的总装车间内,首批1000台的激光前车大灯“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一量产批次的下线,标志着继德国之后,中国成为第二个具备激光车灯量产能力的国家。“我们现在苏州的无菌车间正在不眠不休地制造光源,发到车间组装进原有的LED灯组中。目前,我们手上已经有三家整车厂2亿元的意向订单,不过名字我还未便利透露。”黄帆神秘地说。
面对黄帆前景广阔的激光照明技能,襄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给予绿色通道快速审批,2018年年底前,将在新开辟的襄城工业园区新建占地200亩的环宇激光厂区,新厂区全面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将达10亿元。据先容,嫁接黄帆的技能后,这家老牌灯厂的产值将有望打破连续多年1亿元年产值的瓶颈,以每年翻一番的速率在3年内达到8亿元。
此情此景,让湖北环宇车灯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智勇感慨道:“就在两年前,这家从国营老厂改制而来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低落,被外资企业与长三角的新兴民资险些逼到了绝境。”
天无绝人之路,环宇遇上了东部高新技能家当向中西部转移的大潮。这次互助中,苏州相城卖力“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与发卖,襄阳襄城则斥资1.6亿元,培植年制造能力260万只的智能车间。“我们把黄博士的技能嫁接到这个企业,结合厂里原来沉淀的生产履历,让半百老厂重获新生。”丁智勇脸上写满对企业未来的期待。
“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这里都是一片创新的沃土,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在产品的研发、量产过程中,给我们供应了各方面的支持。”如今大步流星走向奇迹上升期的黄帆,由衷地感谢相城这个梦想启航的地方。
他也期待着,产自“XIANG”城的车灯,能早日“装上平凡百姓车”。
编辑:乔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