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弁言:

古装剧《甄嬛传》是由著名导演郑晓龙执导、同名小说作者吴雪岚亲自执笔改编的大型宫斗剧。

热播之后为什么经久不衰甄嬛传歌曲赏析一句歌词一个故事  第1张

该剧于2012年3月26日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上星首播,其一经播出,便受到广大不雅观众的热烈欢迎,引发其他类型古装剧乃至同类型宫斗剧难以企及的收视狂潮。

时至今日,这部剧的豆瓣评分已高达9.3分,远远赶过曾经拥有同样热度的《母仪天下》(7.5分)《美人心计》(7.6分)《如懿传》(7.5分)《延禧攻略》(7.1分)等宫斗剧,是目前评分最高的国产剧之一。

《甄嬛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导演、编剧和演员等演职职员的努力密不可分。
近日闲来无事,重温这部剧后笔者创造,美妙的歌曲是这部剧在播放之初即引发收视狂潮,上映多年而热度不减的主要缘故原由。

众所周知,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型的视听艺术,声音是个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而歌曲配乐则是表现影视声音的主要手段。

《甄嬛传》全剧共有15首音乐作品,包括6首歌曲和8首乐曲以及一段场景音乐。

仔细聆听这些歌曲、配乐,不难创造,其不仅很好的渲染了剧中的环境氛围,且每每能在不知不觉中推动剧情发展,相符人物命运并引发广大不雅观众普遍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该剧的主题,提升了《甄嬛传》这样一部以宫廷斗争为主的古装剧的思想高度。

二、《甄嬛传》中的歌曲及其创作

影视剧中的歌曲同剧中的其他元素一样,都是为影视剧中的故事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做事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简明扼要地谈一谈《甄嬛传》这部剧的故事、人物和主题。

该剧以纯挚善良的官家少女甄嬛入宫发展为一位深谙权略之术的皇太后的生命进程为主线,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雍正年间帝王浩瀚佳丽们的生存故事,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清代帝王妃嫔的生活群像,除甄嬛之外紧张人物有:

雍正天子、宜修皇后、华妃、沈眉庄、安陵容、果郡王等。

这些人物无不在环环相扣的故事冲突中展现出极为光鲜的个性特色和截然不同而又殊途同归的个体命运。

著名音乐人刘欢正是根据这些人物的性情特色、人生遭遇和命运走向创作出了《红颜劫》《凤凰于飞》《惊鸿舞》《金缕衣》《采莲曲》等作品。

这些作品旋律幽美,文辞动人,既蕴含着厚重的古典意蕴紧扣《甄嬛传》古装剧的主题,又展现了当代社会的时尚气息,引起了不雅观众深深的共鸣,无论是旋律、歌词,还是其渲染的氛围、阐发的主题,都分耐人寻味,引人寻思。
这紧张得益于创作者对古典音乐、诗词的直接引用和奥妙借鉴。

《甄嬛传》的歌曲创作紧张有两种办法,一是旧词谱新曲,如剧中的插曲《菩萨蛮·小山重叠金闪动》为晚唐著名词人、花间派鼻祖温庭筠的词作,而如其他歌曲《采莲》《金缕衣》等也都是广为人知的古典诗歌。

二是古韵填新词,如主题曲、片尾曲《凤凰于飞》。
《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原来指凤凰高飞,百鸟爱慕跟随,后多祝福夫妻和蔼,恩爱美满。
而刘欢创作《凤凰于飞》这首歌曲,采其一语,仿照《诗经》重章叠句,循环复沓的构造重新填词。

三、《甄嬛传》中的歌曲赏析——《菩萨蛮》《凤凰于飞》

01

小山重叠金闪动,鬓云欲度喷鼻香腮雪。

——唐·温庭筠

这首小词描述了一名苦处重重的女子从

词中并没有全面的描写这位女子的边幅,但我们通过“娥眉”“花面”等词可以清楚的得知这是一位边幅较好的俏丽女子;

这首词并没有正面描写这位影子起床梳洗时的心情,但通过“

这种心境正是影视剧《甄嬛传》中后宫妃嫔们时时常有,乃至是时时都有的心境,是她们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生平都居于看似繁华热闹,实则寂寞的深宫庭院之中,除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盼来一次的天恩雨露,余下的就只有无人相与、无人欣赏的孤寂。

编曲时,《菩萨蛮》采取五声性民族调式,有辅以管弦乐,使其成为了一曲古意盎然的当代歌曲。
这首歌的前奏是四组古筝的连奏,音域之间共超过了两个八度,同时利用较多的五度和二度,又有大量的偏音和变宫,使其极具古风意味。

听着这段前奏,遐想着将现为现之歌词,婉转悠扬的古筝仿佛将听者带到安谧清香的深闺之中。

前奏结束,歌词参与,音乐依旧婉转悠长,每句歌词的结尾都是四拍,但对付听者而言产生的音乐效果却各不相同。

如“小山重叠金闪动”“鬓云欲度喷鼻香腮雪”三拍的拖拍加一个休止,共四拍,而“

“花面交相映”“双双金鹧鸪”直接是四拍的拖拍。

间奏部分,古筝的声音逐渐退散,陶笛演奏之声垂垂传入听者耳,相较于前半部分更为舒缓,结尾处婉转的古筝与悠扬的陶笛相互交融。

细细品味,宛如彷佛身处波涛彭湃之境,看到一片水平如镜。

02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远去无痕迹

旧梦依稀 往事迷离 春花秋月里

如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漂来又浮去

君来有声 君去无语 翻云覆雨里

虽两情相惜 两心相仪 得来复失落去

有诗待和 有歌待应 有心待相系

望长相思 望长相守 却空留琴与笛

以情相悦 以心相许 以身相偎依

愿勿相忘 愿勿相负 又奈何恨与欺

得非所愿 愿非所得

看命运揶揄 造化游戏

真情诺诺 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期盼明月 期盼朝阳 期盼东风浴

可逆风不解 挟雨伴雪 催梅折枝去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远去无痕迹

听梧桐小雨 瑟瑟其叶 随风摇影象

梧桐小雨 瑟瑟其叶 随风摇影象

——刘欢·《凤凰于飞》

《凤凰于飞》是《甄嬛传》中为数不多的原创词曲之一,也是最可见创作者功力修为的词曲。

该曲是这部电视剧的片尾曲,也是这部剧的主题曲,刘欢仅用200余字即高度概括了《甄嬛传》这部电视剧用长达76集篇幅才讲述完的甄嬛的生平。

熟知剧情的不雅观众很随意马虎会心知晓:

这首歌曲的每一句歌词都是在讲述甄嬛的人生故事。

此曲以“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漂来又浮去。
”开篇写纯挚善良、俏丽多情的少女甄嬛初入宫中之时,天真地以为,此时此刻对她宠爱有加的天子即是她可以请托生平,永久相伴相随的快意郎君;

天真地以为曾经只存在于少女抱负中的“愿得一民气,白首不相离”的美好欲望就要由于天子对自己的宠爱而实现。

然而,这统统都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句“菀菀类卿,除却巫山不是云”惊醒了沉醉在浓情蜜意中的甄嬛。

这句话让她明白自己寄托终生得快意郎君,心心念念的“齐心专心人”——雍正天子,只是将自己视为纯元皇后的替人。

甄嬛开始明白自己的夫君永久不可能对自己齐心专心,但仍旧对天子抱有抱负的她,并没有意气消沉而是退而求其次,不再奢望天子对自己齐心专心,只求他对自己存心。
“君来有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里”!

可即便如此,面对生性凉薄,偏又对纯元皇后用情至深的雍正天子,退而求其次的甄嬛终极不得不承认所谓“存心”,也只是自己因对天子抱有抱负而产生的错觉——“虽两情相惜,两心相仪,得来复失落去。

终于,意气消沉的甄嬛,离开了她曾经生活过的宫廷,离开了她曾经深爱过的天子,乃至离开了她刚出生的女儿,踏进了寺院。

只管她决定离开宫廷,离开天子,离开自己的女儿时并没有想过此后余生就只长伴青灯古佛,但她踏进寺院的时候,的确想过忘却往昔的统统。

可纵然她远遁山寺,宫廷内部尔虞我诈的离心离德,纷纭扰扰的仍旧牵累着她的身心。

直到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与果郡王互诉衷肠,此后两人迅速相恋、相许,甄嬛知道他们两个的恋情必为世俗所不容,但纵然是至心错付,她也当仁不让——

有诗待和,有歌待应,有心待相系;望长相思望长相守,却空留琴与笛;以情相悦,以心相许,以身相偎依,愿勿相忘,愿勿相负……

至此,甄嬛找到了“齐心专心人”!

然而,二人的浓情蜜意究竟敌不过弄人的造化。

所谓:“得非所愿,愿非所得,看命运揶揄,造化游戏,真情诺诺,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甄嬛在误听了果郡王遇害的传言后,为保全腹中与他爱的结晶,忍着内心的悲痛回到皇上身边。

可叹造化弄人,正当她接管天子的册封,准备再次入宫为妃的时候,日盼夜盼的国君王溘然站在了面前,时至今日又能如何呢?两人究竟只能将绵绵情意深藏于心。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如前所述,原指的是凤凰高飞,百鸟仰慕跟随,引申祝愿夫妻和蔼,词中反用其意,变喜为悲

“期盼明月,期盼朝阳,期盼东风浴;可逆风不解,挟雨伴雪,催梅折枝去。
”入宫之初的一个冬夜里甄嬛在倚梅园许愿“逆风如解意,随意马虎莫摧残”。

然而,在骚动的世事中往往事与愿违——逆风不解,催梅折枝。

再次入宫的甄嬛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亲人和家族以及自己器重、爱重的所有人褪去了少女的纯洁,迅速发展为精于权谋的熹贵妃、皇太后,但也便是在她权倾六宫,影响外朝的时候,甄嬛所爱所重所惜之人一个接一个的去世去。

这时再看那句:“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漂来又浮去。
”便犹如神来之笔——身在最高层,浮云遮望眼:

所谓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保护自己所爱所重所吸之人不受侵害,不过是自己穷尽生平努力编织而无法实现的美梦。

到头来,自己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而自己所爱所重所惜之人早已难以寻觅。

四、结语:

综上所述,《菩萨蛮·小山重叠金闪动》《凤凰于飞》等歌曲本身就有着值得称道的文学代价和艺术代价。

而作为《甄嬛传》电视剧的插曲、主题曲更是与人物台词、人物演出和剧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对人物塑造、剧情发展和生化主题增强整部剧的艺术传染力起到了不容忽略的浸染。

如《凤凰于飞》婉转深情的开头部分透彻而生动的表现了少女甄嬛的纯洁善良,不谙世事。

而随着甄嬛命运中涌现越来越多的磨难,曲调逐渐上升变得恢弘大气,终极迎来全章的高潮。
剧情画面在电视剧的片尾一页页展现,音乐、歌词、剧情三者相得益彰,极易引发不雅观众的共鸣。

总而言之,一部精良的影视作品如同一本好书,拥有持久而生动的生命力。

作为国产宫廷古装剧中的佼佼者,《甄嬛传》无论是人物、剧情、台词、衣饰、场景来自本文所论之歌曲,都是可以称道的。

中国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然而,如《甄嬛传》这样人物、剧情、台词、衣饰和场景乃至歌曲等都可以称道的古装剧却越来越少,实在令人不禁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