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金漆画作品《唐宫伎乐图》

薛生金向弟子传授技艺

晋中市流光溢彩推光漆 汽车知识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忠秀

钱大勇创作漆画

薛生金作品《玉宇琼楼》

薛生金作品《金漆柜》

内容由张莉芬根据央视《非遗中国行栏目之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以及晋中市文旅局、平遥县非遗保护中央供应的史料整理,图片由晋中市文旅局供应。

走进山西平遥,就走进了历史。

青砖黛瓦,飞檐流阁,展示着这个城市2000多年的厚重历史;比邻而立的老字号,诉说着古城昔日的繁盛;溜达街头,仿佛置身于清明上河图的韵味之中。
而在琳琅满目的当代商品中,可以感想熏染到新时期的脉动。

在这里,有一种同平遥一样古老的工艺享誉全国,它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以天然大漆髹涂于各种胎骨制成的器物之上,即成漆器。

平遥历史的繁华与昌盛,记录了平遥与推光漆器的不解之缘。

平遥,古称平陶,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属赵国,汉置京陵县,北魏为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而改为平遥,沿用至今。

平遥漆器始于战国,源于汉,立于唐,兴于明,盛于清。

2001年,省、市、县文物局对平遥洪善镇东大阎村落东的汉代古墓进行了发掘,个中出土以彤色大漆彩绘的盘、盒、碗、案、罐、耳杯等用具,以及漆棺、漆残片,证明了早在汉代平遥漆工艺已广为流传。

史料记载,贞不雅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劳驾山西,到交城县玄中寺为皇后祈福许愿。
看到寺内雕梁画栋、佛堂供桌、座椅等漆器新奇奇巧,后闻知是平遥匠人所做,大为讴歌。
贞不雅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送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特地从平遥挑选了30余名雕塑、漆绘方面的能工巧匠,作为随从职员一同入藏。
这些能工巧匠,为后来推动该地区漆工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晋商壮盛的清代,平遥店铺700余家,发达的贸易,拓展了平遥推光漆器的销路。
清代,漆器制造进入黄金期间,官营造办处、私营作坊遍及大江南北,漆业兴盛。
清代漆器是中国数千年漆工艺之集大成者,以描金、描漆、填漆、戗金彩漆、识文描金漆、螺钿、雕漆、犀皮、剔犀、百宝嵌、款彩为主。
清代以前,平遥制作的日用漆器大都为素底描金。
清初以来,涌现了以金漆为主,同时红、紫、蓝、绿、黄等颜料入漆,漆面不推光的色料彩画工艺,初步形成了平遥漆器描金彩画的艺术风格。
明中叶到清前期,平遥漆器均以神龛、凹面柜、皮包木衣箱、帽盒、柜、椅、桌、食盒、文房摆设等不推光的漆家具为主。

到同治、光绪年间,平遥城内已有生产和发卖漆器的合成泰、裕顺成、恒长益、公仁泰、富诚泰等十几家漆器作坊,漆艺工匠300余人。
平遥县老艺人王春技能高超全面,名震一方;相继而传的阎道康,以制造擦色勾金、分色套版工艺,且能漆善画驰名于世;赵学林以善于设计制作享誉一时;马永富精于擦色勾金独领风骚。
时人称阎、赵、马为平遥漆器行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其余,还有两家专卖生漆的漆店,三家专供铜锁、铜饰件的铜匠铺,一家专做金银箔的金店等。

自古及今,平遥出嫁的闺女,都要买一套漆器制品当嫁妆,以增长喜庆和显示身份的非凡。
而这,一度成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不断精进的动力。

为求发展,平遥漆器在装饰功能上寻求出路,在丰富多彩、千文万华上不断追求,形成了彩绘、镶嵌、雕漆、螺钿、脱胎、款彩等多种髹漆技艺的竞相涌现和争奇斗艳的局势。
历经悠悠岁月的雕琢,平遥漆器逐渐形成了自身光洁如镜、特色独具的晋漆风格,当之无愧成为中华漆艺的四大名漆产地之一。

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97年,将平遥古城列入天下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平遥入选中国人文旅游示范基地。

发达发展的旅游业,使平遥推光漆器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古往今来,平遥的民俗文化造就了推光漆器的精美形态。
而手工漆匠和工艺美术大师们,则共同铸就了漆器的灵魂。

平遥的漆器行业与晋商财富的积累和平遥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到清代康乾盛世,平遥漆器进入了一个壮盛的发展期间。
这个期间平遥漆器行业茂盛的标志是:涌现了首家专营漆业的专业漆坊,以及第一个把福建漆艺与平遥漆艺兼容并蓄、交融贯通的漆业元勋冀斗龙。
在他的引领下,平遥漆器工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清乾隆年间,冀斗龙引进福建省福州一带风雅的漆器工艺,办起平遥第一个前店后厂的专业漆坊和专营漆店。
他把平遥漆器原来不推光擦色的传统工艺,同福建漆器光洁通亮的髹饰技能融汇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兼蓄两家优长的新路,并研创出生漆配土籽刮灰、髹漆后木炭逐道打磨、水漂砖灰蘸麻油、手推出光的独特工艺。

在光亮如镜的漆面上,用胚油擦色擦彩,彩绘人物、花卉,贴金开黑后,整件作品呈现金碧辉煌的神韵,奠定了平遥漆器手掌推光、描金彩绘等极具地域特色的风格,匆匆成了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的闪亮问世。
从此,平遥漆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

清末民国初年,平遥漆业涌现了以乔泉玉为代表的“乔派艺术”,其精悟妙识,启一派之风。
随后,“乔派漆艺”在平遥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乔泉玉勤学苦练,充足擦色工艺,增加入漆颜料,逐步形成浓丽的工笔重彩画风。
他作画不打底稿,下笔成竹于胸,尤擅《东周列国志》《三国志》《聊斋志异》《西厢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中的刀马人物,清光绪末年至民国时享誉晋中,作品大多销往法国及东南亚一带。

当代平遥推光漆艺发展的奠基人任茂林,16岁拜乔泉玉为师,在其开办的“富诚泰”漆器铺学艺,开始了他的漆艺生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鉴于任茂林在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上的突出造诣,1957年,他受邀赴京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8年,他筹建“平遥县工艺品推光漆互助工厂”(后改名平遥推光漆厂),特聘恩师乔泉玉及先后进厂的米修文、王成仁、梁朝贵、尹履馁等人一起,开始了平遥漆器转入集体企业的创业之路。
任茂林和乔泉玉一起精心授徒传艺,为平遥推光漆厂的组建、成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薛生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年近八旬的薛生金从事漆艺已有60余年。

“平遥漆器是一种文化,天然大漆是几千年的文化了,也是平遥文化的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续,哀求我们把真正的漆艺传承下来,这个中就包括原汁原味儿的天然大漆工艺。
” 多年来,薛生金坚持利用天然大漆,守住最原始、最根本的髹漆技艺。
“薛生金事情室”的髹漆车间,每一道工序都在利用原汁原味的工艺,弘扬的是摒弃暴躁、粗糙,崇尚执着、专一的工匠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必须在这个根本上有所创新,要创涌当代人喜好的东西。
” 薛生金在漆器的装饰绘制方面大胆创新,成功规复失落传已久的平遥堆鼓罩漆工艺,创造了三金三彩、青绿金碧山水、堆鼓彩绘、沥金沥银等工艺。
他创作设计的漆画、屏风、橱柜等作品,成为平遥推光漆器中的至尊佳构。

薛生金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我便是一辈子创作、一辈子培养人才,会一贯把这条道路走下去。
”他的漆画《玉宇琼楼》《台山晨曦》曾荣获全国首届漆画展览会精良奖,屏风《琼山初曦》《万千山楼正曙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他设计的屏风《春苑献翠》《神州韵史》,以及彩绘宫廷柜,在全国工艺美术批驳比等分别得到银杯奖和金杯奖。

梁中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薛生金的得意学生,他17岁开始学艺,在漆器彩绘方面敢于创新,大胆将油画、水粉、水彩画的表现手腕奥妙融入漆器艺术。
他说:“平遥漆器的品牌有名度很高,我一定要在这品牌的背后,把咱的品味提上去。
两样都要有,品牌品味都要上去。

钱大勇,中国漆器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他把国画、书法、篆刻艺术与儒、释、道大聪慧跃然漆面,拓宽了推光漆器的创作空间。

张锦,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精彩传承人,他创办的永隆号在传承大漆技艺的同时,创新了生产技艺,将漆器放上了生产线,提高批量生产的效率。

……

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让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推陈出新,抖擞出经久弥新的风采。

在平遥当代工程技能学校的校园里,有一处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培训基地。
在这里,平遥县首创了“企业进校园、学生进车间、大师进教室”的新模式,为漆艺传承培养了精良人才。

2012年,平遥县依托平遥当代工程技能学校,与恒隆泰漆艺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办学实践,建立了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培训基地,以培养漆艺实用性人才为目的,在招收工艺美术班的根本上,聘请薛生金等10位大师传授教化,得到了教诲部的赞赏,被付与“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校长胡海平说:“办学几年来,学生们在大师的培养下,技艺有了突飞年夜进的提高。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髹”,便是用漆漆物;“饰”,便是绘制纹饰;“推光”,便是用手掌将漆面抛光,是一种以磨推漆面与描金彩画相结合的独特工艺风格。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工艺多达几十道,髹饰技艺最核心的莫过于木胎、灰胎、漆工、画工。

木胎车间利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道工序叫做“披麻挂灰”。

漆工车间的工序非常细致、繁芜。
用毛长1厘米的标准短毛刷,在灰胎上刷漆,纵横交错、力度均匀,直至平顺。
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完毕,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得手感光滑。
然后,再进行刷漆,多则七八遍,少则五六遍。

这是慢工出细活和精工细作的典范,仅一个刷漆环节,就要刷5至8遍,其后的推擦就更细致了。

“推光”是个中主要的环节。
先用粗水砂纸推,再用细水砂纸推;用棉布推、用丝绢推,卷起一缕人发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
“推光”凭目光、凭心细、凭觉得、凭次数,以掌心细嫩的皮肤,将散落在漆面上的气泡点全部推除,直至漆面生辉、光洁照人。

画工和镶嵌车间,对技能的哀求更高。
画工必须学习绘画4年以上,节制绘画的基本技巧后,才许可在漆面上勾红点翠,独立操作。
刻绘工人的刀锋,哀求像笔锋一样,粗细相间、深浅适度,起落自若。
镶嵌原件的制作台上,只见团团烟光紫气,叮叮有声,工人们把河蚌壳、螺钿、象牙,以及彩色石头加工成各种原件,由镶嵌工人根据图案的哀求,奥妙地镶妥粘牢。
经由这样严谨繁琐的工序制作出的平遥推光漆器,外不雅观古朴文雅,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且耐热防潮,耐久耐用。

清代中期,平遥推光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与描金彩画相结合的独特工艺风格,绘饰出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人物故事,工序细致繁芜。

堆鼓,也称“漆冻”。
要“阳中有阴”,“其文各物之高低,依天质灰起,而棱角有调皮为妙”。
堆鼓题材,原来大部分用于红罩漆山水的山、石、树、建筑物、小人、小马等,后来增加到人物、花鸟、园林山水、博古、匾额、楹联、书法等各种图文堆鼓于大型屏风、家具、器皿之上。
用大漆堆鼓,可加砖灰、土籽配调。
可平堆、高堆,可分层次堆,但不雕琢,即“调皮为妙”。
堆鼓液的配比和实践操作的履历把握十分主要,须要长期积累。
如果高堆,要把稳逐层堆起,堆鼓液胶要渐减,以避免胶裂。
堆后要用漆渗固、打磨平滑。

擦色,在清道光前就已经盛行,且不胫而走,也是当时平遥漆器的主流。
以熟桐油(胚油)调入白粉依图影平涂均匀为底色,略放,用棉球敷擦白粉,再用各种颜色重复擦上。
如:先擦黄,后用蓝色复擦即成绿。
或在已敷擦的白粉底上再擦赤色即成水赤色等。
擦拭方向要统一,节制色料多少,擦显现出阴阳面,用干净绵团轻轻压擦画面时,及时处理边缘多余色料。
每一片色只能擦附一次,待干固后再擦附近色,避免上次已擦的部位重复附上。
晒干后可理黑,勾贴库金、二黄金等。
擦色工艺画面色彩典雅朴素,蓝、绿、白色俱多,色彩无浮光,人物、山水、博古、花鸟、边纹均可,做仿古产品别有一番风味。

彩绘,是平遥漆器的灵魂。
大漆彩绘,无论人物、花鸟、山水,必须画出物象的阴阳面,表示柔和的立体感,是国画工笔重彩利用分外材料的再表现。
由于是熟漆调色,对彩绘工具哀求苛刻,必须用野山猫或兔毛等弹性好的脊毛,特制成尖则、三尖、四尖笔和各种规格不一的扁笔等画笔。
调色料选用调熟漆“不咬色”的银珠、钛白、钛青绿、钛青蓝、炭黑、普蓝、桃红、石黄、耐晒黄和铬黄等。
色彩古朴细腻,折衷工致,是平遥彩绘工艺的特点。
无论装、开、勾、贴、搜、打、点、提、皴……都有一整套独特的技法,地方色彩浓厚。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尽展大漆之美、工艺之美和人文之美,代表着中国工艺美术的高水准。

“这真是太俏丽了!
”来自孟加拉的留学生瑞菲特第一次到平遥,就被绝妙的推光漆器所震荡。
从小喜好绘画的他,硬是要体验一下漆面作画。

考虑到专业技法的难易程度,画工师傅建议他的体验学习,从堆鼓开黑线的大略技法开始。
很明显,随着难度的深入,瑞菲特一改当初的自傲,开始一直地摇头、叹气,他说:“太难了!

末了,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他不按套路出牌,把老师晾在一边,开始了自己大胆的漆画创作。
与老师的作品一比较,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不敷。
到勾边开黑线的环节,看到比刚才还细的笔,瑞菲特彻底崩溃了。
但是,他仍旧负责地一笔一划勾描着,专注的眼神始终盯着作品。
至少在那一刻,瑞菲特体验到了隐蔽在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背后的工匠精神。

“看了大师的作品,太美了!
中国传统文化,太棒了!
”瑞菲特用一叠声的惊叹,表达着自己对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惊叹与倾慕。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是自然与人文的合一,是历史与当代的交汇。
在反复的髹漆推光中,人与物亲密打仗,完美交融;在博识的装饰绘制中,创作者与传统经典深情对话。
这正是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根脉所在。

节制了这项技艺的匠人们,继续了晋中人老实取信、勇于开拓的精神基因。
他们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也彰显著生生不息的义务感和深深的家国自傲。

16个大师事情室授徒传承、1个大型展馆展示、1个龙头企业带动、1个基地培训培养、50余个个体作坊和3个企业共同发展。
在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艺术园里,从业的2000余人,怀孕手娴熟的老工艺师们,也有在高档专业院校接管过系统美学学习的漆坛新秀,他们为漆艺奇迹不遗余力地传承、创新,且佳作不断,获奖颇多。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让天下的平遥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2007年开始,平遥县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平遥漆文化艺术节”(后更名为漆文化展览会),与省工美协会联合举办了3届“漆艺技能大赛”;

2015年,平遥推光漆器文化家当创意园被评比为国家文化家当示范基地;

2016年1月,经专家考察评审,平遥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认定为中国推光漆器之都。

……

如今,从岁月长河中走来的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被授予更多的历史义务,也因此拥有了更加流光溢彩的来日诰日。